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鲜处理对高节竹笋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壳聚糖的3种保鲜处理方法对高节竹笋进行了试验比较,测定了高节竹笋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与竹笋老化密切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竹笋采收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PAL和POD活性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减少,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随竹笋的老化过程而增加.以壳聚糖涂膜和BCY保鲜剂共同作用的保鲜处理在7 d内各指标的增加速度最慢,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笋是中国传统的山珍之一,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但其采后易消耗大量水分和营养而快速老化,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藏。文中首次通过“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了低温贮藏条件下雷竹笋木质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可显著抑制采后竹笋中PAL、POD酶活性,降低失水率和总木质素含量,从而将竹笋保鲜时间至少延长20 d。通过“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表明,低温下竹笋木质素前体物质、茉莉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在后期显著富集,说明低温可诱导茉莉酸积累、抑制木质素合成。对低温响应、茉莉酸合成和木质素合成通路关键基因进行筛选,并通过共表达分析发现,低温信号可能通过“低温—木质化”和“低温—茉莉酸—木质化”2种通路共同抑制采后竹笋中木质素合成,延缓其保鲜时间。上述结果可为揭示采后竹笋木质化分子调控通路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离体毛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POD和PAL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离体后毛竹笋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笋体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笋尖到笋基部逐渐增加;PAL、POD活性笋尖明显高于笋基部.离体后贮藏的竹笋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前5 d纤维素的增加速度极快,在后5 d增加速度明显趋缓,但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基本呈匀速态势增加;POD、PAL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活性均显著增加.对离体竹笋进行低温处理(4 ℃)可显著降低竹笋的PAL、POD活性,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低温对纤维素的影响高于木质素.  相似文献   

4.
竹笋采后涂膜保鲜对其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竹笋采后保鲜和竹笋膳食纤维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将采回的毛竹春笋的不同部位在3℃冷藏条件下,进行壳聚糖涂膜保鲜对竹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从顶部到基部,竹笋各区段部位PAL和POD活性逐渐增强,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大;与对照相比,各种涂膜保鲜处理均显著降低竹笋的PAL和POD活性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成,加入亚硫酸钠能延缓竹笋的木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采后竹笋老化生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4月份出笋期挖取毛竹春笋和高节竹笋,测定了笋体从基部向顶部0、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竹笋在25℃放置96h自然老化,测定了24、84、72、96h,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10cm位段24、48、72、96h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L和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从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呈梯形分布,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顶部推进的;竹笋离体后,PAL和PO活性大幅度增高,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大量增加加速了老化进程。讨论了PAL和PO在竹笋老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其在竹笋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生物保鲜剂处理对采后勃氏甜龙竹笋木质化的影响,以采后勃氏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剥壳鲜笋用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0.5%、1.5%、2.5%)处理,并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在4℃下进行贮藏,分析0、2、4、6、8 d贮藏期内,处理组和不添加茶多酚对照组的色差值、木质素、粗纤维、还原糖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  相似文献   

7.
雷竹笋采后贮藏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雷竹笋采后在常温 (2 5℃ )贮藏期间的相对含水量、粗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木质素含量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相对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POD、PAL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POD、PAL酶活性的提高与笋体内木质素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MYB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木质素合成和次生壁形成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本文分离克隆到一个与拟南芥AtMYB20高度同源的橡胶树MYB转录因子基因HbMYB20,并在拟南芥中对其功能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其在橡胶树木质素合成和次生壁发育的分子调控中的作用,为橡胶树木材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及其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 blast分析从树皮转录组中筛选出与拟南芥 AtMYB20序列同一性较高的橡胶树 MYB 基因HbMYB20;设计 ORF区特异性引物,以树皮 cDNA 为模板进行扩增得到该目的基因 cDNA 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橡胶树叶片、胶乳、茎干以及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相对表达量。构建 HbMYB20过表达植物载体,使用农杆菌蘸花法转化拟南芥,获得该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株系。采用乙酰溴法和间苯三酚染色法,分析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茎的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在拟南芥茎基部横截面中的分布。对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茎基部横截面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并测量分析导管、木质纤维和维管束间纤维细胞的细胞壁厚度。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基因及野生型拟南芥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1个橡胶树 MYB 转录因子基因 HbMYB20,该基因开放阅读框( ORF)为927 bp,编码309aa 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bMYB20与AtMYB20/43和 AtMYB85/42同源性较高,属 R2R3MYB转录因子 G8亚组成员。表达分析显示 HbMYB20在橡胶树茎干和木质部中高表达,胶乳中表达最低。对 HbMYB20过表达拟南芥分析显示,该基因在3个转基因株系中均表达;相对野生型拟南芥,转 HbMYB20拟南芥植株生长抑制,木质部和维管束间纤维的木质素染色面积较少、染色程度变浅,茎的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纤维、导管及维管束间纤维的细胞壁厚度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同时转基因株系中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4CL1和 CCoAOMT的表达量以及纤维素合成关键酶基因 CesA8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橡胶树 MYB转录因子 G8亚组成员 HbMYB20,在茎和木质细胞中高表达。拟南芥中过表达 HbMYB20导致转基因植株的矮小,细胞壁变薄,阻碍木质部中木质素的合成和积累,同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由此推测 HbMYB20对拟南芥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都具有负调控作用,可能是1个橡胶树次生壁发育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9.
