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介绍了保护区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保护区建立以来在保护区建设、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旅游等方面有效管理取得的成就,并对保护区管理类型的定位、健全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完善保护区功能区域的划分、完善生态系统综合定位实验站、建设一个独特的生态旅游区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区内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提出优化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策略。并对该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区内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提出优化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策略。并对该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保护区乃至肇庆市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中温带森林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文章对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从保护管理与恢复、科研与监测、公众教育及业务管理用房等方面,对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出建设思路,旨在为合理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艾山地区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代表,为了保护艾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物种及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参与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工作,从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原因、调整范围、土地性质、功能区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保护区资源特点,提出发展面临管护难度大、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保护价值不高区域划入保护区等问题,同时提出顺应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分区模式,并分析调整前后的生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各类动植物资源和主要保护区对象得到了更好地保护,进一步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善保护区管理体系和设施设备,提升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维护生态平衡等功能,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实现艾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区试验区内开展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活动,既能起到向游客宣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能为地方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文章对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原则、开发资源、开发项目、旅游管理、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证。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是区域重要的生态保护建设基地,不仅保护着区域内特殊的生态系统和一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遗迹,也是当地重要的科研、教育、休闲游乐地点,对区域发展十分重要。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相当优势,当地政府在坚持科学性、全面性、时效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对保护区实施了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合理合并、调整保护区中的重叠区域;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加强环保宣教育,实行统一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环境管理,制定游客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等大量措施,大大推动了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这些发展经验值得同类自然保护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祁连山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生态移民、保护区与社区共建等方面初步提出了保护区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资金严重不足,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保护区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文山州党委、人大、政府及林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在这方面经过10多年的探索,最终通过地方立法,确立在州、市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专项资金,这一重大举措对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一直是影响保护管理成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程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保护区社区实施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如扭转自然资源低及利用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社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等,以扭转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良好"与"经济贫困"的不和谐状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于2011年7月、8月间,由国家环保局等七部委组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组对四川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和考察。这些国家级保护区分布在不同的生态与环境条件下,代表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有着不同的基础与背景,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但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自然资源安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解决保护区科技人才、实验区保护与利用、主要保护对象动态监测和保护区的科研等问题,探讨了四川保护区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以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成果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结果表明:湖南省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87.8分,其中分数在85分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15个;不同保护区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平均得分相对较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虽处于优等级,但也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整体上,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随着规模的增大而提高;根据评分结果来看,湘东片区的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最低,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成效差、缺少亮点工作或特色经验;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的现象还少量存在,在社区发展和综合执法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员配置、基础设施、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5个指标是影响湖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因子。最后,从提高管理水平和巩固管理成效方面提出了建议,期望为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保护区现状,指出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保护区管辖权及资源权属、湿地类型保护区水源补给、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模式、增加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水源补给、加大保护区依法保护工作及支持力度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的多彩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区试验区内开展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活动,既能起到向游客宣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唤醒人们对在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能为地方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针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景观资源、项目规划、旅游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植物、动物、昆虫的资源、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论述了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点;以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等为指标对该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又从生态、社会、经济上对保护区的效益作出了评价,并通过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讨论而对其管理给予了评价。据此,强调了加快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深刻学习、理解生态文化建设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思路梳理等基础性工作并结合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从目前保护区发展的客观实践,浅谈生态文化产生过程及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解和构思。  相似文献   

18.
山西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水禽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介绍了其生态及管理现状并对其作出了评价,为今后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黄仲琪 《热带林业》2005,33(3):13-14,22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保护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本文就保护区建设,介绍相关开发保护区,管理珍稀生态资源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河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和宣教支撑、基础设施的现状,对保护区结构、布局和保护管理能力进行分析,采用空缺分析方法,确定了全省国家级保护区系统的物种保护空缺,最后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体系、重点物种保护体系、空缺物种保护体系和保护区能力建设等保护区体系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