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梅  陶诚 《粮食储藏》2010,39(3):53-56
1背景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购销市场的开放,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各级粮食储备库之外的个体、私营粮食企业进入收购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储备库为了掌握粮源,争取主动,不可避免地要收购部分高水分粮,规模偏小的储备库即使不具备粮食干燥条件也不得不轮人部分偏高水分粮,既增加了储粮安全度夏的难度,也给储粮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2.
高大平房仓整仓稻谷机械通风降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风在原建仓配套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不再投资、操作简便、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储粮工程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储粮温度,而且可以降低储粮水分。随着国家粮食制度的不断改革,推行“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粮食收购方式出现了多元化。在轮换粮源非常紧张和无烘干设备的情况下,对高水分来粮如何处理,是当今粮食入库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粮食市场逐步放开,每年德阳地区生产的粮食从田间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坚持按标准收购农民的粮食巳不现实,高水分粮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受日晒场地及外界温湿度等因素的制约,对粮食入库后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为使高水分粮既能收,又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水分的标准,确保各级储备粮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玉米就仓干燥实仓试验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大平房仓内对6m高粮面的3225t高水分玉米(入仓平均水分15.2%),利用新型的粮仓绿色处理机组与地上笼组成的通风系统进行整仓降水处理,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从开始入粮使用仓内地上笼和粮仓绿色处理机进行通风处理,抑制了粮食霉茵的发生,给玉米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使用粮仓绿色处理机和立体软管通风系统组合进行均匀降水,使玉米水分降至安全指标以内(12.6%),并保持了原有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5.
高水分粮安全度夏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水分为15.3%和14.2%的两仓粮食进行高水分粮安全度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两试验仓的高水分粮都能够安全度夏,色泽、气味正常,没有发生品质劣变现象。1号仓粮食水分自然下降1%,35号仓粮食水分自然下降0.7%。  相似文献   

6.
夏季收购高水分小麦,采用包打围散储,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通风,降低到适宜的水分后进行熏蒸,熏蒸后再通风,既达到了降水的目的,又实现了安全度夏,结合实践分析,配合仓外包打围散存、采用适当的科学保粮措施是处理高水分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水分小麦储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中央储备粮每年大批量的轮换,在新粮流通过程中,中储粮企业、原有粮食基层企业、加工业及个体粮贩竞相涌人市场,农民手中的存粮成了香饽饽。自粮食收割开始就有粮食收购企业进驻田间收购。由于现在机械化程度较高,务农劳力少,收购的粮食没有时间、没有力量、没有晒场去晒;此外,农民认为干湿粮都是热货抢手,不需要晒,导致了在每年的收购环节中,上市粮食水分普遍较高的不良循环。中储粮企业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和新的轮换制度的要求,为了确保储粮安全和按时完成轮换任务,提高企业效益,收储企业要掌握市场粮价信息,果断决策,抢抓时机,采购粮源。因天气原因新粮日晒降水不充分,后熟过程未完成,势必造成新粮入库水分高于安全水分,给安全储粮带来隐患。为解决新人库粮食的水分偏高问题,我们面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收购高水分粮已不可避免。而对于高水分玉米的储藏一直是一个困扰着粮食储备企业的大难题,由于玉米胚部大、呼吸旺盛、胚部带菌多、容易腐败等特点,使玉米的储藏难于其它品种的储粮。针对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的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对高大平房仓仓温、平均粮温、表层粮温的影响,以及对粮食品质,如水分含量、小麦面筋吸水量、玉米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中储粮郑州直属库4栋高大平房仓为试验仓,记录了2022年4月~7月各仓温度数据,检测粮食品质及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可以将粮食水分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且对于高水分粮,通风降水可将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仓内保温材料吊顶可以隔绝外界高温,减小粮温升高幅度,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1.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2):F0003-F0003
在贮整仓智能通风干燥系统是为处理高水分粮而研究开发的专用成套设备和应用技术。该系统由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空气湿度调节设备、移动组合式整仓立体通风系统构成,配合粮食防霉技术、整仓干燥技术规程,可对粮层深度6m以内的各种仓型散装高水分粮通风干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由于我省进行粮食体制改革,实行“两放开、一调整”,收购主体出现多元化,加之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区小麦大面积减产,出现小麦抢购现象,上市的新小麦普遍水分高、糠杂大。为了适应这种市场变化,结合我库小麦需求的实际情况,库领导及时决策,调整收购标准,大量收购新小麦。从6月中旬到10月中旬,我库就收购小麦4500万千克。入库小麦的平均水分为13.0%,个别高达14.5%,且糠杂含量高,虫害多。同时由于小麦后熟作用产生湿热,导致粮温持续上升,给安全储粮带来了很大  相似文献   

