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陌上桃花     
郑那君 《福建林业》2019,(3):21-21,40
一直都不屑桃花。总觉得它过于艳丽,一开便开到泛滥,艳到荼靡,那卯足了劲一浪又一浪的热情里分明有刻意讨好,还兼有色情诱惑之嫌。所以,当古琴友在微信上邀约去高阳岭看桃花的时候,内心里我并不怎么热衷。心想,时至暮春,绿阴冉冉遍天涯,真的没必要为“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俗艳的桃花车马劳顿的。  相似文献   

2.
桃花江,圣洁美丽令人神往,长久以来一直在我心中流淌。而今,当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漫步在敏村的桃花江畔,那满眼的青山绿水、满江的树影婆娑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桃花江是一条爱情江,位于湖南永州花桥街镇敏村的桃花江景区是一个以真爱为主题的风景区。桃花江水清澈如镜,两岸的桃树伴随着天上的云彩在水中悠闲地揺晃。江里养着桃花鱼,每年春天桃花绽放的季节,桃花江两岸都被桃花点燃,受春风春雨挑逗的桃花经不住江水的诱惑,一朵接一朵地飞向江中,在江面铺成一条蜿蜒流动的彩色星河,桃花鱼则不时探出头来,津津有味地吞吃着挑花,有的还在江面腾空跳跃,尽兴地翻起跟头.  相似文献   

3.
山桃花开     
<正>十里桃花,十里春风。十里桃花,足足有十里桃花。春天,西吉县通往静宁县的公路上,有这样一段美丽的风景。四月的一天,我乘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途经一段乡间公路。路两边是宽阔的山桃林带,长约数十里。阳春四月,适逢桃花盛开。山桃先开花,后发叶。同一棵树,花开的时间有先有后。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开正浓。不同的树,花瓣的颜色不一样。有的花是粉红色,有的花呈玫瑰红色。成片的桃林,有一片是一抹粉红,有一片是粉红与玫瑰红相间。满山遍野的桃花,随山势而起伏,是一片花的海洋,风景很是优  相似文献   

4.
桃花是用粉红的梦 雕琢而成的思念 一朵朵 一簇簇 怒放在春天的枝头 桃花春雨 淋湿的乡愁 让我嗅到了淡淡的香 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 我便是鸟农巷中 头着一枝粉红桃花的女子 用一把油纸伞 撑开了故乡的风情 我在唐诗里采摘一枝桃花 那千古的诗韵散发着醇香的味道 有了乡味的牵挂 我永远走不出故乡的视线  相似文献   

5.
又见菜花黄     
春风送走隆冬最后一股寒流,公园里,杏花、梨花、樱花、桃花我都看过,唯有童年的油菜花还未见到。久居城市的我很久没见到生长乡村的油菜花了。周末随团到农场采摘,又见到了久违的遍地油菜花黄的盛大景致。铺天盖地灿黄的油菜花,是大自然赐予春天最得意的娇女。它陶醉征服了所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并让人为之注目,为之驻足,为之倾倒,直至成为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正>春还未至,但我对桃花的思念却漫上心头。人间草木看似无情,实则有心,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吐露芬芳,舒展其韵。时光流转,落花无言,流水不语,春天那“一树一树花开”的绚烂花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桃花无疑。“夹岸桃花蘸水开,万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读着这样的诗句已是让人沉醉。儿时,我只敢在私下里悄悄喜欢桃花,或许是因为听惯了老人们常说的“命薄桃花”  相似文献   

7.
怀念桃花     
桃花不语,小城却已春意盎然,蜜蜂和蝴蝶并排立着,从一朵桃花到另一朵桃花,摘走多余的花粉,留足秋天的收成,就这样,一切在十里芬芳中静静酝酿。树下的沙子在长,到秋天就会变成石头,紧紧靠着,不说话。温暖是持久的,阳光透过树枝树叶,落在石头上,就像春风落在桃花上,暖。一定不要以游客的身份路过这里,要做桃源的主人,亲吻每一朵桃花,给它们起一个温暖的名字。在春天,一切都要轻,脚步首先轻下来,  相似文献   

8.
<正>春还未至,但我对桃花的思念却漫上心头。人间草木看似无情,实则有心。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吐露芬芳,舒展气韵。时光流转,落花无言,流水不语,春天那"一树一树花开"的绚烂花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桃花无疑。"夹岸桃花蘸水开,万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读着这样的诗句已是让人沉醉。儿时,我只敢在私下里悄悄喜欢桃花,或许是因为听惯了老人们常说的"命薄桃花"、走"桃花运"等,感觉桃花似乎有些难登大雅之堂。长大后,我才渐渐懂得美丽的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大地,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部队。他们视绿色为生命,把一片爱心全部献给青山绿水,在从东北入滇这10年时间里,写下了令人瞩目的辉煌。10年间,从四季如春的昆明到雪域高原的香格里拉;从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到有东巴文化的古城丽江;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到腾冲的火山热海……官兵们战火魔、护林海、斗歹徒、擒罪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时时刻刻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壮丽篇章。这就是被云南人民亲切地誉为“生态卫士”、“扑火先锋”、“野生动物守护神”和“护绿铁军”的武警云南森林总队。莽莽林…  相似文献   

1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佳句,它不但赞美了桃花的芳菲烂漫、妩媚鲜丽;而且说明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美丽的桃花,就繁茂地盛开在我国的大地上了。古往今来,人们都十分喜爱妖艳媚人的桃花。所以,桃花是我国传统园林花木。唐代诗人白敏中赞美桃花的诗云:“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广州人民喜欢把桃花比作美好和幸福的象征,每年除  相似文献   

