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了无瓣海桑和秋茄2个红树林造林树种,在粤东沿海前沿深水潮汐困难地带(退潮水深20 cm以上、退潮水深为0~20 cm和退潮植地裸露3种立地条件)进行了2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即海水淹浸程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都逐渐减低。(2)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生长期未超过1年时,幼树生长和成活极不稳定,保存率骤减;当生长期超过1年后,无瓣海桑保存率趋于相对稳定,秋茄保存率继续下降,极难长久保存和定居。(3)无瓣海桑忍耐海水淹浸的能力强于秋茄。在深水位区域,种植红树林可以选择无瓣海桑,而不宜种植秋茄。(4)垫高植地,可以提高红树林植物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2.
以14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为试材,开展了越冬保存调查,统计其在河北平泉地区的越冬保存率以及抽条指数。越冬保存调查结果显示,14个品种(系)中达维的越冬保存率最高,达到82.63%,辽榛1号的抽条指数最低,为0.717 6。分别对越冬保存率和抽条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越冬保存率最高的一类为辽榛7号、达维、辽榛3号和84-72,较高的一类为84-545、平顶黄、辽榛2号和13-21;平均抽条指数最低的一类为13-21、平顶黄和辽榛1号,较低的一类为辽榛3号,辽榛2号和85-127。以3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为试材,设置了不同厚度蘑菇渣覆盖的对比试验,并探讨了不同厚度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和温度与平欧杂交榛的越冬保存率和抽条指数的相关性。覆盖试验表明,蘑菇渣覆盖有利于提高平欧杂交榛的越冬保存率和抗抽条能力,平欧杂交榛的越冬性与1、2月份地下30 cm水分及4个月地下30 cm水分总和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蘑菇渣覆盖是通过提高土壤水分和温度从而提高了杂交榛的越冬能力。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浙江省玉环县茅埏岛东升塘滩涂秋茄红树林的引种栽培试验,从福建省龙海市引种秋茄到茅埏岛东升塘滩涂栽培种植,并调查其生长及保存率,结果表明,秋茄在茅埏岛东升塘滩涂引种成功,保存率逐年下降,3a保存率为61%,8a保存率52%;割除互花米草是互花米草滩涂引种秋茄红树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割除互花米草试验地秋茄保存率为0;在红树林非天然分布区成功营建红树林,每667m2投入的人工18.521.5工。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四翅滨藜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引进抗寒的干枝型滨藜种子,并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种源可以在试验地区正常越冬,在沙地和中、轻盐碱地长势良好,但在较重盐碱地保存率较低,在季节性积水地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5.
宁德市蕉城区为秋茄自然分布的北缘。在蕉城区八都镇和漳湾镇开展人工栽培秋茄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秋茄以胚轴苗和实生苗为好,栽植地海水盐度不宜过高,中潮位滩涂秋茄保存率较高。试验结果对扩大秋茄栽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收集福鼎市湿地红树林历史资料及充分考虑湿地红树林近期变化的基础上,对4个不同区域的样点进行有关因子检测调查,结果表明:福鼎市红树林资源较为丰富,但面积、林分质量逐年下降;海水盐度、种植潮位、潮汐流速和动、植物危害与秋茄造林保存率均有一定关系;秋茄造林宜选择在低盐度地区,种植在高潮位或中高潮位以上,并加强幼林管护、提高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7.
在辽宁省章古台经多年引种育苗试验表明,引种苗木特别是1年生苗能否正常越冬,成为引种成败的首要限制因子。就欧洲赤松而言,波兰、爱沙尼亚种源1年生苗的越冬保存率在80%以上,2年生苗生长量与樟子松相仿且均能安全越冬,为适宜种源;在试验过的4个欧洲黑松变种中,Pinus nigra var.austriaca较抗寒,1年生苗木越冬保存率可达96%,2年生苗木全部能安全越冬,是最有希望的变种。挪威云杉苗木不能露地越冬,不宜作造林树种引种,可作为绿化树种试栽。  相似文献   

