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工作     
广东德庆县“平安乡镇群众工作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宁夏:为贫困乡村农民创办“草根银行”;新疆引智领跑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格莱珉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小额金融的手段进行扶贫并成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模式。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是我国首家农民互助小额信贷组织,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小额信贷机构,它所开创的以“农村互助金融”为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被称为“濮阳模式”。它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创建可以同格莱珉银行相媲美的农民银行。本文比较分析了“格莱珉模式”和“濮阳模式”的运营模式、风险防控、融资渠道以及发展速度等,对濮阳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10多位国内著名植保专家,在河南省辉县市赵固乡大沙窝村花生地下害虫防治示范区,随手抓起刚刨出土的花生仔细研究起来。为什么这里的花生虫害微乎其微?会不会是局部效果突出?专家们随即又让农民朋友在田间进行挖虫测试,按  相似文献   

4.
花生又被称为落花生,民间又称为“长生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等,尤其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大有益处,与黄豆同时具有“植物肉”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花生是我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在日常栽培种,常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尤其是花生根腐病,严重影响了花生的良好生长与产量,为减少病害的危害,降低农民损失,下面对此作以浅议。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动性边缘化"我省农村金融的供应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这四种供应渠道的主要依托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组织。现在在我省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正规金融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都呈现主动性的边缘化,农信社由于自身的组织运营并不规范,合作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当主力军的角色,而利率最高,监管不严格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与运作机制还存在缺陷,农村资金供给渠道不完善,导致农村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在此背景下,农村民间金融(以下简称“民间金融”)日益活跃起来。但是,民间金融在缓解“三农”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对待民间金融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推进,金融扶贫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扶贫过程中。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着手,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欧美社区银行、印度尼西亚的BRI银行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完善中国金融扶贫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指出,扎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与农村地区具有天然匹配性,能够实现金融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或“三农”融资中扮演着十分多要的角色。近年来民间融资比例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了解民间金融最新发展状态,认清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发展原因,引导民间金融从“地下”走上“地上”,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户的储蓄目标相当明确——为了社会保障。民间借贷行为的形成与繁荣是正规金融组织弱化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一种结果。民间借贷尽管以“亲情”和“友情”等两情借贷为主,借贷中“立字据”与“付息”比例也不占优,但不少付息的案例表明“高利贷”行为在农村比较普遍。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利贷发展过程中,乡村干部和村级组织也参与进去了,已成为“高利贷”放贷者的主体。尽管农民在求贷的途径选择上优先选择“高利贷”,主要原因是更看重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从村镇银行的试行到四川仪陇首家村镇银行的正式开业,再到云南玉溪和文山两地两天内“双炮齐鸣”,村镇银行的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村镇银行像一尾“鲶鱼”,让原本“懈怠”的农村金融市场活跃了起来。作为提出“服务三农”口号、跻身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国银行体系新成员,村镇银行的建立犹如衣村金融改革的风向标,鲜明地指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邹新阳  王贵彬  张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8-19110
在简述我国学者对民间金融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2个角度介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内涵。阐述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融资组织、合作、NGO小额信贷组织等)和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指出其是强弱的联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可互动共生,实现互利共赢。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历史原因、监管原因和文化原因,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机制:一是规范组织管理机制,包括规模控制机制和银行式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三是适度政府干预机制,包括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减少不正当干预;四是人员素质提高机制,包括培植农村信用文化、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一、2013年花生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花生种植面积175万亩,比去年增加了8.6亩,增长5.17%。促使我县花生播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花生的收购价格近两年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加之通过“一县一业”的宣传,农民对种植花生认识有所提高。花生抗旱能力强,非常适合我县的土壤、气候条件,发展花生产业也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另外我县花生“一县一业”的各种惠农政策也进一步增加了农民对花生种植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山东鲁花花生油集团落户以及去冬今春花生价格持续走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花生种植面积远远高于往年。而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幅度大,已在生产上广为农民朋友所接受。因此在地膜花生生产中,根据以往的实践,应抓好“三防”,以达到花生的优质高效,增产增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惠农力度的逐步加大,农民财富在劳作中不断“滚着雪球”。有钱了,让财富“干什么”呢?有人把闲钱存入银行;有人铤而走险,放高利贷,甚至在“高利”中血本无归;也有人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把家庭收入大部分用于人情消费支出;还有人参与酗酒、赌博等不良活动,导致辛苦一年却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成为“负翁”。  相似文献   

15.
<正>村镇银行的设立,能够丰富农村金融体系结构,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开发出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产品,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韩景旺教授、李巧莎研究员、王小彩、高洪显所著的《河北省村镇银行实践与探索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村镇银行能够真正回归金融本源,扎根农村,做"草根金融"提供了有益参考。该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研究内容广泛。该  相似文献   

16.
任洁 《甘肃农业》2004,(12):85-85
甘肃省的民间投资发展缓慢 ,其中投融资渠道不顺畅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而金融体制落后、金融环境恶劣则是根本性原因 ,如融资机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体制不完备等。因此要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 ,建立多元化银行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多类型的信用服务体系为核心的融资体系 ,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的金融体制改革让更多民间投资主体进入金融业,减小了银行存贷款利差,优化了资源配置,进而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土地集中,从侧面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十年九旱”是辽宁省喀左县的主要气候特点。近年花生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自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严重制约了花生生产的发展。通过在花生田应用“山”字形和“M”形覆膜技术,切实起到了保水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提高了花生产量、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5年前,辽宁省黑山县农民引进种植黑小麦、黑花生、黑地瓜、黑玉米、黑大豆、黑芝麻、黑小豆等黑色谷物。到2004年,全县“黑七类”谷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3333hm^2.并带动全省推广66667hm^。种植黑色谷物让农民收入倍增,其中黑小麦的价格是普通小麦的5倍,黑花生是普通花生的4倍。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什么问题最大?“三农问题”让共和国总理寝食难安。“一号文件”出台,总理还要亲自下到田间村头调查民间反应、督促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让农民提高收入,让农业良性发挥,让农村改变面貌?中央政府制定了诸多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但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实?谁带头来做?位于鲁北一隅的乐陵市黄夹镇,近几年正在悄悄进行的一场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乡村改造,这无疑是诠释“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这场探索实践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梁希森。从一个讨饭的乡下孩子,到身家数十亿的中国地产大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我们关注他,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传奇故事。比他富有的人多得是,比他经历更传奇的也不鲜见。但像他这样大把花钱的却不多。他一掷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不是投在吸引媒体目光的“面子工程”、“首长工程”上,而是全都投在养育过他的那片广阔乡土上。他以个人之力,致力于农业产业化调整为主的乡村城市化改造,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并初具成效。他这样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为了圆他的一个梦——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