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分析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封闭的内陆盆地和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内在因素,而人为干扰是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恢复,必须遵循干旱区植物的生态学性质,密切结合植被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与地下水的关系。2000年5月以来的生态输水使近河道地段地下水响应明显,横向于河道一定宽度范围内植被恢复明显,但这种恢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建立了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 33团为例 ,对生态林、经济林、牧草等退耕还林还草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林、经济林、牧草地等退耕还林还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 ,经济林 >生态林 >牧草 >农田 (棉花 )。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流廊道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流廊道为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系统以及具体的划分问题,提出相应的区划原则并针对不同等级功能区划分标准,定性划分了3大景观生态功能类型区,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分析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现状。其生态环境总体表现为河水矿化度升高、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从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文章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嫩江中下游湿地生态水文功能及其退化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嫩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自然湿地主要集中分布区之一,是东北松嫩平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近50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水文功能急剧退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或丧失。本文重点阐述了嫩江中下游湿地的主要生态水文功能,并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水文功能退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和降水量减少、中上游用水量增加与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流域下游湿地水源补给量锐减、大规模的湿地农田化和过度放牧、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湿地景观演变和生态水文功能退化的主要机制。根据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恢复和重建嫩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保证湿地生态水文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荒漠河岸生态系统退化与物种多样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因子的调查,采用聚类分析与多样性指数,分析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时空维上物种的恢复速率差异。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可以归为3类,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种退化类型的地下水埋深依次增大,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盖度依次减小,沙漠化指数也依次增强。物种多样性差异与环境水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地下水埋深小于5 m时,物种恢复速率的发生率达100%,而在地下水埋深大于5 m时,多样性恢复速率达46%。根据退化程度的不同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差异,提出该区域的生态恢复应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结合1999-2003年间引种驯化试验和育苗造林实践及前人在西部荒漠区进行的大量工作,进行了人工植被重建中适宜物种筛选研究。根据植物的生态适宜性,运用恢复生态学中的限制性因子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初步筛选出31种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脆弱带植被恢复重建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适宜应用的栽培和野生植物种,并将其中的一些物种应用到了当地生态工程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上游与下游地区天然植被群落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河是我国干旱区最长的一条内陆河,同时塔里木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该流域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具体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对塔里木河的实际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上、下游典型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对塔里木河上、下游地区的天然植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内的植物区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随着上游至下游水量的减少,下游地区天然植被较上游地区普遍退化,植物种类及群落类型均少于上游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类近 5 0a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 ,造成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退化日益严重。在人类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 ,生态环境退化又给塔里木河下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灾害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土地沙漠化大面积发生 ;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加 ;草地退化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水质污染影响了农业生产等。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塔里木河下游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在塔里木河下游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 ,就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鸟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鸟类行为可分为繁殖行为,取食行为,社群行为和空间行为四大类,本文概述了鸟类行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繁殖行为包括:1)配偶选择,配偶制度,配偶维持时间的长短和配偶制度与资源质量的关系;2)栖息地选择和筑巢行为;3)鸣叫类型及意义。4)求偶炫耀及意义,取食行为包括:1)觅食策略的进化;2)形态相似且分布相同地理区域鸟类取食方式的差异3)觅食节律,社群行为包括:1)集群行为与栖息地食物丰富度及天敌的关系;2)集群利益分析,空间行为包括:1)防御行为;2)巢区领域防御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3)迁徙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技术改进,解决了野麦畏收率低的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合成野麦畏的新工艺条件:即溶剂二甲苯的用量、反应的碱浓度、COS通入量、多孔COS通气管,采用该工艺条件合成野麦畏,其收率由73%提高到82%,适于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榆阳区北部风沙过渡带1988-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运用按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的测算模型,对该区1988-2003年的林草植被的年度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1)1988-2003年,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林草植被的防风固沙价值在波动中增加,其中1988-1998年和2001-2002年为上升期;1998-2001年和2002-2003年为下降期.(2)榆阳区林草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量的变化是国家生态政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合力驱动的结果."退耕还林还草"和"营造防护林"等生态措施的实施,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3)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预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响应.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草料地生产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安沙舟 《干旱区研究》2004,21(2):150-156
在牧区草料的匮乏严重阻碍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牲畜头数增加 ,草地过牧 ,使生态环境遭受着严重破坏。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 ,对其畜牧业生产系统的草、家畜生产和能物流流转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能物流高效持续利用原则和线性规划法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人工饲草料生产子系统的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 ,系统优化后 ,全年舍饲的载畜水平大大提高 ;人均年收入由现行系统的 1 70 2元增加到 5 4 86元 ;系统优化后不仅大大减轻了放牧对天然草地造成的压力 ,而且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 ,改善土质  相似文献   

15.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研究对象,考查了水环境下光源、溶液介质、重金属离子和光敏剂等因子对CTAB光化学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CTAB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率最大,20 min时的降解率为37.02%,自然光下其次,黑暗中基本不发生降解;2)20 min时CTAB在去离子水中的降解率为31.49%,比在人工海水(19.04%)中的快。3)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TAB光降解反应的影响不同,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0.1 mg/L的Zn2+和0.1 mg/L的Cu2+,20 min时CTAB的降解率分别为29.33%和24.54%;4)光敏剂对CTAB的光降解反应有促进作用,在去离子水和人工海水中分别加入0.1 mg/L的丙酮,20 min后CTAB的降解率分别为36.92%和 22.54%。该结果可为环境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工固沙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固沙是一项最基本,最主要的流沙固定措施,人工固沙植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治沙工作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运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对滩站12龄人工固沙植被进行研究表明:该地选用沙拐枣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延续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辗转,黄土高原上出现了生态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的有关理论,根据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和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概念,以及建立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目的,并尝试建立起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维持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途径。旨在通过此类研究唤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重新认识,唤醒人类对黄土高原的尊重,我们要视黄土高原为一生命体,与之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桃树根癌病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桃树根癌病是公认最难防治的土传细菌病害之一。在对该病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抗菌药剂、多种方法进行了室内、外药敏测定与防治试验,显示出异菌氰、次氯酸钠、乙蒜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其混用对防治桃树根癌病菌有明显防效。  相似文献   

19.
关于沙漠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科尔沁沙地为例,着重探讨了第四纪环境、气候变化、沙物质来源和运送机制、沙漠水文特征和利用方式、植被特征及其演变等在沙漠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指出沙漠化是一种综合的白然地理过程,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施加作用的结果,它导致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平衡的严重紊乱和瓦解,导致灾难性的生态恶果。对沙漠化环境的改善和逆转,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药悬乳体系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两种悬浮稳定剂对40%乙草胺+莠去津+氰草津悬乳剂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在该悬乳体系中结合使用无机膨润土和有机黄原胶能增加体系的触变性能和稳定性能,能显著增加体系的粘度、屈服值和稳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