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油松林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枝的生物量最小。油松各器官平均含碳量变化不显著,其中,树枝平均含碳量为499.38 g/kg,叶为495.95 g/kg,树干为471.11 g/kg,树根为472.52 g/kg。油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在9.2~30 t/hm2之间波动,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拟合方程为:y=9.6328x0.868,拟合率为0.9459。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21.20 t/hm2,赤峰地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总量为362.1033万t。  相似文献   

2.
4年生及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双版纳普文林场4年生、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4年生为19.54 t/hm2,13年生为84.29 t/hm2;西南桦年平均净生产力4年生为8.76 t/hm2.a,13年生为26.52 t/hm2.a。两个龄级林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枯枝落叶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4年生为7.55 t/hm2,13年生为56.22 t/hm2;净生产力4年生为2.67 t/hm2.a,13年生为5.45 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都为树干>根>枝>叶。同时,建立了预测两种龄级西南桦人工林及其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以供生产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间伐抚育强度下其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和持水量的变化情况。试验选取立地条件和成林状况基本一致的林分进行研究,设置弱度、中度、强度3种不同程度的间伐抚育强度与未间伐抚育林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伐后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未伐(6.747t/hm2)弱度(6.209t/hm2)中度(5.121t/hm2)强度(3.922t/hm2),各林分持水量表现为未伐弱度中度强度,依次是2.527t/hm2、2.218t/hm2、1.690t/hm2、1.251t/hm2,且均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平均持水量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桂西南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物量积累及生产力变化规律,以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松种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其生物量、年净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34.07~162.16 t/hm2,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0...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的40.19%和38.73%;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54.80 t·hm -2)高于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24.37 t·hm -2);刺槐林和油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分别为57.60和37.38 t·hm -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结论】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均以树干占比最大,分别为40.02%和37.29%;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被中,且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黔中地区马尾松天然次生纯林为研究对象,实施幼龄林抚育、中龄林间伐及近熟林择伐措施林分与对照林分生物量的对比结果表明:抚育林分的平均木、目标树和林分总生物量分别达到对照林分的1.83、1.59和1.15倍;间伐与择伐林分目标树生物量的年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间伐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的增长量与增长率均高于对照林分,抚育增加了平均单株生物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间伐与择伐对林分目标树生物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的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营林模式对杉木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作者以不同林龄的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枫香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其乔木层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在22年生杉木林下套种马尾松和枫香,经18年培育之后,与40年生杉木纯林相比,林分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林分净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以林下套种阔叶树种枫香的样地提高更为明显,不同营林模式乔木层生物量的空间分配皆表现为千〉根〉枝〉叶,干器官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占较大比重,并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混交林可有效提高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改善其生物量分配格局,提高森林对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不断变暖,而森林所固有的吸收和固定CO2的功能即森林碳汇功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起到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本研究以安徽省宜秀区人工杨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面积为0.24 hm2的样地一块,采取相邻格子法将其区划为20 m×30 m的乔木样方4块。在样方内进行每木检尺,每块样地选取平均标准木一株,供乔木层生物量测定,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按转换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地林分径级分布集中在18 cm~28 cm之间,林龄为10 a;无论在单木还是林分中,干生物量都占绝对主体地位;研究地10 a生人工杨树林乔木层每公顷碳储量为196.0016 t。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 9年生马褂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建立其估算模型 ,分析了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 :人工林总生物量为64.538.t/hm2 ,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凋落物所占比例分别为 :93.4 0 %、3.63%和 2 .9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依次为 :干、根、枝、皮、叶 ,所占比例依次为 :62 .79%、 16. 61%、 11. 11%、7.12 %、2 .4 7%。林分净生产力为7.17t/hm2 ·a,略低于中、北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的平均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在黑龙江省内朗乡、友好、大海林以及东方红林业局中布设24块大小为20m×30m的矩形样地。其中:12块样地不采取抚育措施、保持自然生长,作为对照样地组;另外12块样地为抚育样地,采取相应的森林抚育措施作为抚育样地组。2016年对2组样地进行复测。分别采取时间序列横向对比法及组内纵向对比法,分析评价森林抚育措施对森林综合成效监测的影响及相同抚育措施对不同立地类型下森林综合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抚育样地的林分材积生长量、年均固碳释氧量、生物量年均增长量以及生物多样性增长值均大各对照样地;2)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在相同抚育措施下,抚育成效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生物量估算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森林生物量约占全球陆地植被生物量的90%,对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类型多样,比较各森林生物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可为评估森林碳收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湘中丘陵区选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针阔混交林、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利用各优势树种的相对生长方程和1hm2的样地数据估算森林生物量。结果表明:4种森林生物量为72.74~154.03 t/hm2,各森林之间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杉木林的最低(72.74 t/hm2),马尾松林的最高(154.03 t/hm2),石栎-青冈林(134.08 t/hm2)和南酸枣林(106.89 t/hm2)的居中。