青杄MYB转录因子基因PwMYB20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MYB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青杄中MYB同源基因Pw MYB20的克隆与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探究Pw MYB20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的功能,挖掘与利用青杄中的优质基因。【方法】采用RACE-PCR技术,从青杄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Pw MYB20基因,并通过PCR技术克隆验证。利用Prot Param、Prot Scale、Fold Inde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w MYB20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预测。通过BLAST在线工具得到植物同源蛋白,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和进化树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w MYB2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性,以及干旱、低温、盐、ABA等非生物逆境胁迫处理后的表达变化。通过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活性验证试验,揭示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RACE-PCR克隆得到Pw MYB20 c DNA全长966 bp,含67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5个氨基酸。Prot Param工具计算蛋白分子式为C1104H1740N340O330S8,分子质量为25.3 k Da,等电点为9.11;Protscale工具疏水性分析发现,Pw MYB20的疏水位点与亲水位点均匀分布,推测该蛋白为亲水蛋白;Signal P工具预测发现该蛋白没有信号肽结构域;利用Fold Index工具对蛋白质固有无序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固有无序化序列较多,推测在生理环境下蛋白的动态活性较大;TMHMM工具预测发现该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Pw MYB20属于MYB家族基因,编码1个R2R3-MYB蛋白。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青杄Pw MYB20与白云杉Pg MYB20聚为一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w MYB20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针叶中,在花粉中的表达相对较少。Pw MYB20对干旱、4℃和ABA处理均有响应,而对Na Cl处理响应相对较弱。在干旱处理下,Pw MYB20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4℃低温处理3 h和12 h时Pw MYB20的表达量上升,在4℃处理6 h时存在波动,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Pw MYB20的表达受ABA处理持续诱导。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w MYB20是一个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w MYB20的C端存在转录激活活性,而Pw MYB20全长及其N端没有转录激活活性。【结论】青杄Pw MYB20,作为一个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其转录激活活性位于C端;受干旱、低温和ABA诱导,普遍参与了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木本竹因其优质材性而成为传统木材良好的替代品。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着木材材性,然而单子叶植物的木质化调控网络尚不清楚。为了阐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木质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转录组、miRNA和降解组测序,并结合实验对竹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随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漆酶(LAC)活性则随笋高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高度笋的代表性节间(第13节)的不同部位中共鉴定了11 50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与细胞壁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大部分DEG表达随笋高度上调,而与细胞生长相关的一些DEG表达则下调。通过miRNA测序鉴定出1 502个miRNA,包括已知的1 223个和新鉴定的279个。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降解组分析,共鉴定出691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共靶向5 756个差异表达基因。据此构建了毛竹笋木质化调控网络,包括11个miRNA、22个转录因子和36个酶基因。另外,根据过表达PeLAC20转基因拟南芥中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提出了一个miRNA介导的‘MYB-PeLAC20’的木质素单体聚合调控模型。研究结果不仅对解析竹子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理解其他单子叶植物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竹材材性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储藏时间(0、12、24、36、48、60、72 h)和不同储藏温度(0℃、4℃、常温对照)下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D(肉桂醇脱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下,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PPO、CAT、CAD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次,4℃以下对PAL、POD、PPO、CAD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大。