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久以来,人们对视觉的依赖超过了五官中的其他几个要素。当今的园林植物造景也常趋向于视觉景观的建设。视觉景观可以代表园林中实的因素,它的表达直舒胸臆。相对的,嗅觉居于虚的地位,然而它所产生的意境,可以留给人们更加广阔的遐想空间。合理发挥芳香植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芳香植物的概念、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芳香植物的特性、作用,对城市商业环境中芳香植物种植种类展开了调研,并对芳香植物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希  张韶苹  陈翀  顾祎 《绿色科技》2019,(11):4-5,10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高尔夫运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高尔夫运动伴随着较高风险的运动性肌肉疲劳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指出了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并治疗运动性肌肉疲劳与心理疲劳,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临床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高尔夫球场上芳香植物的应用多以园林美化为目的,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运动性疲劳方面的预防与保健功效。因此,芳香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应用前景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挖掘深圳公园绿地景观生态功能的新内涵,探索公园绿地的香化途径,对深圳22个公园的芳香植物种类、应用频度、配置方式、应用需求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芳香植物苗木生产供应情况进行摸底.结果表明,目前深圳公园应用的芳香植物约105种,存在芳香氛围弱、缺乏特色、功能性不明显等应用问题,但市民对公园应用芳香植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主要综述了芳香植物的概念、分类、作用和价值等基本信息,阐述历史上人类对于芳香植物的应用,和当今世界国内外对芳香植物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作为园林景观方面的应用。总结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类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芳香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展望了芳香植物在景观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芳香植物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备为园林绿化添资增彩的作用,从观赏芳香 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芳香植物的概念以及分类,探讨了芳香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提出了配植芳香植物应遵循乔灌草的合理搭配、结合地势选择合适树种、季节延续性、应注意控制芳香浓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芳香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审美方面的要求愈发强烈,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开始由绿化型、美化型向生态型、保健型等方面转变.芳香植物作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优良素材,对营造生态型环境、园艺疗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主要从芳香植物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它的特性、功能作用及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阐述了其在景观应用过程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讨论了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并结合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和应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呈现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设计应用研究相关领域的22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知识演进、研究热点、未来发展方向等。结果表明:近些年相关研究领域逐步趋于成熟,主要研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作者及发文机构合作程度较低且分散;研究分为萌芽期、融合发展期、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研究热点为芳香植物作用机制、芳香植物与人体保健功能,以及芳香植物与疗愈环境;研究前沿话题为景观设计、疗愈景观、康复景观。因此,未来研究中建议完善芳香植物数据库的建构以及加强风速和风向对芳香植物挥发物浓度和扩散程度影响的研究,并加快推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教学、应用,鼓励构建创新平台等。  相似文献   

11.
刘月 《绿色科技》2013,(2):115-116
调查了长沙绿地芳香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景观应用方式和特点,对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观赏芳香植物在长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大学生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用中医理论解释记忆力与芳香气味的联系,以东方传统芳香中药材为方,可解当代大学生记忆力困扰之症,为提高当代大学生记忆力提供了一条创新的应用思路,同时也为传统中药材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医院绿地是医疗环境的一部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观赏性芳香植物不仅有助于改善人的身心健康,也对于缓解疲劳、愉悦精神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医院绿地的植物选择中应该得到重视。通过选取南京市8个典型的三甲医院,对医院的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踏查与样地调查,评价了芳香植物在南京市医院绿地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适宜医院附属绿地使用的观赏性芳香树种,对于医院景观在植物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芳香植物含芳香、药用、营养、色素及抗氧化物质和抗菌成分,可用于香精香料、药用、食品添加剂、园艺及旅游等多个方面。据初步统计,黔东南芳香植物有142种,分布于44科中。分析并评价黔东南林业产业中芳香植物的应用状况,提出保存及开发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芳香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医疗保健功能.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高校师生在校园中不同区域对芳香植物保健功能的需求.结果显示:①希望教学区中的学习区主要满足振奋提神、消除疲劳、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功能,休闲区主要满足舒缓放松、消除疲劳、振奋提神的功能;②希望生活区中的运动区主要满足振奋提神的功能,休闲区主要满足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安市82条主干路道路绿地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共有49种芳香植物得到应用。在芳香植物资源上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优势品种明显的特点,在配置形式上突出以行道树、列植为主与片植、散植为辅的格局,在应用形式上花香芳香植物占比较高和落叶芳香植物比例大的特征。在应用前景中提出了发挥乡土芳香植物优势、加大常绿芳香植物的选用、扩大优良芳香植物引种、建立芳香植物应用跟踪评价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越来越多的疾病患者都乐于接受植物来源的药物治疗疾病,与此同时,芳香植物凭借其在家庭和工业生产上的广泛用途在贸易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两者可合称为药用芳香植物(MAPs),随着人类对MAPs需求的增加,人工种植是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MAPs作物,其在种植方法、采收和加工技术、遗传改良和质量控制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国内外利用农林系统实现药用芳香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芳香植物的功能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构成了极富变化的园林动景,为园林增添了无穷生机,而香味是"植物之灵魂",在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状中最具特色.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美的创造,主张运用植物时 "重于香而轻于色",以芳香植物来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把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带给园林.现代园林常追求大色块,重视视觉冲击力,反而忽略了嗅觉的感受,忽视了芳香植物的应用,而这类植物恰恰最具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中国园林的文化特色,它们有姿态、有韵味、有意境,是园林"绿化"、"美化"、"香化"的重要材料,因此,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芳香植物的引种及育种,并在园林中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芳香溢远.  相似文献   

19.
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上,芳香植物是可散发出香气和可供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总称。广义上,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且大多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地中起到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空气,改善人体情绪等作用,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约有芳香植物800余种,隶属100余科200多属,分布遍及全国。并概述了国外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和园林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我国的芳香植物应用历史,我国应用芳香植物历史悠久,到了现代,芳香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价值、保健功能等被有效开发,出现了保健园、夜花园、盲人园等专类园。提出加强芳香植物资源的调查、引种驯化及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影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优化芳香植物应用的健康配置;建立多感官园林景观设计的评价体系等芳香植物在我国的园林应用建议与展望,以期为我国芳香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市青年路、岔街、金碧路3条街道和宝海公园、昙华寺公园、郊野公园3个公园的观赏芳香类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与城市街道芳香植物应用相比,公园内芳香植物品种的选择丰富多样,形成的景观规模效果较好,植物群落配置层次丰富,搭配科学合理,季节性芳香效果佳,观赏效果好。提出增加应用种类和数量,科学合理地配置,加大栽培、养护和管理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