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世界落叶松遗传改良现状论我国落叶松良种化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欧、苏联、日本和北美主要发展落叶松国家在遗传改良上所采取的对策和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多层次、多途径的落叶松遗传改良和加速良种化的综合方案, 预计按此综合方案立即实施, 从2000年起可使遗传改良种子在我国落叶松造林用种中的比率大幅度增高。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良种选育研究的方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森林工程》2002,18(3):3-4
本文叙述了树木生长和材质联合遗传改良的研究;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和遗传品质的研究;杂种优势及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扦插繁殖配套技术的研究;生长及材质性状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的研究;落叶松遗传改良程序。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是中北亚热带高山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了更好地保持日本落叶松优良品种的性状,提高其遗传改良水平,促使日本落叶松尽早开花结实,主要的办法是进行日本落叶松嫁接,通过十多年的不断实践探索,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落叶松遗传改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落叶松在我国的自然分布研究及其在解决我国近期木材短缺方面的作用、遗传改良研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以求有实效地为落叶松商品林经营提供良种支持。  相似文献   

5.
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广西马尾松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子代测定、性状培育等方面遗传改良进程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纸浆材轮伐期内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性状的家系间遗传变异、早 -晚相关关系及主要遗传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确定早期选择年龄及早期选择因子。结果表明 :各年龄胸径、树高不仅在家系水平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变异 ,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家系和家系内个体选择是日本落叶松改良的主体 ;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力、变异系数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胸径、树高的早 -晚相关十分紧密 ,且这种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 ;对胸径和树高进行家系早期选择的最适年龄为 6年生 ,进行家系内个体选择年龄为 8年生 ,胸径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树高更能准确地表达成熟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优树子代和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子代苗期及幼林的树高、直径和材积生长量观察和统计分析认为:两种落叶松子代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期速生,幼林仍保持较大的生长优势,优良家系生长更为突出。兴安落叶松优树子代8a生材积比原产地对照大28.6%,优良家系大51.5%。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子代4a生树高比原产地对照大33.9%,优良家系大65.0%;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主要生长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兴安落叶松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58%、0.62、0.64;长白落叶松树高、地径分别为0.88、0.89;子代再选择遗传改良效果显著。兴安落叶松选择率为21.7%,材积遗传增益为32.8%。长白落叶松汪清和小北湖产地选择率分别为17.4%和35.0%,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45.1%和33.7%;子代测定结果证明: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初级种子园质量优良,能为生产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它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其木材材质细密坚韧、纹理直、耐久用.可供建筑、造船、桥梁、土木工程用,同时它还是北方针叶树种中的一个重要造纸树种。我国落叶松的林木改良工作始于60年代,经过“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在落叶松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及种子园营建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建立起一批落叶松良种繁育基地。50年代末期,国际上已注意到木材材性的遗传变异性,6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等开始了针叶树林性改良的基础研究并陆续制定…  相似文献   

9.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10.
欧洲落叶松是欧洲重要的用材和生态树种,文章对欧洲落叶松的育种目标、育种群体、育种地域、育种方法和遗传改良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技术上对我国丛生竹主要培育技术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常规培育技术的不足 ,对丛生竹工厂化育苗技术 ,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竹种性状遗传改良、人工促进有性杂交育种等发展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林木营养遗传和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林木营养遗传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包括林木基因型对施肥反应的遗传差异、林木性状的遗传表达与营养环境、林木营养的遗传控制和变异机制等.鉴于我国现有林地和潜在造林地肥力普遍偏低,土壤缺氮少磷严重,在我国主要用材树种的现有育种程序中必须考虑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与施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是我国栽种区域最广的针叶树种。落叶松人工林的发展, 对我国人工林的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论述了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 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对落叶松人工林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种类和用量以及施肥效应进行了归纳总结, 旨在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营养管理研究和集约经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把落叶松的致命缺点——扭曲,从遗传上进行以改良为目的的“落叶松材质育种事业”所进行的轻度扭曲个体的选择,自1980年至1684年5年间在北海道林木育种场,东北林木育种场和关东林木育种场实施这项工作,选拨出239个材质优良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以建始县长岭岗林场17 a生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选择出优良家系并对早期选择的结果进行验证,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材料。结果表明: 各家系之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6 a生与17 a生胸径、树高、材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41~0.947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日本落叶松家系6a生早期选择结果与17 a生选择结果基本一致;以17 a生材积为选择指标,选出排名前10位的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3.03%、1.77%和7.11%。  相似文献   

16.
英国落叶松遗传改良及当前育种策略王笑山,许传森,吴泽民,曹福庆为执行中英二国“落叶松遗传改良和早期育林”合作研究项目,1994年3月3日至27日林业部外事司外事处派出了由中方项目执行组主要成员参加的4人考察组,赴英进行了24天考察和技术培训。本文为考...  相似文献   

17.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测定林、杂交试验林和种源试验林中选择出优良材料营建了2代种子园[1],对新建的种子园材料进行子代测定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了解其种子园的改良效果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也可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丛生竹的培育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技术上对我国丛生竹主要培育技术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规培育技术的不足,对丛生竹工厂化育苗技术,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竹种性状遗传改良,人工促进有性杂交育种等发展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遗传改良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落叶松遗传改良的可能性及其潜力。其主要论点是:(1)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遗传力较高;(2)落叶松个体选择效果明显.12~13年生的子代测定表明,家系间差异显著,遗传力很高,按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3)落叶松种间杂交优势明显、稳定,在F_2代申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0.
杨树木材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杨树人工林材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及杨树材性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如何利用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杨树材性遗传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