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及脂肪酸累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品质特征,对‘Mahan’与‘Jinhua’这2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脂肪含量及其各组分脂肪酸含量等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和单果质量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其发育过程均可划分为4个时期,其中‘Mahan’比‘Jinhua’早熟;2其粗脂肪含量均呈不断上升的增长趋势,7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乃其油脂积累的重要时期,成熟果的果仁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1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90%,油酸含量最高为78.81%;3随着果实的成熟,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Mahan’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Jinhua’,在果实成熟期间2个品种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持续增加,而其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均先增后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早实核桃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种仁油脂转化期到成熟期每隔10 d进行取样,测定种仁中粗脂肪、粗蛋白、单宁、总酚、总糖和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基础营养物质含量和油脂含量的变化动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油脂积累的关键时期是7月下旬—9月中下旬,成熟时‘中核短枝’种仁脂肪含量为67%,‘新新2号’种仁脂肪含量为65%。在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共检测出5种主要脂肪酸组分,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分别高达89.60%和88.97%。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油酸的占比分别为21.36%、14.09%,亚油酸的占比分别为58.38%、61.80%。在种仁油脂积累过程中,基础营养物质对脂肪积累也有重要作用,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在油脂转化期蛋白质、总糖的消耗量较大,总酚和单宁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密切相关。【结论】‘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种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规律,从而为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或果实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薄壳山核桃‘Mahan’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大小、果实质量、种仁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和质量基本呈现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缓慢增加的趋势,果实大小和质量均出现了3~4个生长高峰,粗脂肪含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整体逐步下降趋势;脂肪酸组分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硬脂酸的上升幅度不是很大,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又逐渐减少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都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是很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大小的发育规律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雌花授粉后121~160 d为种仁成熟、营养物质累积和脂肪酸组分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果实品质改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薄壳山核桃胚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胚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与油脂积累的变化规律,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胚发育过程中主要形态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固体胚形成期(S2-S3),粗脂肪含量、氨基酸含量、多酚和黄酮等营养物质的增长幅度最大,为胚发育过程中营养积累最关键的时期。氨基酸总量在S3(9月15日)最高(361.90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0.3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S5(10月15日)最高,占总脂肪酸的92.06%;在胚发育过程中,粗脂肪的积累与多酚和黄酮呈显著正相关,油脂在胚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棕榈酸→油酸→亚麻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薄壳山核桃是优质用材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为了解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在江苏地区的早期生长及结实特性,该文以2008年种植于江苏常州地区的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马罕’、‘碧根源3号’、‘碧根源5号’和‘斯图尔特’)为材料,调查分析了树体生长量、结实率、干果特性及果仁品质。结果表明,5个品种薄壳山核桃生长正常,年平均生长量树高为0.74—1.13 m,地径为0.97—1.47 cm;波尼’、‘马罕’、‘碧根源3号’2年生嫁接苗定植后第5年开始结实,第9年单株产量为8.35—11.62 kg;果仁总脂肪含量65%—70.88%,总蛋白质6.14%—12.53%,总纤维2.46%—3.87%,可溶性总糖2.12%—2.83%。综合比较各品种早期结实丰产及果仁品质特性,认为‘碧根源3号’、‘波尼’和‘马罕’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6.
