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鉴古茶     
罗朝光 《中国茶叶》2010,32(3):41-42
近年来,“古茶”成了高档普洱茶的代名词,受到喜爱普洱茶人的追捧。空闲之余,朋片友相聚,泡上一壶古茶,在优雅茶香中交流,在浓酽茶味中切磋,不亦乐乎。但很多爱茶人对占茶并不十分了解,对众多的古茶产品更是茫然,为此,本文想围绕“古茶”话题,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2.
四季茶语     
林颐 《中国茶叶》2014,(7):42-42
正茶,一叶清欢,一水惠泽,滋润着人间的每个日子。春花。干花静静地躺在杯底,脱离了枝头的花瓣皱褶纠结。热水浅浅地冲泡,它在水中徐徐舒展开来,花香味儿慢慢地飘升上来,不必喝它,只看着花儿在茶水里盈盈浮动,心头便有了淡淡的窃喜,仿佛感受到已经死过一次、又再度绽放的重生。春的气息,驱走了冷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身体在花香中慢慢苏醒。夏绿。天地繁茂,万物华实,然暑气内热、令人烦躁。一盏绿茶,正是解暑良方。绿茶性寒,可清热也可止汗。凉亭之中,树荫之  相似文献   

3.
《三杯茶》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奥利弗·里林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与茶紧密相关的小说,在这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小说的作者用"三杯茶"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进行了比喻,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温暖、更富人情味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感受了这个世间尚有温暖存在。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作者将茶与人性、爱和温暖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就以《三杯茶》中茶文化为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孔雪燕 《福建茶叶》2016,(7):328-329
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蕴,它是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象征。苏东坡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许多诗文都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苏东坡与茶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苏东坡的交际圈,从而了解苏东坡的生命历程。在苏东坡的茶诗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苏东坡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研究陆羽《茶经》的片断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陆羽《茶经》宗旨,在于“古为今用”,历史唯物论者,要以悬古垂今。今日,茶业科学较之唐朝,腾飞千里。唐时认识不清或认识错误的研究解释,而今一目了然。就无须花大量时间再去推敲。要推陈出新,就要择其与科学较有意义的问题,加以研究或讨论,不能就字论字,如《茶经·一之源》研究。 1、“一之源”从字义看,是茶之起源。其实并不在此。首先言茶树性状和栽培方法;其次言茶之来源及其异名,茶叶品质与土壤关系;再次言鲜叶性状和采制关系及其饮茶与卫生;最后还提及产地不同品质有上下之别。这节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茶叶品质与土壤和鲜叶性状的关系;二是饮茶与卫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岩茶,大家自然地会与外形卷曲条索状,色泽乌黑发亮,干闻有浓郁的花果香兼焦糖香,汤色金黄的完全依照古法而制成的岩茶联想到一块.清香一词仿佛是安溪茶的专利,似乎与岩茶无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茶画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则更为直观,很多画家将煮茶、品茶等等记录于画中,令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茶文化鼎盛时期的民间影响力,传统的茶画艺术到了今天,仍然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运用于现代大型的工艺美术壁画中,茶画因其所释放出来的那种"幽静和谐"之美,更易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文着重针对茶画在工艺美术壁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为现代工艺美术壁画的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业是中国的特色产业。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丰富,茶叶也被赋予文化涵义,形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茶舍采取合理布置设计方式,营造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让茶客真正走进品茶的意境当中,接受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缓解身心的疲劳,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本文提出一种现代茶舍设计中的新思路,实现传统民居文化和茶舍设计的创新结合。在茶舍设计中掺入中国传统民居元素,提升茶舍文化价值,增添茶舍环境文明韵味。  相似文献   

