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影响品质劣变的因素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绿茶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绿茶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经加工、贮运、销售到达消费者手中 ,需经很长一段时间 ,如其包装及贮藏方法不当 ,将很快陈化和变质 ,导致品质和经济价值下降。因此 ,研究绿茶保鲜技术将是绿茶生产加工之后的又一大主攻课题 ,对提高绿茶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绿茶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1 1 绿茶保鲜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茶保鲜措施主要有 :降低茶叶的含水量 ,降低贮藏温度和其空气的相对湿度 ,避光保存 ,包装内用干燥剂、除氧剂、保鲜剂 ,抽真空、抽气充氮、充二氧化碳 ,用防潮、阻氧性好的材料包装茶叶等方式。1 2 绿茶保鲜的主要技术1 2 1 茶叶冷藏保鲜技…  相似文献   

3.
品饮绿茶,消费者要求能品到绿茶的新鲜感,即干茶要有绿润鲜活的色泽,茶水要有绿亮清澈的汤色、清高浓郁的香气、鲜醇甘爽的滋味。茶叶从出厂、进入流通领域到消费者手中,再到消费者品饮的时间,短的约十来天,但这部分量很少;大部分茶的品饮时间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绿茶主要内含物成分多为有机质,稳定性不好,贮藏过程的环境条件如温度、空气湿度、氧气条件、光和环境卫生条件均影响绿茶品质的变化。因此,绿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对保鲜的要求更高。针对绿茶的保鲜与保质,很多学者做了研究,对绿茶保鲜的研究表明,影响茶叶陈化变质的主要因素有茶叶含水量、贮藏温度、含氧量和光照;此外包装材料多样化,对茶叶品质的保持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前期的研究,目前大部  相似文献   

4.
绿茶风味宜人,保健功效显著,深受国人的喜爱,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茶叶.香气是评价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茶的香气中呈现出了多种香型,例如清香、栗香、花香和嫩香等,是绿茶香气品质优异的体现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绿茶不同香型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香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以期为今后开展不同香型绿茶产...  相似文献   

5.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1993,19(2):5-7
(五)茶叶加工在茶学中茶叶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处于经验阶段。本世纪50年代后,茶叶加工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10余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引入,从而使加工研究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罗龙新(1992)综述了日本和前苏联在绿茶加工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鲜叶保鲜技术、高频杀青技术、负压揉捻技术、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技术,以及缺氧干燥技术等。据英国专利(1986)介绍,在缺氧条件下炒制绿茶,可长时间保持茶叶鲜度。赵正惠等(1990)创制的绿茶品质调控剂,能显著提高绿茶色、香、味品质。张堂恒等(1990)应用超滤与反渗透新技术,发明以鲜叶为原料,直接加工速溶绿茶、红茶、乌龙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该项工  相似文献   

6.
炒青绿茶品质水平的生化变化及提高品质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我国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风格,素为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产品。我国绝大部分产茶省都生产绿茶,其中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生产较多。绿茶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我国茶叶生产和内销,而且关系到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近年来,消费者对某些炒青绿茶品质下降有所反映,正引起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品质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有利于炒青绿茶品质的稳定提高,保持我国炒青绿茶的传统声  相似文献   

7.
名优绿茶的包装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茶叶具有很强的氧化、吸湿特性,在贮运过程中由于水分、氧气、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品质极易陈化劣变,失去原有的新鲜风味。特别是名优绿茶,品质要求高,原料细嫩,各种水溶性物质含量较高,且又集中在雨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的春季生产,如果包装贮运不当,更易吸湿失风,甚至劣变。因此,名优绿茶包装保鲜的要求比大宗茶更高,意义亦更大。笔者就其包装保鲜技术作些介绍,仅供参考。一、几种常见包装材料的特性 1.聚乙烯(PE)  相似文献   

