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由茄葡柄霉(Stemphylium spp.)引起的番茄灰叶斑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设施番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控该病害最有效的策略,为快速准确鉴定抗性材料,本研究以不同抗性番茄品种为材料比较了涂抹与喷雾两种接种技术以及离体叶片与苗期活体接种两种鉴定方法,以建立稳定可靠的番茄灰叶斑病抗性接种鉴定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涂抹法接种对不同品种间抗病性的区分度更高;离体叶片与苗期活体接种结果接近。采用建立的高效接种方法对81份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共筛选出对灰叶斑病免疫的材料1份(LA3528),高抗材料6份,中抗材料13份。另外发现,含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的番茄材料如TY-1138、TY-1147、TY-1116、TY-1142、TY-1108、TY-1123、TY-1144、N9021、T010-51等病情指数在44.7%~75.3%,均极易感病,说明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抗TYCLV品种大多易发生灰叶斑病。  相似文献   

2.
甜瓜蔓枯病离体接种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病品系"白皮脆"和抗源"PI 140471"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甜瓜蔓枯病离体接种方法.离体接种后将叶片置于26±1℃、16 h光照/8 h黑暗及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 d后感病品系的离体叶片出现褐化病斑,发病率达60;左右,4 d后病斑开始扩大,离体叶片发病率为100;;抗病材料和对照则没有被浸染,未出现病斑.采用离体叶片和苗期活体两种接种方法,对10个厚皮甜瓜新品种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接种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正相关,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44,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定甜瓜蔓枯病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木霉菌发酵液蛋白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诱导抗性作用。[方法]对玉米叶片离体病斑大小进行比较和经活体诱导后检测抗病性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经发酵液蛋白处理后的离体叶片接种后病斑较小,且防御反应基因的转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木霉菌发酵液蛋白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有较好的诱导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广西大棚厚皮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直接从罹病厚皮甜瓜叶片上分离病原菌,以离体叶片接种法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对致病菌的菌落、产孢结构、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对致病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病原菌形态特征与瓜类尾孢(Cercospora citrullina)基本一致,rDNA-ITS基因序列与瓜类尾孢的同源性达99%.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瓜类尾孢.[结论]近年在广西大棚厚皮甜瓜产区严重发生的甜瓜叶斑病由瓜类尾孢引起,该病是广西厚皮甜瓜上的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鉴定大白菜菌核病抗病性的简易方法,为大白菜抗菌核病育种提供借鉴。【方法】以大白菜菌核病样病原菌为接种体,选用抗病品种15S261和15S94、耐病品种14S474和14S265及感病品种14S406、15S64和17S20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活体幼苗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离体叶片的接种时期、发病温度、接种部位及活体幼苗的接种时期、接种量进行比较,最后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89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大白菜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苗龄为4叶期,最适宜接种部位为叶片正面,最佳发病温度为25℃;活体幼苗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量为直径5 mm的菌丝琼脂块,最适接种苗龄为3叶期。在89份被鉴定的大白菜种质材料中,23份材料表现抗病,38份材料表现耐病,21份材料表现感病,7份材料表现高感。【结论】离体和活体菌丝琼脂块接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出大白菜的抗病性,其中离体菌丝琼脂块法更经济适用;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抗病和耐病材料,可用于抗(耐)菌核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野生大豆抗病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24份栽培大豆对离体叶片接种法和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7份黑龙江省采集的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离体叶片接种法与下胚轴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且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7份黑龙江省采集的野生大豆资源的抗病性鉴定,获得27份抗病材料。[结论]离体叶片接种法操作简单,适合野生大豆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以26份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接种秆锈菌21C3CTH、34 MKG、21C3CFH比较了苗期离体与活体2种鉴定方法在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秆锈菌21C3CTH和21C3CFH的离体与活体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秆锈菌34 MKG在大多数小麦品种中离体与活体鉴定结果一致,个别品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引起甜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MeJA在甜叶菊响应链格孢菌过程中的作用,为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的发病甜叶菊植株的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7个致病菌株ST1-ST7的r DNA-ITS区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基于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链格孢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利用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在甜叶菊叶片上的萌发状态及侵入叶片的方式。通过向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外源添加MeJA分析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MeJA并接种链格孢菌,观察叶片对链格孢菌的抗性;采用q PCR方法分析JA通路相关基因在甜叶菊叶片接种链格孢菌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甜叶菊发病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呈近圆形等径辐射生长,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初期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不同程度的灰黑色,分生孢子单生或成链,多为近球形、倒棒状或倒梨形,大小为(20.5—45.5)×(6.5—16.0)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甜叶菊离体叶片上,发现7个菌株对甜叶菊叶片致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ST2、ST3和ST7 3个菌株侵染叶片后病斑扩展速度快,致病力较强。3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的r DNA-ITS序列长度分别为569、570和570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ST2、ST3与菌株KY814634.1、DQ491089.1等(Alternaria alternata、Alternaria sp.,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100%,ST7与菌株HQ402558.1(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对接种细极链格孢ST7分生孢子的甜叶菊叶片台盼蓝染色后的观察结果发现,分生孢子可以从孢子的头部、侧面、尾部多个位置萌发,从叶片的气孔和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内。