9.
杨氏甘藤茶     
由大金湖杨氏企业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精制的野生甘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属葡萄科,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保健古茶。经茶史药典专家追溯考证,叉圣陆羽在茶经里将它归为新梢枝性状的藤茶类中,是茶叶王国中的瑰宝,茶之奇葩。野生甘藤茶分布在海拔400—1300米原始森林的山涧、溪畔、山坡地的灌木丛中,纯天然无污染,是典型的纯绿色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0.
李荣林 《茶叶》2010,36(4):243-24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楹联真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它是任何其他文化也无法仿效的。茶事楹联也是蔚为大观,读来写来茶墨俱香。陕西有一号为冷香斋主人的马嘉善先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数年之间遍饮真茶感受到的茶香七味,这让我很有启发,习茶数年,我也断续写过一些茶联欣赏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茶画,是我国古代众多绘画种类之中体现着人民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类别,主要描绘人们饮茶所用茶具极其场景。而茶画在宋朝的发展突出,大多茶画都流源于宋朝。宋朝是一个由茶引起的茶文化飞速发展兴盛的时期,在这之间应运而生的茶画艺术,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由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茶文化的欣赏,以及宋徽宗重文喜政、嗜好饮茶品画,这从上至下的文化潮流随之流行,成为宋代茶事活动十分繁荣的主要原因,茶画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下,显露出其本身的内涵,进而被人们欣赏与喜爱。本文将围绕宋代茶画,从茶画起源入手,进一步地探究其中包含的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感受宋朝人民对于茶画艺术的创作之精良,关照宋朝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现今所谓泡茶,唐代就是煮茶。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写道:"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但仍以陆羽所说的煮茶为主。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所说的煮茶,实际上包括"烧水"和"煮茶"两道工序。先说烧水。《茶经·五之煮》载:"其沸,如鱼目,  相似文献   

13.
李玉富  傅秋燕 《茶叶》2011,37(3):176-178
唐朝陆羽《茶经》所载浙江省长兴县茶叶产地,今故址依然清晰可考。十处产地分布于以顾渚山山脊为中心的两条山谷间。考证显示,唐朝时全国所有产茶之地,陆羽对浙江长兴最为熟悉,其既是陆羽曾长期旅居长兴、培植品鉴茶叶、著述《茶经》、肯定长兴茶叶品第的有力证据,也暗示顾渚山山谷作为两浙联系中原的陆路走廊,是天成、便利的交通方衍生陆羽...  相似文献   

14.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其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祥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茶是高洁清雅之物。生活在云南凤庆新华乡的苗族同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邻居便会从山上采摘来带有露水的茶芽,如果生男孩,则送一芽一叶的一斤鲜茶为厚礼,如果是在市场上出售,就是今年茶价这么高,一斤鲜叶也值  相似文献   

16.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和考察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禅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18.
申田 《福建茶叶》2016,(11):302-303
北宋诗人黄庭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茶爱好者和佛教信仰者。其一生创作的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诗作,并且在创作的时候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结合在一起,将宋朝的禅茶文化展露无遗。在《全宋诗》中,黄庭坚关于茶的诗作就有五十五首之多,本文将从黄庭坚的茶诗作品中略作分析,以此探究黄庭坚的禅茶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刘岳耘 《茶叶》2016,(3):170-174
唐宋时期咏茶的诗人不少,苏轼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茶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叙述之完备,分析之精到,寓意之深刻,为唐宋诗家中少有。苏轼不仅识茶、善茶、爱茶、惜茶,而且往往通过茶来寄寓他在宦海浮沉、转徙流离中生活境遇的感慨。他的茶诗,是他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中茶事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试图从茶史、茶艺、道义、思想、创作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赏析。  相似文献   

20.
刘岳耘 《茶叶》2016,(4):212-217
唐宋时期咏茶的诗人不少,苏轼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茶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叙述之完备,分析之精到,寓意之深刻,为唐宋诗家中少有。苏轼不仅识茶、善茶、爱茶、惜茶,而且往往通过茶来寄寓他在宦海浮沉、转徙流离中生活境遇的感慨。他的茶诗,是他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中茶事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试图从茶史、茶艺、道义、思想、创作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