0℃、4℃储藏对采后甜龙竹笋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可通过低温结合其他方法对甜龙竹笋进行保鲜处理,达到延缓甜龙竹笋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甜龙竹笋为材料,研究复合生物保鲜剂对甜龙竹笋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在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复合生物保鲜剂(2.5%茶多酚+0.05%溶菌酶+1.5%壳聚糖)分别浸泡未剥壳、剥壳、去笋衣处理(3种试验处理)后的竹笋5 min,各试验处理均以超纯水浸泡5 min作为对照,自然阴干后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在4℃下贮藏,分析贮藏0、2、4、6、8、10、12、14 d时笋外观和水分、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各处理笋外观色差均有增大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笋的水分和总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则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贮藏期间各时期,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笋水分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3种试验处理中,“复合生物保鲜剂+剥壳”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可见,复合生物保鲜剂能有效地减缓采后甜龙竹笋的木质化进程,以“复合生保鲜剂+剥壳”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毛竹春笋为试材,在低温(4℃)和常温(15℃左右)条件下贮藏,在贮藏的第0、2、4、6、8天测定笋的水分、呼吸强度、灰分含量以及与笋氧化和木质化密切相关的酶活力水平,研究低温贮藏对毛竹春笋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贮藏条件下的毛竹笋水分散失量、呼吸强度和灰分含量都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毛竹笋,且在贮藏第8天3个指标在2种温度条件下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低温条件下毛竹笋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贮藏的第8天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贮藏的第4天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有利于维持毛竹笋的食用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施肥对覆土栽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对不同处理后竹笋的产量、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中(4 800kg·hm~(-2))、高(7 200 kg·hm~(-2))施肥量条件下,覆土栽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在中量施肥条件下,促进了高节竹笋可溶性糖的合成,抑制了木质素、单宁、总酸的积累,在高量施肥(7200kg·hm~(-2))条件下,高节竹笋的木质素、单宁、总酸含量升高,可溶性糖的积累受到抑制,竹笋的口感和营养品质下降;高节竹笋的氨基酸含量在低量施肥(2400kg·hm~(-2))处理下最高,苦味氨基酸占比显著低于对照(P0.05)。以上结果表明,中量施肥可以显著提高覆土栽培高节竹笋的产量和品质,而过量施肥则会导致高节竹笋品质下降,因此,综合经济成本、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覆土栽培条件下高节竹林的适宜施肥量为4 8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切顶处理和低温贮藏,研究绿竹笋采后生理变化和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绿竹笋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不去壳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其PAL活性最小,为10.932 4u/g·h;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去壳的处理在1~20d内的POD活性一致保持在较低水平(28.4912~32.2836u/g·min),能较好地抑制POD活性的变化;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不去壳和去壳两个处理对对PPO活性的抑制好于其它处理,蛋白质和感官变化基本一直;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不去壳的处理贮藏20d时的可食率最高,为59.9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囊耙齿菌5种胞外分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以及胞内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菌对不同基质的利用机制,为筛选用于生物制浆、林木病腐防治和工业污染物降解的高效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白桦、红皮云杉木屑作为诱导物,不加木屑为对照,研究白囊靶齿菌5种主要胞外分泌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胞内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木屑诱导下的木质纤维素相关胞外酶活性大都高于对照样品,且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木质素降解酶系中漆酶活性最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次之,锰过氧化物酶最弱;纤维素降解酶系中葡聚糖外切酶活性远大于葡聚糖内切酶活性,2种酶活性总体上趋于稳定,表达量较高,受培养时间的影响变化不明显;白桦和云杉木屑处理组中检测到32个胞内明显差异表达蛋白点,2个处理组各有3个特异的差异表达蛋白点。白桦木屑诱导下的特异表达蛋白与膜蛋白、膜运输和能量提供有关,而云杉诱导组特异表达蛋白均与蛋白合成有关。【结论】不同树种木屑底物诱导下白囊耙齿菌胞外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胞内蛋白质的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分解白桦木屑时分泌蛋白的胞内外运输可能是决定木材降解能力的关键,而在分解云杉木屑时其相关分泌蛋白的大量合成将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探讨黑皮油松组织培养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对外植体中相关酶活性、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寻找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为黑皮油松组织培养褐变这一瓶颈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黑皮油松休眠叶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PVP处理对其休眠芽褐化与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PVP处理浓度,测定PVP最佳处理浓度下外植体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添加300~1 500 mg·L~(-1)PVP可以有效抑制黑皮油松外植体褐变,促进其休眠芽的萌发。