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根据工作实际,对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从选苗、圃地选择、容器桶的准备到基质配置以及灌装技术要领和后期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以榆阳区樟子松育苗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容器大小、移植密度、土质优劣、移植苗龄、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其育苗技术,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容器苗造林是目前各项工程造林正在广泛推广的一项造林技术。现将培育樟子松容器苗的主要技术措施归纳总结如下:一、容器杯的选择。选用大小合适的容器,为种  相似文献   

4.
宋华祥 《中国林业》2012,(11):44-44
一、樟子松容器苗培育育苗地选择。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阳光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不宜选择低洼积水、易水冲沙埋或是风口的地段。为便于管理,育苗地划分苗床和步道两部分。苗床宽2米左右,步道宽40厘米左右。根据育苗的水湿状况可将苗床设计为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黑松。近年来,随着容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及其容器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造林已成为干旱山区、沙化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容器苗栽植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扎根好,抗旱、抗寒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现将自己多年来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老树皮上部黄褐色、下部黑褐色,龟甲状深裂。叶二针一束,硬直,微扭曲,长4-9厘米;树脂道6-11,边生。球果长卵形,长3-6厘米,黄绿色;鳞盾长菱形,厚而隆起,向后反曲,鳞脐凸起,具短刺,易脱落;种子具翅。花期6月,种熟期9月左右。樟子松耐寒性强,能耐-40℃--50℃低温。抗旱性强,根系非常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喜光,树冠稀疏,针叶稀少。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章古台樟子松移植苗的移植时期、选苗标准、移植方式、移植密度和苗期日常管理等技术,总结了章古台樟子松容器苗营养土的配置、选苗、装杯、起苗和运输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和林格尔县在通道绿化和城镇绿化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樟子松大苗造林,其具有成林快、见效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苗木1.灌装苗木要求采用二年生的Ⅱ级以上樟子松成苗,要求顶芽胞满,根系发达且木质化程度良好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1.
一、樟子松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F.mongolica)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较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片脱落。叶2针1束,稀有3针,粗梗.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种子大小不等,呈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相似文献   

12.
一、樟子松生物学特性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片脱落。叶2针1束,稀有3针,粗梗、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种子大小不等,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樟子松耐寒性强,能耐-40℃~-50℃低温,旱生,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3.
14.
容器苗造林抗旱能力强,成活率和保存率高。笔在塞罕坝应用各树种容器苗造林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思慧 《山西林业》2023,(S2):50-51
樟子松是同朔地区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为荒漠化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及容器苗造林技术,为樟子松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山西省杨树实验局油坊林场苗圃为示例,对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针叶树容器苗培育的苗床准备,基质配制,土壤消毒,苗木假植,营养袋装置,摆放,灌溉施肥,苗木病虫害防治,苗木越冬等方面,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苗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打孔器,另一部分为送苗器。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珍贵用材、绿化树种之一,充分利用野生苗改培容器苗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成活率95%以上。对改培的技术环节进行了规范,同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是容器苗育苗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是容器苗育苗技术研究的难点, 也是研究的重点。文中围绕容器、基质及其配套技术3个容器大苗培育的要素, 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现状, 并对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