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豫北太行山区范围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是此区域内防御型传统村落的一个典型例子,从村落环境、村落布局、院落格局三个层面对村落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小店河传统村落的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了对豫北太行山区防御型传统村落特征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传统村落景观是社会的经济和自然达到协调统一而呈现出的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通过对绍兴传统村落的考察,研究了其村落布局,建筑和庭院空间,植物景观,水系景观要素。且在村落选址布局景观营造过程中,融入宗族文化,体现了绍兴"天人合一、耕读写意、依山傍水"的村落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析是指导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传统村落样本的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变量;运用IBM SPSS 24. 0采用统计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4个公共因子,即村落风貌因子、精神文化因子、生产性景观因子、交通及公共空间因子,其中村落风貌因子对山地传统村落景观空间质量影响尤为重要。该研究期望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通过传统村落村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找出传统村落在发展与更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为传统村落的自主更新与发展提供意见,制定出适合该区域的保护规划,保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与发展的科学性。以红河石屏县第三批的传统村落为主要分析和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区域传统村落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 ,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范例.从认知、理解、运用三个层面浅析了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并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传统村落、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村落为例评价了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以定位该村落的现状 ,分析了其特征来剖析该村落的遗产价值 ,最后提出了对其保护与开发的简要规划.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铭怡  付晖  许先升 《广东园林》2021,43(6):17-23,40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 15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 GIS 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 3 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中吉安庐陵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独具区域性文化的杰出代表。吉安庐陵传统村落较为原真地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当代人深入了解庐陵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文化景观基因为研究视角,系统地识别与提取了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传统名居、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与标志符号等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了风俗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的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多以自然环境为主、并拥有特殊的风貌和文化特色。根据传统村落研究背景,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概述,将其构成要素分为景观生态要素和设计学要素两大类,探讨了辽西传统村落的景观构成要素,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而民居又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以国家级传统满族村落华山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村落形态、院落布局及民居建筑特征的屋面形式、墙体形式、民居装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华山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现有指标体系和对大理市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共性和价值个性,调整了现有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因子,增加了地域性、类型性评价因子,以确保评价因子在涵盖传统村落普遍价值的同时突出村落的"个性",即核心价值,旨在为构建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展传统村落类型划分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村落、低山谷地型村落以及低山斜坡型村落,并运用卫星地图判读,实地调研以及Blender建模等方法总结了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分布特征、山水空间模式,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村落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福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永泰县以及罗源县境内,海拔200~1000 m,距离水系3000 m以内的区域,并且平原丘陵型村落多呈现“溪-田-村-田”的团状集中分布模式;低山谷地多呈现“山-村-田-溪-田-村-山”的模式沿着山体呈现带状分布;低山斜坡型村落多依附山体呈现“山-村-田-溪-田”的模式分布。本研究将山水和村落视为一个整体,希望能够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传统村落民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现阶段传统村落民居利用率较低,提高利用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以典型传统村落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民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将传统村落民居激活后再利用作为教育利用、旅居利用和生产利用的三种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对其的前景展望。最终采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达到保留文化脉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系统分析翁里怒族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以活态保护为基础,提出以村落空间格局、干栏式木楞房民居建筑群为主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的整体性保护规划,通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赋予传统村落时代活力;基于价值判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通过GIS技术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怀化市16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开发对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怀化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由核密度估计分析呈现“多核-带状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在通道侗族自治县西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南部、会同县东北部与中方县、溆浦县、洪江市交界处形成四大主核心区,在沅陵县西北部和新晃侗族自治县西南部分别形成两个次级核心区,其他地方分布较少。在分析传统村落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差异化合理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怀化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村落发展层面上看,应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保护;从现代居住舒适性层面上看,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只有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更新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历史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对景迈山传统村落进行现场调查,摸清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与利用两方面提出可提高居住舒适性的修缮保护措施,并提出做好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村落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琼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琼北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产业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再从微观层面探讨水体、地形和气候因素对琼北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琼北传统村落主要可分为4个聚集片区;琼北传统村落的宏观分布与水系、高程、坡度等因素关联紧密,与坡向关联稍弱,主要分布在河流周边,以及高程较低、坡度较缓的区域;琼北传统村落微观形态大体可分为散点型、线型、树型和整饬型4类,水体、地形和气候对其微观单元空间形态构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对策,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冉庄村文化景观进行分类与评价,分析冉庄村在总体格局、历史遗迹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对传统建筑、特色院落、建筑构筑物、古树古钟、九龙桥及绿地采取保护、修缮、整饰等措施来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以促进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龙江省鸡西地区自然环境、村落本体及建筑单体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充分展现出鸡西传统村落的各方面形态美。  相似文献   

20.
以CNKI、万方和超星期刊三个数据库为数据源,以1991~2019年为时间线,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①1991年学术上开始有以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②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数量大,2013年开始数量增长迅速;③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校,"保护利用"、"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等是传统村落研究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