外源施加浓度高于200μ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细极链格孢菌丝的生长;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100μmol·L~(-1)的MeJA后接种细极链格孢,病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表明MeJA可增强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JA通路相关基因LOX3和JAR1在甜叶菊接种细极链格孢后上调表达,JAZ1和JAZ4反之下调表达,表明JA通路参与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响应。【结论】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褐斑病的致病菌为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丝可以从叶片的气孔以及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表皮细胞。外源施加MeJA能够有效增强甜叶菊叶片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在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康氏木霉T30的cDNA中克隆了PLA2基因,然后用PLA2敲除突变株为材料在玉米接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条件下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敲除突变株P82(ΔPLA2)所分泌的胞外几丁质酶和β-1,3-半乳糖苷酶的酶活要比野生型低。玉米接种弯孢霉叶斑病菌条件下,突变株的生防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诱抗作用。此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在离体玉米叶片上同对照相比产生更大的叶斑。PLA2基因在木霉对抗弯孢霉叶斑病菌同玉米互作可能是一种负调控方式,要对此基因与玉米的非亲和互作还需对此基因互补进行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鉴定了30个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比较了不同鉴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叶片菌丝块接种法、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草酸浸根法和苗期叶柄接种法等4种苗期鉴定方法均能显著区分材料的抗感性,但不同方法间相关性不显著;花期菌丝块叶腋接种法和牙签茎秆接种法也能显著区分材料的抗感性,且2种方法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和叶柄接种法与花期的2种鉴定方法之间相关显著;根据抗性鉴定方法比较结果,结合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认为花期的2种鉴定方法能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且牙签茎秆接种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5 和A06染色体上。【结论】利用离体叶法对白菜接种芸薹生链格孢,并黑暗保湿处理5 d后进行病情调查可以有效鉴定不同白菜材料对黑斑病的抗性差异,且最大程度区分材料间的抗性水平。白菜类作物中缺少对黑斑病的高抗材料。利用白菜RILs群体,在白菜A05与A06号染色体上各定位出一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潜力,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了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乙酸乙酯相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最高浓度2 000 μg/mL时,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导致叶片的病斑直径分别是对照的2.05倍、16.00倍、4.79倍和2.23倍.链格孢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同样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性增强,在最高浓度9.88×106片段/mL和8.76×106个孢子/mL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所导致的叶片病情指数分别为最低浓度0.62×106片段/mL和0.55×106个孢子/mL时的2.78倍和3.41倍.链格孢菌具有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在不同品种的玉米表现症状不同,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本文介绍了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发生原因以及症状,通过苗期活体接种、田间成株期接种、病原菌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等实验流程对麦根腐平脐蠕孢病院进行鉴定,希望对后续研究和防治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安徽霍邱县和池州市园林植物紫藤感病的新鲜叶片,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病原纯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紫藤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室内外接种和田间观察表现出相同的症状,从叶片组织上分离纯化得到2株分离株,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利用真菌rD NA-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和比对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引起紫藤叶斑病的病菌均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叶片诱导法、薯片诱导法分离番茄晚疫病菌及其在15%T-Rye,Oat,PDA这3种培养基上的扩繁效果,同时应用苗期接种、离体叶片接种两种方法,用生理小种T1,2,3的不同孢子囊悬浮液浓度对抗、感番茄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诱导法容易分离到菌株;(2)15%T-Rye培养基最适合做扩繁培养基,病原菌在其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3)以2 000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番茄离体叶片后,根据第 5 d 的发病情况即可鉴别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16.
番茄晚疫病菌的分离、扩繁及人工接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叶片诱导法、薯片诱导法分离番茄晚疫病菌及其在15%T-Rye,Oat,PDA这3种培养基上的扩繁效果,同时应用苗期接种、离体叶片接种两种方法,用生理小种T1,2,3的不同孢子囊悬浮液浓度对抗、感番茄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诱导法容易分离到菌株;(2)15%T-Rye培养基最适合做扩繁培养基,病原菌在其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3)以2 000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番茄离体叶片后,根据第5 d的发病情况即可鉴别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病斑数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并随接种浓度呈直线增长。当叶面保湿时间大于8 h时,叶面保湿时间越长病斑数越多,其变化呈逻辑斯蒂模型趋势。温度对病害的潜育期有重要影响,在10~35℃时,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不同接种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发展动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下接种,病害的病情发展曲线近似为直线,增长较为平缓;高接种量条件下,病情增长较为迅速,接近S型曲线。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苗期接种法,对50份黄瓜种质资源作霜霉病、白粉病、棒孢叶斑病及黑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白粉病材料有6份;高抗棒孢叶斑病材料有9份;高抗黑斑病材料有3份;抗霜霉病材料有11份。通过比较50份材料多抗性,仅50号材料(华南型)抗4种病害;5份材料抗3种病害,分别为16号、28号、31号、36号和38号。其中16号(西方鲜用型)、31号(华北型)和38号(华南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36号(华南型)抗棒孢叶斑病、黑斑病和白粉病;28号(腌渍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白粉病。在4种生态类型中,华南型黄瓜多抗性最好。16号、28号、31号、36号、38号和50号材料可作为培育黄瓜广谱抗病品种优良抗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Fr.)的2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种国内未记述过的链格孢属真菌,即分离自一种供观赏的蕨类植物(Pteridophyte)叶片上的多隔孢链格孢[Alternaria phragmospora vanEmden]和引起苋科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叶斑病的莲子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ntherae Holcomb etAntonopoulo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