以石门核桃品种‘魁香’为研究对象,‘辽宁1号’为对照,分析比较坚果性状、蛋白质、脂肪、矿质元素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魁香’坚果外形美观,种仁风味香而不涩,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矿质元素中,‘魁香’的钾含量极显著高于‘辽宁1号’,磷、镁、铁元素无显著差异。‘魁香’的亚油酸含量为466.9g/kg,极显著高于‘辽宁1号’,油酸含量显著低于‘辽宁1号’,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魁香’坚果香而不涩,脂肪、亚油酸和钾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给甘肃核桃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对引入甘肃的10个核桃栽培品种的外观品质和种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香’、‘辽宁4号’、‘晋龙1号’、‘鲁光’坚果综合性状较优;10个品种核仁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达到了国家特级标准;种仁粗脂肪含量达到国家特级标准的品种有‘薄壳香’、‘辽宁3号’、‘晋龙2号’、‘丰辉’、‘元丰’;10个品种种仁中的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且品种间差异较大;在所测定的矿物质营养指标中,K、P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元素Mg含量无明显差异,除了‘清香’,其它品种中元素Zn的含量远高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果实成熟整齐度,促进油茶鲜果机械化采收。【方法】以‘长林18号’‘赣石83-4’‘赣石447’为试验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0.2、0.6、0.8、1.2 g/L乙烯利和等量清水,调查油茶果实开裂动态,测定果实表观性状指标、种仁内营养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揭示乙烯利对油茶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2 g/L乙烯利处理促进油茶果实开裂的效果最好,1.2 g/L处理的裂果率达到50%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缩短了4 d,比0.6、0.8 g/L处理缩短了2 d。喷施乙烯利后,油茶的单果鲜质量、鲜果出籽率、鲜果出仁率、果实含水率以及连续2 a的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种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各脂肪酸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林18号’种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脂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赣石447’种仁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的趋势;‘赣石83-4’种仁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油脂含量增加。‘长林18号’和‘赣石447’种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赣石83-4’种仁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65.50 mg·g~(-1))和氨基酸(49.41~65.23 mg·g~(-1));山核桃种仁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和棕榈烯酸组成,其中棕榈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在无性系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山核桃种仁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含量为92.53%~92.90%;山核桃不同无性系呈味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综合筛选出大源2号和大源4号2个无性系不仅在油用资源开发利用上有极高的开发利用前景,还可作为优质果用无性系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月23日、8月1日、16日和31日,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区同林地中30个单株种子种仁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的组分,研究山核桃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生长发育和不断成熟,油脂含量增加很快,4个时间点的平均值分别为9.87%,38.30%,72.06%,71.65%,各时间点及各单株间油脂含量差异显著;山核桃油脂中主要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平均相对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5.48%~4.57%,2.38%~1.50%,20.45%~66.01%,45.24%~21.48%,8.49%~1.54%,仅油酸相对含量逐步增加,成熟种子中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各时间点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集西伯利亚杏发育期种仁,测定其单仁质量、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明确西伯利亚杏种仁发育特点、油脂累积特征和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方法]以西伯利亚杏发育期种仁为试材,测定各时期种仁质量,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西伯利亚杏发育期种仁油脂,并以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各时期种仁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研究其种仁生长发育特点、油脂积累和...  相似文献   

12.
对富源县域内2个薄壳山核桃引种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开花结实特性、果仁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在富源县生长发育正常,对气候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嫁接苗定植6 a时部分植株开始初果,10 a时产量最高,达3.3 kg/株;富源县薄壳山核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期品种间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存在雌雄花异熟性,在时间上不完全重合,应根据品种开花特点实行多品种配置栽培;富源县薄壳山核桃种仁富含油脂、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初步分析认为,富源县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发展薄壳山核桃,以海拔低于1 800 m区域最适宜。  相似文献   

13.
