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期为烟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比较了几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25%阿克泰、10%吡虫啉、1.8%害极灭和25%吡蚜酮对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d后的防效分别达到89.57%、96.11%、76.56%、90.52%、88.68%。25%扑虱灵、4.5%高效氯氰菊酯、2.5%高效氯氟氢菊酯和40%毒死蜱对烟粉虱的防效较差,已失去对烟粉虱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
6种杀虫剂对辣椒烟粉虱的田间防治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烟粉虱有较为明显的防治效果,药后1,3,7 d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3.35%、60.30%和73.75%。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是当前生产上理想的应急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进行5种杀虫剂对辣椒田烟粉虱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30% 螺虫·噻虫啉悬浮剂450 mL·hm-2、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750 mL·hm-2对烟粉虱有较为明显的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为优秀,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4.
选用16%吡虫.噻嗪酮WP、25g/L多杀霉素SC、20%吡虫啉SL、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等6种杀虫剂对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5g/L多杀霉素SC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药后10d防效均在80%以上;20%吡虫啉SL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烟粉虱防效一般,药后10d防效在70.09%~76.92%;16%吡虫.噻嗪酮WP对烟粉虱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虱奇农药对烟粉虱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3d、5d、7d防效依次为:35.94%、59.02%、44.08%和48.41%,具有速效的特点,对番茄生长安全,但对烟粉虱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7):56-57
验证3种杀虫剂对茄子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对茄子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优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较好的防治棉田烟粉虱的高效低毒药剂配方,对6种复配制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2、3、4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配方1和配方3防治效果最佳,7 d防效超过80%.  相似文献   

8.
比较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广州地区烟粉虱成虫的毒力,以期为广州地区烟粉虱药剂汰选及混配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多杀菌素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较高,其48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0.04、0.13 μg/mL;吡虫啉与氟虫腈次之,LC50值为1.15、8.31 μg/mL;而吡虫啉和氟虫腈的速效性较好.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吡虫啉和氟虫腈可作为广州地区烟粉虱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采自新疆鄯善县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全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5; 三氟氯氰菊酯EC,1.2;苦参碱·烟碱乳油,2.5;精纯阿维菌素乳油处理下的卵、若虫与对照相比,发育历期和体形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药剂处理对烟粉虱卵和一龄若虫的历期影响较小,对二龄、三龄和蛹期发育历期影响较大.2.5;三氟氯氰菊酯EC对烟粉虱不同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对若虫体长和体宽的影响表明,2.5; 三氟氯氰菊酯EC和2.5;精纯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的烟粉虱,其若虫体长与对照相比偏长,苦参·烟碱处理与对照相比偏短.所有药剂处理的烟粉虱,其若虫体宽均小于对照.亚致死剂量下2.5;精纯阿维菌素乳油对烟粉虱成虫羽化影响最大,羽化率很低,仅达50;;其次是植物源杀虫剂1.2;苦参·烟碱乳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苦参碱、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灭多威和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最高,LC50为0.802 mg.L-1,其毒力是吡虫啉的323.8倍;阿维菌素、苦参碱和吡虫啉对1龄和3龄若虫的毒力均较高,但对1龄若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阿维菌素和苦参碱对成虫的毒力较高,分别是吡虫啉的111.6和77.4倍;而灭多威和氯氰菊酯对烟粉虱各虫态均表现出较低的毒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进行不同杀虫剂防治烟粉虱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丫丫(10%高渗烟碱水剂)1500倍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大棚太湖香瓜为试材,研究不同药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5% d-柠檬烯和10% 氟啶虫酰胺+5% d-柠檬烯对烟粉虱防治效果最好,不仅速效而且持效期可维持7 d 以上;吡虫啉虽起效慢,但持效期也可维持7 d 以上;其他杀虫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烟粉虱成虫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烟粉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多杀菌素与阿维菌素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高,其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939和1.5530 mg/L;高效氯氰菊酯和印楝素的毒力次之,其LC50值分别为5.4174和12.2623 mg/L;毒死蜱的毒力最低。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烟粉虱的特征特性,分析烟粉虱重发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对烟粉虱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烟粉虱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病品种‘圣帝’为材料,在烟粉虱密度较低(三叶每株15头左右)和较高(三叶每株60头左右)的大棚中,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采用间隔3 d和6 d施药频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烟粉虱进行灭杀,调查烟粉虱虫口减退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番茄带毒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在药后24 h能够有效降低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2%、84.8%和83.9%,但在药后72 h的虫口减退率分别降低至12.5%、22.8%和23.5%,烟粉虱种群迅速恢复。杀虫剂施药后第6天,番茄植株带毒率即可达到100%,第18天植株出现症状。药剂处理与对照组番茄植株的番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烟粉虱具有极强的传毒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持久性获毒、传毒,单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不但无法实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还会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工作量,生产中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调整定植期、防虫网与黄板阻诱联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6.
98.5% N24矿物油杀虫剂防治烟粉虱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98.5%N24矿物油杀虫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98.5%N24矿物油杀虫剂100倍液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可达99.05%,200、400和55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0.42%、87.34%、70.64%,防治效果随有效浓度的降低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1,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可为害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并且能传播双生病毒,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粉虱种群发生动态出现了明显变化,广州、连云港、台州和温州等地先后报道了B型烟粉虱人侵、大发生为害情况。这与罗晨2002年报道的烟粉虱有逐年加重危害与蔓延的趋势相吻合。为了有效控制烟粉虱为害,笔者引进新型氯代烟碱类杀虫剂20%啶虫脒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防治烟粉虱的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为控虫及防治试验,对烟粉虱危害大棚番茄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从害虫防治经济效益出发,测定了标准大棚番茄栽培平均产量约为3600kg/667m2的烟粉虱危害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IL),并确定了在现有大棚番茄生产技术条件与番茄市场行情下,常规化学杀虫剂(蚜虱一次净)防治3次总体防效为85%时的经济阈值(ET),为广大菜农防治烟粉虱提供了科学可靠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施药后不同阶段虫口基数的变化和防效为考察指标,进行药剂防治烟粉虱试验,结果表明:用10%烯定虫胺水剂有效成分用量30g/hm2喷雾防治,防效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广州、连州、花都、清远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烟粉虱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指导不同种植模式下烟粉虱有效防控。采用琼脂保湿叶片法测定4个地区烟粉虱成虫对供试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广州、连州、花都、清远4个地区烟粉虱对各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广州地区烟粉虱对吡虫啉、联苯菊酯及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处于中、高等抗性水平,花都地区烟粉虱对6种杀虫剂均未产生抗药性,连州地区烟粉虱仅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低水平抗药性,对其他5种杀虫剂敏感,清远地区烟粉虱对吡虫啉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对其他杀虫剂均处于敏感水平。不同地区种植模式及用药习惯是影响烟粉虱抗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