4种森林生物量分配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低。林冠(枝、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决定系数分别为0.753 9~0.989 4和0.939 2~0.993 3。因此,当仅有林分树干生物量数据时,可用生物量转换扩展系数(BEFs)估算林冠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从而估算整个林分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旌德县第8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取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了该县的乔木林总量及其年龄结构,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全县乔木林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旌德县乔木林总面积50 190.7hm2,乔木林总蓄积3 624337m3,以庙首镇森林面积最大。(2)乔木树种以杉类、硬阔和松类的面积和蓄积最大,乔木林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乔木林生物量为118.18万t,乔木林碳储量为591485.20 t,碳密度为11.78 t/hm2,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差异很大,以柏类的碳密度最大,达到27.63 t/hm2,软阔、硬阔林的碳密度较小,仅为0.73 t/hm2.和0.17t/hm2.。因此,在实施各重点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提升现有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有效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将会使旌德县森林的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抚育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中幼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克勒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中幼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林场选择样本区域和对照区域,对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中幼林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间伐强度下森林生长情况的具体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对保留密度分别为400株/hm2、500株/hm2、600株/hm2、700株/hm2的8块样地和2块对照样地中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各样地中林分的胸径、冠幅、树高、材积的大小除了树高外,都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而呈现显著递增的趋势;通过与对照地做对比得出,在保留密度为500株/hm2时,材积增长率和蓄积增长率最大,但各样地中林分蓄积量小于对照样地中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旌德县第8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取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了该县的乔木林总量及其年龄结构,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全县乔木林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旌德县乔木林总面积50190.7 hm2,乔木林总蓄积3624337 m3,以庙首镇森林面积最大。(2)乔木树种以杉类、硬阔和松类的面积和蓄积最大,乔木林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乔木林生物量为118.18万t,乔木林碳储量为591485.20 t,碳密度为11.78 t/hm2,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差异很大,以柏类的碳密度最大,达到27.63 t/hm2,软阔、硬阔林的碳密度较小,仅为0.73 t/hm2.和0.17 t/hm2.。因此,在实施各重点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提升现有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有效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将会使旌德县森林的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36.78~114.15 t/hm2,总平均生物量为70.62 t/hm2,并且生物量在不同坡向、海拔等级下差异显著(P<0.05);(2)不同林分结构的生物量水平差异明显;(3)生物量水平和各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各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7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的数据,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所占比重最大且逐渐增大,在林龄28年时,乔木层的生物量最大为167.8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垂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为50.28 t/hm2、4.32 t/hm2、1.50 t/hm2,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2.44 t/hm2·a-1、0.19 t/hm2·a-1、0.14 t/hm2·a-1。杉木人工林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碳储量和总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119.05 t/hm2、56.10 t/hm2、2.77 t/hm2·a-1。因此,乔木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碳库层,对于森林的碳汇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6%;(2)乔木层各器官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3.06%~62.63%,并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在乔木层的分配比例相对稳定,占15.97%~17.78%;枝、叶分别占乔木层的10.47%~15.33%、7.08%~8.75%,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4)12a、25a、38a闽楠人工林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6.73 t/hm2·a、17.35 t/hm2·a、24.60 t/hm2·a。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使大兴安岭用材林更好地恢复和增长,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探讨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优化用材林整体经营效果。【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1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生物多样性、林分空间结构、冠层结构、光合作用和林木生长等35项指标,运用SPSS19.0软件对抚育间伐样地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对不同抚育间伐样地指标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森林抚育间伐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样地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样地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抚育间伐强度为20.86%~40.01%时抚育间伐样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呈现一定的差异,抚育间伐强度为12.52%时,林分分布、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层指数较好,竞争指数和开敞度较差;各抚育间伐样地冠层结构的林隙分数、叶面积指数、总体定点因子和冠上辐射通量差异不显著,冠下辐射通量差异显著,抚育间伐强度为12.52%~34.38%时冠层结构较优;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样地光合作用的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抚育间伐强度为12.52%~27.85%时光合作用较好;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样地3种更新苗木的生长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成活率没有明显规律,抚育间伐强度为6.23%~20.46%时,林木生长较好;0,6.23%,12.52%,20.86%,27.85%,34.38%,40.01%,50.61%,59.92%和67.25%抚育间伐强度经营效果综合得分分别为-0.18,-0.10,0.37,0.80,0.35,-0.39,0.33,-0.51,-0.01和-0.65,综合得分越高,说明抚育间伐经营效果越好。【结论】抚育间伐强度为20.86%时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的经营效果最佳。评价结果可为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抚育间伐经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