13.
王惠民  曲海 《粮食储藏》1993,22(4):13-17
我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每年收购大量高水分玉米,烘后粮已占总量的70%以上.由于粮食经烘干后其生活力极低,应用钢板仓储存极易发热霉变,因而用钢板仓储藏烘后玉米安全度夏是我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已通过省级鉴定的“钢板仓通风储藏玉米”[《粮食储藏》1991(6)]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烘后玉米钢板仓通风储藏试验.  相似文献   

14.
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仓储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地方收购的粮食质量普遍降低,为了圆满完成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及新仓压仓装粮计划工作,2003年11月我库在全区范围内各收储公司站点经过逐仓堆扦样检验筛选,并组织人员驻点监督质量,采取边收边整晒去杂、单收单存等多种灵活收购方式完成了新仓集并4200t粮食的前期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新仓作用,且做到储粮安全达标,我们针对新仓粮层深、存粮多、水分高等特点,依仓房的性能结构、粮食的基本情况而采取了吸出式间歇机械通风降水综合实验。  相似文献   

15.
高大平房仓高水分小麦降水控温安全储粮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食安全水分标准是指导粮食企业收购和储藏业务的重要质量指标,在粮食储藏技术进步和粮食市场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现行粮食安全水分标准凸显出较大的局限性。我库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情况,2006年收购托市粮小麦17160t,最高水分14.5%,在收购过程中严把入库质量关,收完一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粮食在收购、存储等环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购销多渠道经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国有收储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不可避免地收购部分高水分粮食,导致储粮期间因通风降温引起的水分减量损失严重,以及通风能耗增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仓储行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库利用本地气候条件,结合本库实际情况对储存的粮食综合运用大功率离心风机和小功率轴流风机通风降温、保水技术,有效降低了粮食温度,减少了储粮水分损失,在储粮降温、保水和节能降耗方面取  相似文献   

17.
节能增效保水通风降温试验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离心风机通风技术,因其具有通风时间短,降温、散湿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南方粮食储藏和处理高水分粮中被广泛采用。但该技术也存在着能耗高,安装繁琐,水分减量大等缺点,增加了储粮的水分损耗。我库通过对山墙轴流风机的改造,采用高压低功率的轴流风机,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进行了负压式低功率保水通风降温试验,同时与离心风机通风降温做对比试验,达到了经济、保水、节能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高水分粮进行就仓降水处理是解决高水分粮食安全储藏,降低储粮费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所使用的三种高水分粮食降水应用技术分别是:人工摊晾日晒法、烘干机处理法和就仓干燥处理法。根据新疆当地气候特点,在高水分玉米入仓前合理布置风网,利用离心式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不仅可以降低储粮温度和含水量,有效抑制虫、霉,还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翻倒作业和烘干晾晒费用,保持储粮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重庆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主要仓型为拱板式高大平房仓和基建房式仓。在第一期轮换周期结束后。因安全储藏需要通风降温,进而导致粮食严重失水,保管自然损耗量巨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粮食抢购使偏高水分粮入库,进一步加大了粮食保管自然损耗率。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库储粮科技小组对储藏稻谷进行了通风调质初步探索和试验,通过使用粮食施药调质机调质增湿,解决了因水分减量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粮农卖粮过于集中,检测不到位,是造成储粮品质差,水分超标的主要原因,对收购入库后的安全储藏造成一定的隐患。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该技术不仅能解决收购粮食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且对提高储粮品质,减少水分超标等问题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