11.
正“二月桃花火,烧过洞庭湖。”朋友邀我看桃花。偷得半日闲,踏上乡间路,没来得及赏花,听到唢呐声。隔垄相望,远处一支迎亲队,最炫耀的是那顶花轿。哟,谁家嫁女?嫁得正当时,犹如《诗经·桃夭》里的新嫁娘,有灼灼桃花一路陪伴至婆家,谁有她这般隆重?有桃花陪嫁的女子,一定命好。朋友喜上眉梢,朝对面大喊一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生命之歌●范凡绿色,生命之色。那里有绿的颜色,那里就会有生命存在。绿色,生命之歌。那里有绿色存在,那里就会有生命之歌。那是一个八月的日子,我到位于西北戈壁北部边界的一个观察哨所采访。途中,坐在吉普车里,冒着地表80多度高温的热浪,奔跑在千里戈壁滩...  相似文献   

13.
春意阑珊,只是一低眉,院里的桃花片片,缤纷落于脚尖,不免怜惜,不免遗憾,心痛荡于心间,无尽的美好和向往,仿佛就在瞬间幻灭,怎不心疼?可爱的花儿,你要离去吗?禁不住抬眼,惊喜写上眉梢,树上依然艳着淡红粉红的花儿,给这个春日,一个完美的谢幕,凝视桃花,心也惬意起来,刚才还失落的心境,仿佛找到了依托,桃花还在,依然绚丽多彩,袅娜的开着,羞涩的打着朵的。我,情不自禁,吟了一句诗“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崔护的诗。  相似文献   

14.
在我家的后院,有一株枣树。她扎根于我的记忆,蓬勃于瘠薄的壤土。她饱纳多年的风雨,显示生命的古朴。当小溪流淌出绿色之韵,蜜蜂争相为桃花祝福。当迎春花张开希望的小伞,融融春意在大地上驻足,她不与群芳争媚,不艳羡河边的嫩柳,让执着的心在春阳抚慰下,于瘠薄、...  相似文献   

15.
莽山红豆杉     
是不是生在南国的那一枝,我不知道,也不必细问。君不闻,留在梦幻里的东西更美丽。从第一眼见到莽山红豆杉起,我便患起了相思,一晃40几度寒暑,仍未走出古人的诗句。这一页记忆当属于诗歌女神。是一个桃花怀孕、柳枝传情的季节,湖南作曲家易扬、诗人柯炽,受省文联之托,把我这个少年习作者带到莽山,让初涉文学的我,也和桃花一样笑红了脸。莽山是湘粤边界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原始林区,树木千姿百态,大美大艳大奇。但千树万树之间,不识愁滋味的我独对红豆杉依依复依依。不正是那句“此物最相思”,象一片浓浓淡淡莽山的云,在我心中缠…  相似文献   

16.
鲜花与果实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泡经风霜的老人。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下一朵鲜花,悦道:“爸爸,我们青年入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入,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店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父亲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买,都曾经…  相似文献   

17.
会宁县城东南一公里处的祖水岸边,有一山峰突兀拔地而起,绵延起伏,山起三峰,主峰横枕震东,两翼呈南北,西南走向。其势若鸿鹏展翅,色似桃花绽放,前人以“桃花艳岭”誉称。提及“桃华山”的历史,倒有许多传奇故事。相传古时山下有一姓禾的人家,禾氏之子禾苗有幸与一淑女桃花巧结良缘,勤耕苦织,日子过得甚好。一日禾苗劳作之时,有一白发老翁托福,得桃树。次年大旱,人们食尽山中树皮草根,桃花以唯存山中桃树所结硕果济苍生,百姓幸活,后人便以“桃花山”命名。至今广为流传的桃华山黑池龙神救驾乾隆之说等等不胜枚举。我带着无…  相似文献   

18.
<正>北方的春,姗姗来迟,连累的桃花像个娇羞半掩的新嫁娘,四月底才会含苞,五月初才会是花期的顶盛,那时节,桃花像疯了一样,山坡上,山坳里,到处是粉艳艳的一片,远远地看着,像天边的云霞,又或者,像《红楼梦》里,贾母用来糊窗的"霞影纱",影影绰绰,有一种含蓄的美。  相似文献   

19.
致护林员     
一岁月烟尘染旧的小木屋,清简质朴的生活。密密丛林里,林鸟与雄鸡为你啼鸣;檐前桃花、李花、杏花为你绚丽开放;坡后成片的果树林,为你抽展新春的嫩枝;三面树篱绽放四季的花朵,托捧着你一颗深山的心,如同门前注满柔情的山泉,清澈如镜,常年不懈。你的生命是在山上。  相似文献   

20.
看杏花,不能太早,上次去乡下婆家,很想看看杏花的模样,却看到路旁、墙隅、院前、水边、山坡的杏树还在含苞蓄朵。难怪南宋刘过说了“二月杏花犹未放,”看来,我想“更把杏花头上插”只能等待下回了。 总埋怨小区的绿化带,看尽桃花、樱花,就是不见杏花一朵。难道是园林艺工忌讳“一枝红杏出墙来”,怕“红杏出墙”的故事在小区上演而有意回避?其实,把杏花扯上暖昧的,是杨贵妃,38岁的杨美人香消玉散在马嵬坡下,等唐玄宗派人去找时,已经隔年了,不见美人玉骨,唯有杏花妖娆。自此,杨美人就顶上了“杏花花神”之头衔,杏花也就染上了暧昧之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