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为基础,利用econgnition面向对象的解译技术平台,以城市树冠覆盖为核心,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从景观动态、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斑块尺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一道绿化隔离区内的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一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从2002年的4 832.98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10 095.01 hm~2,11年间共增加了20.57%;绿地率净增23.94%,生态用地率净增24.11%;斑块平均分维数和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小型斑块和巨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1年间数量分别减少了42 286个和130个,面积分别减少了186.08和5 457.75 hm~2;城市总体规划、2008奥运会的绿色需求、城市公园环建设决策和首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是其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结论】与建设之初相比,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林木绿地斑块更趋向于向自然化的方向变化,同时斑块规模呈现了小、中、大型斑块数量与面积同步减少,而特大型斑块与巨型斑块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域城市林木和绿地不仅取得面积上的急速扩大,而且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年和2009年两期LandsatTM/ETM遥感数据,以Erdas和ArcGIS软件为平台,分析了西安城区8年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NDVI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2002~2009年间,西安城区植被覆盖整体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城墙内植被由低等植被覆盖区上升为中等植被覆盖区,城北的未央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三环沿线由中等植被覆盖转化为高植被覆盖区;西安城区植被覆盖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影响,同时,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等人类生产活动是其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of vessel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Quercus mongolica crown,vessel diameter, vessel density,vessel tissue proportion and vessel roundness of the different order branches wer...  相似文献   

5.
王浚卿  田媛  刘卓  李科 《绿色科技》2014,(4):196-199
探讨了北京市城区2环、3环、4环、5环及其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共16个采样点大气可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在测定过程中采用了静态吸附法进行采样,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仪/质谱仪(TDS—GC/MS)联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测定,选择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每个采样点都检测出有害化合物,包括乙醛、氯仿等;从大气V0(?s的释放总量来比较.南边和4环释放量分别最大;东边VOCs释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呼家楼〉广播学院〉青年路〉朝阳门;南边VOCs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大生庄〉大红门桥〉永定门〉木樨园桥;西边VOCs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航天桥〉晋元桥〉阜成门〉定慧桥;北边VOCs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华桥〉北辰桥〉鼓楼大街〉天辰桥;在2环、4环及5环内,南边大气VOCs释放量相对最大;在3环内,北边大气VOCs释放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17年时序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采用趋势分析、M-K检验以及重心转移模型对济南市2008~2017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植被覆盖度f在0.5左右浮动,总体呈平缓下降趋势,没有突变年份;Ⅲ级(0.35f≤0.55)植被覆盖面积增长较多,Ⅴ级(f0.75)植被覆盖面积减少较多。空间上,北部平原和南部山区分布的植被覆盖等级以高等级为主,中部平原分布的植被覆盖等级以低等级为主;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率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的空间重心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整体呈现西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森林功能分类和斑块等级的思想框架,对高空间分辨率航片数据进行解译,以广州市中心区作为研究区,对其树冠覆盖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树冠覆盖率为19.5%,其中天河区最高达26.5%,芳村区最低仅6.6%。生态公益林在5个类型组(生态公益林、公共园林、居所林、生产林和防护林)的树冠覆盖斑块中面积最大,占55.4%,其次为生产林,占19.9%。各类型的平均面积以生态片林最大,行道树最小。2)树冠覆盖斑块以面积大于1hm2的特大型为主,占总斑块面积的78.8%,小斑块(<0.1hm2)、中斑块(0.1~0.5hm2)和大斑块(0.5~1hm2)分别占9.2%,7.9%和4.2%。生态片林在特大型斑块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生产林,其他面积等级斑块均以居所林所占比例最大。3)特大斑块主要位于中心区北部的白云山和城市发展东部拓展区的天河、黄埔的丘岗林地区域,以及海珠区南部,而荔湾区、越秀区和东山区均以小斑块数量占优。面积在0.5~1hm2的斑块多分布于特大型斑块周边,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引起的破碎化表现。树冠连续覆盖是实现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的有效途径,行道树类型斑块数量最大,相对破碎,但最具形成连续覆盖的潜...  相似文献   

