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何利用好全球现有水资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综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应用现状,并着重分析了透水铺装系统中透水混凝土的优劣性和制备原理及工艺。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相较于传统混凝土,在牺牲部分强度的情况下,透水性和生态功能得到大幅提升,是透水铺装系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透水性铺装结构对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建立了透水砖铺装物理模型,采用四种不同道路结构形式,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降雨强度1小时41.54mm和2小时83.08mm的情况下,三种透水砖铺装处理地表径流量均为零,不透水砖铺装(对照)处理发生地表径流,下渗率的大小与铺装结构的透水性程度 成正比;在1小时107.17mm的降雨强度情况下,透水砖铺装模型一(基层结构自上而下为1:4干硬性水泥砂浆2cm、级配碎石23cm)入渗效果最好,地表径流量最少。在以上三种降雨强度情况下,地基土壤含水率变化快慢依次为模型一〉模型三〉模型二〉模型四,箱底排水早晚依次为模型一〉模型三〉模型二〉模型四,说明模型一处理水分下渗效果最好。在现代园林中,采用透水砖铺筑各种场地和路面,增大透水透气面积,可以有效缓解不透水硬化地面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城市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何在低碳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是低碳生态建设的重点。文章通过对晋中市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几项海绵城市措施碳排放源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是建设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碳排放量;2)所研究的4项典型措施中建设施工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量顺序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蓄水池屋顶绿化;3)建设施工阶段中对于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材料是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及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结合变电站的特点和建造实际,对变电站的场地雨水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透水铺装、雨水调蓄、雨水净化等适用于变电站的绿色雨水技术。其中透水铺装用于操作地坪和人行通道,调蓄池可独立设置或结合雨水泵站设置,管网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池及雨水净化集成装置。整站采用雨水渗排调蓄系统:雨水自然入渗、有组织收集、雨水调蓄和雨水净化相结合。满足了海绵城市对雨水利用生态化、资源化的要求,也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我国建设无废城市号召建设海绵城市,以垃圾焚烧飞灰替代部分胶凝材料与矿渣、偏高岭土、脱硫石膏与钢渣、碎石为骨料采用冷固法制备了环保透水砖,分析了粗细骨料体积比、颗粒级配、水胶比、飞灰参量等因素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粗细骨料体积比为1.4、颗粒级配为DP3(钢渣细骨料2.36~4.75 mm、粗骨料粒径4.75~9.5 mm)、水胶比为0.26、飞灰参量为20%在4 MPa压力下成型其透水系数3.93 cm2/s、抗压强度32.53 MPa、抗折强度可达4.01 MPa,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将飞灰替代部分水泥制备透水砖,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全新理念,对城市的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能够应对雨水可能为城市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张家口市城市水文为背景,探讨了该市基于海绵城市概念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方面的水文效应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理论导向下的滨水景观建设已成趋势,以环城水系滨水景观为例,主要从铺装及附属工程、树池、植被地形3个可行性措施进行探究。通过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的透水面层铺设达到缓解植物生长的硬底化问题;按照国际通用规格要求扩大场地内植物种植池以增加雨水滞留空间;创建适合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具体施工要求的渗透型凹地形景观,实现包含覆盖层、蓄水层、种植土、砂土层四部分的简单型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绿地滞留带。以期上述措施能够在环城水系景观营建及优化中普遍实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更多适合呼和浩特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海绵城市的的建设与透水性铺装两者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对于透水性铺装的合理利用,能够减轻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地了解透水性铺装材料的结构组成及铺装原理。为构建绿色化中国,应该提倡透水性铺装材料的应用,积极构建绿色化中国。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铺装材料水文特性对于涵养绿地水源,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土地渗透性质,加强地上水与地下水互补以及绿地局部干旱等问题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陶瓷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砖、砂基透水砖、细砂、粗砂、糠粱砂、碎石7种材料,在模拟200mm/h特大暴雨情景下,分别测定了其保水性和渗透性,其中,保水率最高的为细砂,最低的是碎石。渗透性方面,砂质材料,积蓄时间最长,渗透量最小,透水砖类次之,碎石最差。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为城市绿地硬质铺装的生态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对象,在现状调研和相关案例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安徽科技学院海绵校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解决途径,从地面铺装、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方面实现雨水的“排”、“渗”、“储”、“用”。以期为其他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建设的思想诞生的,在处理城市雨水问题中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使用,实现雨水的高效、科学运行,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但"海绵城市"理念现如今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结合A大道位于R市"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内容,建议采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技术路线,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车安全和生态发展,力求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广的建设项目,而透水混凝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新型材料,逐渐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以泸州市渔子溪河道防洪整治及配套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围绕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展开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目标和措施,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必然会受到海绵城市理论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根据我国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不同功能进行了探讨。从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绿地植物、绿地土壤3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城市绿地雨洪管理能力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中透水砖的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透水砖在设计使用的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透水砖的使用和养护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内使用架空式通透铺装和传统封闭性铺装的透水透气性和其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指标,综合对比分析两种铺装对其下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架空式通透性铺装的环境效益优化设计及其在园林建设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架空式通透铺装的结构更有利于透水透气,且易于养护,能改善铺装周围土壤对天然雨水的透水保水性能,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效养分利用率高,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多,土壤生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对"海绵城市"水系统具有一定影响,为更好地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建设原则,提出了四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策略,旨在为城市建设人员从园林绿地建设角度构建"海绵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加快,城市道路积水、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等城市病也渐渐凸显。通过对我国城市海绵道路建设现状和海绵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以及控制城市径流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城市建设需求和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研究,以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分析,结合《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指标与要点》以及《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科学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模型,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各自权重值,由此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排序,根据评价指标优先次序指导海绵城市的绩效评价工作,这一有关指标权重的分析模型完善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程序,使得城市绩效评价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延续以往的大框架模式,这些绩效指标权重的科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有力地督促了海绵城市的快速成长和今后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笔者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分析了太原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依托生态湿地、城市道路、雨水花园及立体(屋顶)绿化等多项基础设施,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城市绿地构建一个新型的城市用水循环系统,以期为推动太原市城市园林的发展,构建生态、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及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小型公共绿地在城市中分布范围较广,数量众多,在城市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对国外相关理念和典型案例的解读,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小型公共绿地“海绵化”建设提出若干建议,为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