8.
灭菌与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灭菌和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色差、感观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灭菌和老化处理过程中汤色黄度增加,明度和绿度降低,苦涩味、收敛性降低,滋味趋于醇和;而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不变,咖啡因呈现逐步降低趋势,表儿茶素降低,儿茶素升高。饮料品质的变化是主要是儿茶素类等物质剧烈变化引起的。不同原料的绿茶鲜汁饮料在灭菌和老化过程中品质变化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茶叶尤其是名优绿茶极易在贮运过程中陈化劣变 ,其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历来受茶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所关注。根据茶叶陈化机理 ,为克服温度、水份、氧气等环境条件对茶叶品质产生的不良影响 ,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有干燥、低温、除氧和抽气充氮等保鲜技术。1 干燥技术传统的贮茶技术采用石灰或木炭、硅胶等材料与茶叶一起贮藏 ,以降低茶叶含水率 ,达到保鲜目的。从理论上讲 ,水份对贮茶品质影响极大 ,干茶含水率尽量要低 ,一般要求低于 6 % ,这是延长茶叶保质、保鲜期以及应用其它保鲜技术的前提和基础。2 低湿冷藏技术茶叶内含物…  相似文献   

10.
论述影响盆栽植物品质和保鲜贮运效果的因素以及有关盆栽植物冷链贮运技术研究的发展状况,并对国际盆栽植物冷链保鲜贮运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梢的成熟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绪言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和绿茶品质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随新梢的生育程度,化学成分有所增减,导致绿茶品质差异很大。有关成熟度而引起化学成分的不同,虽然现在进行了许多试样的分析,但大部分都没有综合各种成分进行研究,因而有必要探明新梢化学成分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及其和制茶品质的关系。为此我们在1978、1979、1980三年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桂花绿茶品质形成,以烘青绿茶为茶坯,采用单窨法制作成桂花绿茶,对其窨花前后品质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茶坯相比,桂花绿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以及咖啡碱均降低,降幅1.41% ~20.44%;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酚氨比下降,有利于滋味品质的改善.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萃取茶坯、桂花和桂花茶的芳香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在桂花绿茶中共检测出30种成分,其中二氢-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醇、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2-乙基己醇等13种成分主要来源于桂花,含量高达61.37%,是桂花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安溪铁观音优异品质成因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溪铁观音素以独特的"音韵"和多种天然花果香味等品质特征而香飘四海、饮誉中外.这种优异品质的形成,笔者认为是与当地固有的自然条件、品种自身的特性、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精密的包装贮藏保鲜技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5.
眉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一个世纪以来在西、北非茶叶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赢得很高声誉。近十年来,出口绿茶的品质有所下降。特别是眉茶“9371”等高档茶品质下降幅度更大。从主要出口绿茶产地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绿茶产品合格率变化看,1979年合格率85.12%,1981年下降为69.45%;不合格率1979年为6.08%,1981年上升为12.70%。  相似文献   

16.
敬延桃 《茶叶通讯》2007,34(4):31-31
茶叶具有很强的氧化、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性,极易受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若贮存措施不当,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极易发生各种变化,导致茶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的下降.目前,茶叶上应用较多的贮藏保鲜技术有干燥贮存、普通密封贮存、低温冷藏保鲜贮存和气调保鲜贮存等.  相似文献   

17.
吴小崇 《中国茶叶》1989,(3):25-25,9
在一般贮藏条件下,绿茶品质会逐渐下降,甚至劣变而失去饮用价值,实质上这是绿茶品质成分不断变化(尤其是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的综合反应,其中维生素C因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特别容易变化。探明绿茶贮藏过程中这些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是控制和延缓品质劣变的前提。迄今,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绿茶内含维生素C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绿茶的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杀青工艺就有“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透闷结合,先透后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三大技术原则。究绿茶加工的实质就是采用各种工艺条件来调控酶化学变化问题,而又以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最为重要,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温度和透闷方法的杀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游离脂肪酸组成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游离脂肪酸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等问题,对茶叶加工和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就绿茶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贮藏条件的影响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游离脂肪酸组成与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优化名特优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本研究选用台湾优良茶树品种—金萱,并结合乌龙茶晒青、摇青等工艺进行筛选设计和评价,深入探讨台湾茶树良种加工花香型绿茶主要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复合式萎凋及轻度摇青有利于花香型金萱绿茶品质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金萱茶在福建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