山核桃不同无性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探讨了山核桃无性系选育利用方向,并综合筛选出大源4号、高岭8号和高岭4号3个优质果用无性系,徐坑89号高档食用油无性系及大源2号、大源4号2个高氨基酸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对7个沙棘品种从返青到落叶的4个时期叶片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的含量最高,肉豆蔻酸次之,月桂酸的含量最低。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亚油酸的含量次之,油酸含量略低于亚油酸。亚油酸含量表现为随生长期延长而降低;亚麻酸含量在7月达到最大累积,随后急剧降低。沙棘的高适应性和高油脂特性,说明其可作为饲料组分、油脂原料、营养保健材料和木本生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给澳洲坚果的授粉品种搭配提供依据,选用4个澳洲坚果品种(‘HAES816’、‘HAES294’、‘HAES863’、‘HAES918’)的花粉给‘O.C’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坐果率、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对‘O.C’授粉,在坐果率、果顶乳头状突起、果柄长度和粗度、壳果横径、果形指数、出仁率及果仁中氨基酸组成、天门冬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和总糖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壳果纵径、单个果仁质量、一级果仁率、除天门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除油酸和亚油酸外的脂肪酸含量、粗脂肪、水分、粗蛋白、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坐果率和反映果实品质的出仁率、油酸及总糖含量等重要果实性状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可在澳洲坚果园品种搭配和果实品质提升的研究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给定向高产栽培管理及确定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发育阶段白檀果实进行油脂组分分析和组织结构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白檀果实油从花后第10天开始呈"S"型积累,最大含油率可达36.6%;白檀果实油脂肪酸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最低含量为20%,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不断增长,最高含量可达79%;白檀果实油脂积累的主要场所是中果皮、胚乳和胚3个部位,以油体和油细胞的形式贮藏,其中,胚乳是果实中最主要的油脂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优良新种质。【方法】对收集于湖南的30份核心种质资源,应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对果实油脂及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白檀优株果实油脂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组分,各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变异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9.21%),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13%);2)油脂含量及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棕榈酸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3)油脂含量及其组分与叶果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叶长、叶柄、叶表绒毛、叶缘、果穗宽、果实大小均呈极显著相关,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与叶片大小、叶表绒毛、果穗大小均有显著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湖南30份白檀核心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高棕榈酸类群(高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Ⅱ为高油酸类群(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Ⅲ为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类群(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组)。【结论】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油茶种仁油脂与淀粉之间转化的可能性,提高油茶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和油脂的含量,从而为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摘及晾晒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华硕’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近成熟期种仁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后自然晾晒和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对其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近成熟期果实发育及采后自然晾晒过程中油脂与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后自然晾晒能促进近成熟期果实对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积累,但对成熟果实却没有促进作用;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过程中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间虽然存在负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覆蓝色膜晾晒最有利于近成熟期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转化为油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油用牡丹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凤丹’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变化、脂肪酸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后0~60 d是‘凤丹’种子的快速发育阶段,60 d之后种子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种子平均干质量在110 d达到最高(0.33 g),110 d以后略有降低;种子含油率呈"S"型变化,在花后100 d时达到最高(24.62%)。种子发育过程中检测到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上升。根据‘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将种子的成熟过程划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完熟期、枯熟期4个时期,将脂肪酸的积累可以分为脂肪酸积累初期、脂肪酸迅速积累期、脂肪酸含量降低期等3个阶段。完熟期应该是油用‘凤丹’种子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α-亚麻酸含量存在差异的2个沙棘品种种子中的基因调控差异,为进一步提高沙棘种子中α-亚麻酸含量、培育沙棘良种奠定基础。[方法 ]以2个不同品种的沙棘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确定2个沙棘品种种子中的α-亚麻酸含量差异以及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蒙古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Mongolia’向阳)(XY)和中国沙棘(H. rhamnoides ‘Sinensis’丰宁)(FN)种子中的α-亚麻酸含量占比不同,XY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α-亚麻酸,其次是亚油酸,而FN中α-亚麻酸含量次于亚油酸。半成熟期(T2),基因FAD2和基因FAD3在XY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FN,分别是FN的3.83倍和13.63倍。未成熟期(T1)和T2时期基因FAD7在XY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在FN中的表达量,分别是FN的2.09倍和1.72倍。相反,T2时期基因LOX3.1和LOX3.2在FN中的表达量均高于XY,分别是XY的8.02倍和7.12倍。[结论]沙棘种子中α-亚麻酸的高积累源于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基因FAD2、FAD3、FAD7的高表达和基因LOX3.1和LOX3.2的低表达共同调控α-亚麻酸的高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