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武山县始终注重退耕还林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建立健全退耕还林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开发后续产业。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5.7万亩,荒山造林17.7万亩。建成7个退耕还林万亩乡,25个千亩以上的造林点,承包治理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达154户,创造出了针阔混交,林草、林药间作的新模式,建成了老鸭山、张坪梁、麦山梁、西梁,北山  相似文献   

2.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坚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导,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至2007年止,已在112个县(市、区、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83.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地造林23.27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53.47万公顷,封山育林6.67万公顷;国家投入种苗、粮食及造林等专项补助经费约40亿元。  相似文献   

3.
生态问题是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生态环境改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后续产业开发则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重要保证,也是各级政府和林业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全盘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0年至2005年,泾源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8.7万亩,部分已郁闭成林,生态效益显著。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制约,工程建设突出了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退耕补助期满后,如何稳定解决退耕农户的生计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根据泾源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实际情况,发展思路是: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以退耕地种桑养蚕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二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业;三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四是推广林药间作种植,实现以短养长,以药养林;五是积极发展林副产品及其加工业。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12,(4):48-48
鄂尔多斯市于2000年在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乌审旗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2002年在全市8个旗医全面实施。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53.7万元。其中,退耕地还林135.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83.9万为、封山育林34万亩。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25亿多元,工程涉及全市8个旗区的49个苏木乡镇.惠及11.03万农牧户、41.2万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开展林业练合开发等,使全市林业产业稳步发展,2004年林业社会总产值选到1.2亿元,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人员增加1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市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5年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17.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7.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8.0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区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来,铜川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91.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5.14万亩,荒山造林46.0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工程涵盖全市4个区县39个乡镇521个行政村27万农民。在工程实施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第一要务,以质量求效益,使工程任务顺利完成。在2008年国家退耕还林阶段验收中,该市退耕还林保存率达到96.5%,林权证发放率为100%,档案管理建档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退耕还林实施六年,也是陇南后续特色产业开发突飞猛进的六年。全市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努力创建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的建设思路,着力开发后续特色产业,六年新建花椒、核桃、油橄榄、银杏等特色品种基地130万亩,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总面积235万亩的55%。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231.165万亩,呈现出六个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1.
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清水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沿梁设带、见坡退耕、逢沟治理、顺路植树”的原则,累计造林面积31.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3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王益区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政策,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积极发动全区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2003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4.1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46万亩,荒山造林1.7万亩,全区植被覆盖率达到40%,比1999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2年起,石家庄市开始承担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1年来,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及封山育林面积12.8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82万hm2,匹配荒山荒地造林5.99万hm2,封山育林3.99万hm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自2008年开始实施。1全市退耕还林地区域分布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平山、赞皇、灵寿、行唐、元氏、井陉、鹿泉、矿区、深泽、正定、无极、新  相似文献   

14.
巴林右旗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56.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7.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8.3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6个苏木乡镇,146个嘎查村,35400个农牧户。五年间,累计发放粮食可折款9968万元。发放现金补助达1424万元.农牧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八年之后。国家不再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粮款补助,农牧民的经济效益如何得到保证?生活水平如何得到保证?通过多年的林业生产实践。笔者认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宜提到当前的议程上来.统筹规划,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柏斌 《中国林业》2010,(20):31-31
退耕还林工程于1999年启动实施,陕西省白河县为全国首批174个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10年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6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1.49万亩。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九寨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和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九寨沟县今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国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在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发展相关后续产业,是今后退耕还林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8.
乐业县是2001年国家在广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个试点县之一,2001~2003年度共实施退耕还林7万亩和配套荒山造林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六年多来,乐业县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相似文献   

19.
奈曼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2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7.5万亩;三年累计退耕总户数33,360户,直接受益农牧民13.34万人。该旗在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0.
《湖北林业科技》2012,(4):I0004-I0004
近年来,房县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房县”的战略目标,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重点工程和自然资源禀赋,全力推进“绿色城区”工程建设,5年间,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绿化城区荒山荒坡。全力推进“54321”产业工程建设:“5000亩林业育苗、4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0万亩板栗、200万亩耳菇林、100万亩核桃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