8.
深水裸滩红树植物与落羽杉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深水裸滩几种红树植物及沼生植物落羽杉的生长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与落羽杉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较接近,远超过桐花树、秋茄和木榄,证明无瓣海桑和落羽杉对于深水裸滩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速生特性;(2)随滩面高度的降低,海水淹浸时间的增加,红树植物和落羽杉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有下降的趋势。在滩面高度低于-0.9m时,落羽杉成活和生长极差,各种红树植物则无法成活和生长。落羽杉的耐淹浸能力最强,其次为无瓣海桑,桐花树较差,秋茄和木榄最差;(3)在同一生长地红树植物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无瓣海桑与落羽杉之间的生长相关性最为明显,各生长指标间基本上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而桐花树、秋茄、木榄与落羽杉的毕长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21个紫花苜蓿品种不同越冬率组间遗传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不同越冬率组间遗传性状的差异分析为目的,对内蒙古镶黄旗进行抗寒、抗旱的生态适应性试验引入的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越冬率分析,并探讨了紫花苜蓿的7个遗传性状与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国内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80%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80%以上的有4个,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从澳大利亚引进的4个品种全不能越冬;(2)按越冬率为标准将21个品种聚类为4组,以分析不同越冬率组之间遗传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花色、叶片长、株丛高度、生长习性4个形态特征在组间差异显著;(3)生长习性、叶片长与越冬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2和-0.537,表明叶片长短和生长习性与苜蓿抗寒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野生大花石上莲移栽的基质配方和遮光度处理进行试验。试验共设置了9种基质配方试验,其中V(泥炭土)︰V(珍珠岩)︰V(黄心土)=6︰4︰0的A7配方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共设置了3种遮光度试验,其中遮光度为80%的D3处理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和90%,比D1处理成活率和保存率高85%。在10%~80%的遮光度范围内,随着遮光度加强,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逐渐提高。该植物不耐高温和强光,光照强度是移栽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符小干 《热带林业》2010,38(3):25-26,8
论述退塘还林整地、苗木大小、淤泥含量、管护措施等因素对红树植物红海榄、秋茄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程度的影响,初步总结了退塘还林红树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自陕西杨凌引种的日本晚樱、二球悬铃木、木槿、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等五种植物在乌鲁木齐地区的越冬抗寒能力进行了对比实验,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木槿、西府海棠抗寒能力极弱,日本晚樱、二球悬铃木抗寒能力较强,唯有垂丝海棠抗寒能力强,能够在乌鲁木齐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毛敖海是阿鲁科尔沁旗道德“苏木”(乡)芒哈阿拉“艾里”(屯)的牧民。蒙语芒哈阿拉意为“靠沙坨子北”的意思,这个屯地处阿拉迪芒哈沙带和乌力吉沐沦河中间,自然条件较差,风大了遭沙埋,雨多了被水淹。无情的风沙和洪水夺走了许多好草场,吞掉了无数的牛马羊。  相似文献   

14.
以银中杨为材料,通过脱落酸、水杨酸、矮壮素、丁酰肼、三碘苯甲酸、6-BA、对氨基苯甲酸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系统研究了叶面喷施与灌根等不同施用方式、不同处理时期对杨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对抗寒能力变化进行了间接评价。研究表明,叶片喷施效果更为明显,对氨基苯甲酸对提高银中杨叶片抗寒能力方面效果最明显,9月中旬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选取德化县3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毛竹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自然越冬以及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毛竹抗寒性与抗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毛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POD活性、SOD活性以及MDA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物质均与毛竹抗寒性能相关,毛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并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成熟其抗寒能力逐渐提高。毛竹是禾本科竹亚科的多年生常绿植物,是极为重要的可再生林业资源,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16.
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5%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水剂(27.7,35.7,50,71.4mg/kg)、0.01%芸苔素内酯水剂(0.03 mg/kg)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25 mg/kg)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以提高‘安吉拉’藤本月季生根的能力;与单独使用芸苔素内酯及烯效唑单剂相比,不同质量分数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水剂均可促进藤本月季枝条的生根以及根的生长,以50.0 mg/kg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显著。说明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比芸苔素内酯和烯效唑更能显著促进‘安吉拉’月季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选择无瓣海桑、秋茄、白骨壤、木榄、桐花和拉关木6个红树林树种,在粤东沿海沙质滩涂地带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涨退潮风浪大的流动沙质滩涂不适宜种植红树林,避风、涨退潮海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可以成功造林;(2)种植后14个月,6个红树林树种造林存活率排序为白骨壤(31%)拉关木(28%)无瓣海桑(25%)秋茄(22%)桐花(18%)木榄(14%),平均保存率为23%;(3)在风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营造红树林,可选择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拉关木3个树种。  相似文献   

18.
浙南地区秋茄红树林营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开始在温州市苍南县鳌江口滩涂地进行了秋茄(Kandelia candel)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2℃的极端低温考验,秋茄在苍南能安全越冬;胚轴成熟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能自然落种成树,完成世代更替;本地种源适应性强,长势好;造林地应尽量选取中潮位滩涂,高潮位和低潮位均不宜营造秋茄林;造林时应适当密植,以0.5 m×1.0 m为宜;秋茄幼树可进行带土移植;人工割除互花米草后,加施675 mL/hm~2的盖草灵除草剂能有效除治其在秋茄林地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东部白松是辽宁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苗木防寒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措施。文章通过对当年播种苗木进行小拱棚和常规覆草越冬防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防寒措施差异显著,小拱棚越冬防寒比常规覆草越冬,不仅苗木保存率提高15%,平均苗高提高3.405cm,而且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是可行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条件下,杨叶肖槿在盐度≤3‰的土壤中可正常生长,土壤盐度≥6‰,将不利于生长;2009年2月寒害调查表明,与其他半红树植物(银叶树、水黄皮和海芒果)相比,杨叶肖槿苗期的抗寒性稍差;种植于高潮滩后,杨叶肖槿苗(0.5年生)的越冬保存率为78.3%,1年生苗均高27.4cm,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杨叶肖槿在珠海淇澳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引种栽培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