PVP处理第8天开始抑制外植体褐化,第24天褐化率达到峰值,随后趋于稳定,并以添加1 500 mg·L~(-1)PVP抑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褐化率仅为25.56%,休眠芽萌发率也最高(37.78%)。与对照相比,PVP处理下多酚氧化酶(PPO)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处理过程中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从PVP处理的第4天开始,PPO活性显著下降;从第8天开始,PAL活性明显被抑制。在褐变加重的第8~12天,PVP处理下绿原酸含量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PVP处理下,在0~12天内阿魏酸含量变化较小,但在16~32天时阿魏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香豆酸含量在处理全程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PVP处理可有效抑制黑皮油松休眠芽的褐化并促进其萌发,并以1 500 mg·L~(-1)的PVP处理效果最佳; PVP处理抑制PPO、PAL活性上升而使外植体褐变较轻;同时PVP处理可以保护绿原酸与阿魏酸不被氧化进而抑制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微波加热与甘油利用相结合的综合炼制工艺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探索其在燃料乙醇制备中的可行性,为实现经济可行、经济有效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酶解预处理技术和生物燃料生产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以银腺杨、日本落叶松、刚竹和柳枝稷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液化法对其进行液化处理,将液化产物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并对纤维素纤维组分进行综合表征。【结果】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葡聚糖含量;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信号逐渐减弱,说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液化处理后有效脱除;XRD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结晶度高、表面积大。【结论】相比原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银腺杨、日本落叶松、刚竹和柳枝稷4种原材料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糖化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最高酶解转化率可达70%),液化固体产物--纤维素纤维在制备燃料乙醇中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次生壁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参与光皮桦木材形成的MYB基因,本研究通过克隆MYB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和下游调控基因,以期为后续功能深入解析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方法】利用RACE技术分离到4个光皮桦BlMYB基因的cDNA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这些基因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BlMYB及预测的下游基因在不同器官(雌花序、雄花序、嫩芽、嫩叶、成熟叶、茎)、组织(内外层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中,以及应拉木诱导早期阶段的表达差异。以2个木质部特异表达的BlMYB为指导基因,采用相互排名法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表达网;使用Plant CARE在线查询共表达的下游基因启动子区元件。【结果】分离到4个BlMYB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lMYB1、BlMYB2、BlMYB3和BlMYB4,它们编码的蛋白分别由395、252、258、3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在靠近N端都有R2R3结构域。4个BlMYB氨基酸序列间一致性27%~37%,而与它们同源的拟南芥AtMYB氨基酸序列间的一致性为39%~55%。4个BlMYB基因都含有1~2个内含子。进化树构建分析发现4个BlMYB分属于4个不同的分支,其中BlMYB2、BlMYB4分别与细胞次生壁形成相关的MYB聚在一起。BlMYB1、BlMYB3在成熟叶片中优势表达,且随叶片成熟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叶片的发育有关。BlMYB2在木质化茎段的木质部强烈表达,而在叶片、韧皮部等组织中的表达相对较弱;在应拉木诱导形成的早期阶段,应拉木中BlMYB2呈下调表达,尤其是拉弯处理48 h和7天时的相应数值均显著低于直立木。BlMYB4在茎的木质部、成熟雄花序中优势表达,在根、嫩叶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同时,在应拉木诱导形成早期阶段,BlMYB4在应拉木和对应木中分别呈现上调和下调表达。另外,基于共表达分析和特异性AC元件筛选,推测FRK、COMT、HCT、CesA3、CesA4、4CL、CCoAOMT 7个纤维素、木质素合成酶基因可能受BlMYB2和BlMYB4所调控。【结论】获得的4个光皮桦BlMYB基因属于R2R3-MYB家族,具不同的基因结构。4个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暗示它们可能参与调控不同代谢途径。结合光皮桦应拉木特征和共表达分析结果,可初步推测BlMYB2和BlMYB4可能参与光皮桦木材形成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生物保鲜剂对马蹄笋的保鲜效果,选择9种不同比例的魔芋胶、壳聚糖和柠檬酸的生物保鲜剂对马蹄笋进行浸泡、包装和低温储藏,测定3d和7d时的商品指标和关键酶活性。结果发现,S9(1.5%魔芋胶+2.0%壳聚糖+0.1%柠檬酸)和S1(0.5%魔芋胶+1.0%壳聚糖)保鲜效果最好。前者不仅能够维持绿竹笋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减少水分散失和提高可食率,在贮藏前期(3d)能明显抑制绿竹笋笋体蛋白质的代谢和POD、PAL的活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55.95%,POD活性降低7.50%,PAL活性降低67.15%;后者在储藏后期(7d)更显著地抑制PPO、POD和PAL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22.19%、34.56%和4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