8.
厦门本岛城市森林树冠覆盖与热岛效应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其生长季与非生长季的地表覆盖特征及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两季中植物配置方式不变,而地表覆盖方式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现为非生长季中复合覆盖模式绿地面积比生长季增加12%。(2)道路绿地整体地表覆盖率有大幅提高,灌草覆盖率下降,裸土灌草率降低。(3)不同区域的灌草及地表覆盖率在非生长季中的变化幅度排序与生长季灌草及地表覆盖率的排序相反,最终表现为在非生长季趋于一致。(4)植物配置中多种阔叶乔灌木配置对非生长季地表覆盖率贡献最大;地表覆盖物中枯枝落叶对非生长季的地表覆盖率贡献最大。总体上,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裸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转变传统的绿地养护方式,大力推广地表有机覆盖物的应用,增强道路绿地滞尘、保水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2.
应用ArcGIS判读2012年上海的遥感影像,分析上海浦西外环线内建成区(360 km2)树冠覆盖特征;判读样方218个、面积3 420 hm2,占研究区的9.5%。结果表明,现有树冠覆盖总面积为8 241.82 hm2、树冠覆盖率22.89%。浦西建成区内55所公园的平均覆盖率为53.72%;不同功能区的树冠覆盖率有显著差异,其中公园最高(53.72%),其次是外环林带(50.72%)、一般绿地(34.60%)、校园(24.13%),住宅最低(21.87%)。按树冠覆盖估算,研究区共有乔木810万余株,潜在的树冠覆盖率可达24.56%~25.67%,至少可增植乔木60万株。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出37条道路作为道路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生长季植物配置、地表覆盖及影响要素,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海淀区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以复合结构为主,两层以上配置方式绿地面积比例超过绿地总面积的80%,乔木+灌木的配置模式比较常见。草坪是不同类型道路绿地覆盖材料中的主要类型,其中草本花卉在复合地表覆盖道路绿地中也较为常见;2)海淀区道路绿地在生长季的灌草及地表覆盖率分别为80.89%和55.29%,但有近45%的道路绿地是裸土的;3)灌草覆盖率超过8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47.37%,超过6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63.74%,而地表覆盖率超过80%的绿地单元数量仅占绿地单元总数的9.36%,超过6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20.47%;4)五环以外道路绿地地表覆盖状况最好,二环到四环随距离中心城区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变差。行道树绿地的灌草及地表覆盖率最低,地表覆盖材料单一,而街头绿地裸土灌丛率最高。总体来看,海淀区道路绿地的地上植物配置主要是增加了灌草覆盖率,而地表土壤裸露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多数道路绿地存在"头上有绿荫,脚下有裸土"的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造成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土壤裸露的原因,以及绿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养护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隆缘桉是我局人工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为了合理掌握单位面积上各个不同生长时期的立木株数,我们对隆缘桉树冠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把研究结果分述如下。一、隆缘桉的冠幅同令的纯林其冠幅可直接作为抚育采伐的依据。我们测量了大量生长正常而不同大小的立木,发现其冠幅直径与胸高直径呈直线相关,相关方程为: c. d=0.988+0.148 d_(b.h)式中c. d为冠幅直径d_(b.h)为胸高直径由上述相关方程可以计算出每亩不同大小时的立木株数(见表1)。  相似文献   

15.
16.
在非生长季,城市绿地中地表覆盖物在缓解空气颗粒物污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出37条道路作为道路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非生长季地表覆盖特征及影响要素,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复合覆盖模式比单一覆盖模式绿地的灌草及地表覆盖率高,超过15个百分点,且覆盖面积超过80%。(2)非生长季灌草及地表覆盖率分别为76.9%和68.94%。有约30%道路绿地是裸露的,较生长季的45%有所改善。(3)灌草覆盖率超过8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37.72%,超过6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53.51%,两者都低于生长季;而地表覆盖率超过8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23.68%,超过6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40.35%,都显著高于生长季。(4)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覆盖质量整体较好,但四环-五环的绿地区域存在盲区,地表覆盖质量差。最后,文章分析了造成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土壤裸露的原因,以及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养护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3、宅旁绿地的绿化设计宅间庭院绿化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续与补充,也是住宅外部空间的转折与过渡,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住宅内外结合的纽带。具有多功能,它与居民的各种日常生活相联系,是居民休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邓锐 《绿色大世界》2012,(3):86-88,95
分析了在居住环境中植物配置起到的作用。通过对北京几个小区植物配置的现状调查,探讨了植物与建筑,与小区功能、定位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北京常营三期小区的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低碳理念的理解,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掌握安康市中心城区居住区绿地现状,分析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在绿地类型、植物选择配置等方面存在的有悖于低碳理念的规划设计,提出丰富绿地类型,提高绿地率水平,增加屋顶和垂直绿化,合理配置耐旱植物,增加植物多样性,回收利用绿地废弃物等基于低碳理念的居住区绿地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