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21,(7)
正近几年来,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制订了《浙江大学湖州市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建设方案》,组建了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笋竹、休闲观光农业等10个市级产业联盟和50个区县分联盟。产业联盟由1个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形成了 "1+1+N"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取得了不凡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加入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1+1+N"产学研联盟的湖州288家服务主体的调查,构建了湖州"1+1+N"农技推广体系运行绩效评价体系,从技术、经济、服务和满意度等4个维度来分析该农技推广体系的运行绩效。结果表明,当前服务主体增产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1+1+N"联盟的满意度较高,但还存在联盟整体运行绩效尚不理想、新农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率不高、专家指导/培训次数分布不均等问题,最后提出创新发展建议,以期更有效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9,(1)
<正>2006年,湖州与浙江大学开始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实施"1381"行动计划。2007年,为促进湖州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和产业化,市校双方决定合力共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成立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自建立以来,中心一直致力于促进湖州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和产业化,通过整合区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组建了"1+1+N"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探索创新以高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促进了一批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的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探索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消费需求提高和全球性转基因技术的严峻挑战,需从宏观层面做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的战略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加大种子产业的市场宏观管理,培育大规模、高水平生物育种企业,做好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工程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23,(1):2+57-58
<正>2022年,浙江大学与湖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实施第四轮“1381”行动计划协议,立足新的更高起点,深入推进新一轮市校合作,共同开启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浙江大学助力湖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又一个农业合作平台拉开序幕。以“1+1+N”农技推广模式为核心成立的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在湖州市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联盟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是一项研发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产业影响大的育种技术,较常规育种具有效率高、精度好、研发周期短等优势,已成为全球种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概述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现状,基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以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并行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启动局部试点。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物育种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生物育种研发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配套体系滞后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生物育种组织体系、技术攻关体系、科技装备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注重培育大型跨国市场主体,为有序推进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种业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启动了"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项目。2016年10月16日,该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贾敬敦主任对"十三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了部署,明确了项目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21,(6)
正近几年来,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以深化"1+1+N"农推联盟(1个高校院所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专家团队+N个服务主体)建设,实施"1311"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即在三年内,优化配置高校、科研院所和本地涉农单位的人才、项目、技术成果等资源,建设1个乡村振兴科技和人才服务平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百项科技成果富民工程、百名专家驻村工程3大工程,在定点服务的百个重点结对村中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智囊团,  相似文献   

9.
四川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分析了四川农作物育种科研的信息需求,并提出构建四川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是基于Web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管理服务平台,采用JAVA和My SQL技术实现。平台的主要栏目和功能由育种攻关门户网站、育种攻关综合数据库、育种攻关动态、作物育种信息等子系统组成,实现了"技术+资源+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是国内农业科技领域第1个育种攻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了向四川省育种攻关提供多层次、方便快捷和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对四川省育种攻关信息资源进行持续建设和完善。另外,介绍了农业数据服务平台开发方法体系在其他类似平台研究和开发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大学生物学学科源于1929年创建的国立浙江大学生物系,是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科之一。本学科在分子细胞生物学、植物营养和抗逆、基因组技术大规模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大数据分析、干细胞及再生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生物治疗及个性化诊疗技术、海洋生物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力争突破一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短板技术,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生物育种、农业5G应用、动物疫苗等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创新发展要素供给分析,更全面研判学科热点发展趋势,为学科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专项计划科学部署及研究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信息关联法,梳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行业报告等成果产出热点,在“成果基础”模块的学科热点方向分析结果上,综合研究国家战略需求、政策导向推动、研发资金投入等多维创新要素对热点的集聚导向作用,研判学科热点趋势。[结果/结论]以作物育种学科为例,热点分为成果基础与创新资源集成类、创新资源要素集中类、潜在发展类3类。基因编辑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以及作物性状调控关键基因挖掘及性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作物性状改良等方向研究热度高、创新要素集中,未来有望产生一系列优质成果;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精准鉴定,分子设计、数字化智能育种等定向精确育种技术创新等方向的创新要素投入集聚度高,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展与突破;倍性育种、遗传转化体系、组织培养、细胞工程育种等传统经典育种技术体系,以及作物表型研究等方向有待激发研究新动能。热点研究整体呈现“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精准化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积极推进构建一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有实力的"育繁推一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科技厅持续支持"甘蔗高产高糖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示范"等重大项目,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以及省内重点制糖龙头企业组成甘蔗育种研发团队,加大甘蔗育种科技投入,以"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基地"的运作模式,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先后引进和选育了9个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实现全省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1,(8)
正2003—2021年,浙江省向景宁畲族自治县派驻科技特派员14批次262人次,累计建设科技帮扶项目218个。2010年,景宁率全省之先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县域乡镇"全覆盖",并先后10次获得"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目前,景宁共有22名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2个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包括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16个高校和科研院所,涉及24个专业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12,(8):66-68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浙江省水稻育种重大科技专项"8812计划"和"9410计划"经过多年的攻关,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通过农科教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科企合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8812计划",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牵头,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宁波市农科院、嘉兴市农科院等十多个科研推广单位合作,自实施以来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奖,2012年又有2个品种列入国家主导品种。浙江省多年的水稻育种专项研究和新品种推广助推全国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一超级稻育种技术研究居国际领先多年来,"8812计划"围绕后期功能型杂交水稻育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大学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9月。借助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由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组成,聚集了农业与生物技术、生物系统工程、农业信息与遥感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多个学科方向的骨干学者,形成了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以中心主任为核  相似文献   

18.
<正>遗传学是生物类专业的传统学科,从1900年孟德尔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提出至今已接近120年的时间,同时遗传学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研究层次已经由原来的普通遗传学发展到现今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产学课程已经涵盖了作物育种、医学、生物制药、酶学、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分子育种等整个生物领域。但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始终未曾改变,它仍是一种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教学对象的不断改变,遗传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现今的高等院校教学体制的深入分化和革新,以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促进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江西省种业竞争力,近日,江西省科技厅在南昌组织召开了"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研讨会暨江西水稻种业技术创新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们充分借助科技特派员这个工作平台,建立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农户"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力度,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引进推广杂交食葵新品种RH318,推动膜下滴灌、生物菌肥等新技术的使用,向农牧民提供信息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跟踪等一体化服务,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福海食葵高产技术操作措施,全面提升了农业技术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