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谷氨酰胺(G1n)及两者合用(L-Arg G1n)对保护大鼠重度烧伤后早期肝脏功能、扩张肝脏血管、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L-Arg组(C组)、Gln组(D组)和L-Arg Gln组(E组),每组36只。每组分为8、16、24、48h四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9只大鼠。A组大鼠进行模拟的烫伤,其他组大鼠制作重度烧伤模型。A、B组使用生理盐水5mL腹腔注射,C组使用L-Arg300mg/kg腹腔注射,D组使用G1n300mg/kg灌胃,E组同时使用L-Arg300mg/kg腹腔注射和G1n300mg/kg灌胃。在各时相点,检测NO2-/NO3-和内毒素含量。结果NO2-/NO3-含量:C、E组NO2-/NO3-升高明显,与同时相点A、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组肝组织中NO2-/NO3-轻度升高,但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B组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其他组同一时相点的大鼠(P<0.01),E组门静脉内毒素含量较低,与其它组同一时相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早期大鼠,采用L-精氨酸 谷氨酰胺对保护肝功能与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2.
将120只1日龄AA肉鸡均分A、B、C、D四组,饲养至8日龄时,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剂量分别为:60g/kg(A)、40 g/kg(B)、20 g/kg(C),持续7d,D组为对照组.各组试验鸡于15、22、29日龄时3次扑杀,采取血液样品,分别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新城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黄芪试验组均能提高鸡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添加黄芪各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D组对照比较,A组差异极显著,B组差异显著,C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葡萄籽对多浪羊肠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5只3月龄体重(20±1.5) kg的健康多浪羊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羊,单栏饲养。葡萄籽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A组)、4%(B组)、8%(C组)、12%(D组)、16%(E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90 d。结束后屠宰,采集十二指肠食糜,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结果】(1)样品测序覆盖率98.22%~98.82%,各组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25个样品测样出现了1 038个OTU,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2)门水平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A组和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与C组、D组、E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Aeriscardovia为A、B、C、E四组第一优势菌群,占比最高,而D组第一优势菌群为毛螺菌科NK3A20属(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结论】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葡萄籽不影响多浪羊肠道细菌多样性,但影响部分菌群丰度。  相似文献   

4.
以成年小尾寒羊种公羊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0只种公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锌含量不同的日粮,研究日粮锌水平及补饲时间与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关系。A组:对照组,饲喂锌含量39.69 mg/kg的基础日粮;B组:基础日粮+Zn 40 mg/(d.头)(锌含量48.12 mg/kg);C组:基础日粮+Zn 60 mg/(d.头)(锌含量53.83 mg/kg);D组:基础日粮+Zn 80 mg/(d.头)(锌含量59.55 mg/kg);E组:基础日粮+Zn 100 mg/(d.头)(锌含量65.26 mg/kg)。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间射精量差异不显著(P>0.05)。②鲜精活率,A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C、D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E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精子密度,A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与C、E组差异不显著(P>0.05);C、D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E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④不同锌水平各组间精子畸形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⑤精液pH值,A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D、E组差异显著(P<0.05);C、D、E 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⑥缺锌公羊补锌2个月后精液品质能够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低能小麦型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T-Flex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液代谢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设5组.即A组(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为正对照组)、B组(玉米-35%小麦-豆粕型日粮.能量比A组降低313.5 KJ/kg,为负对照组1)、C组(在B组日粮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T-nex 500g/t)、D组(玉米-50%小麦一豆粕型日粮,能量比A组降低397.1KJ/kg,为负埘照组2)、E组(在D组日粮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T-Flex 500g/t).试验结果显示:肉鸡生长早期(1~21日龄),21日龄体重最轻的是D组,最重的是C组;D组显著低于A、B、C、E组;A、C组显著性高于B组;日均增重效果与体重效果一致.日均采食量,C、E组显著性高于A、D组;料重比B、D、E组显著性高于A组;C组显著低于D组;肉鸡生长中期(22~43日龄),43日龄体重与日均增重都是A、B、C、E组显著性高于D组;日均采食量,A、B、C、E组显著性高于D组.料重比,A、C、E组显著性低于B组;肉鸡生长后期(44~56日龄),56日龄体重,C组显著比D组高;日均增重,C组显著性高于A、B、E组;日均采食量,B、E组显著比A组高;料重比,C、D组显著低于E组;B组显著高于C组.全期生长性能的影响,日均增莺.A、B、C组显著高于D组;日均采食量,A、B组显著高于D组;料重比,C组显著低于B组.黄羽肉鸡血液代谢激素水平在43日龄与56日龄时.IGF-1与T3水平D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T4水平各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消化法进行尿素与乙酰氧肟酸(AHA)合理配比筛选.试验分为5组,每组基础饲粮相同,尿素(%)与AHA(mg/kg)添加量分别为:A(1.0与25)、B(1.5与25)、C(2.0与25)、D(1.5与15)、E(1.5与35),每组3个平行,采集安装有瘤胃瘘管羊瘤胃液,分6个时间段(0、1、2、4、6、10h)培养,测定发酵终产物的pH值、氨态氮浓度、干物质消失率.结果表明:1)培养1 h后B、C、D处理组氨氮出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4 h后急剧下降;A、E处理组在2 h后出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4 h后又急剧下降,E组下降异常迅速.这是由于B、C、D处理组尿素量高,A组尿素低,E组AHA高所造成.2)各处理组不同时间段的pH均在6.01~6.55之间变动,且在培养1~4 h内各组pH值都较高,4 h后急剧下降,发酵产酸在培养管累积和氨氮浓度降低是主要原因.3)B处理组干物质消失率变化比较平缓,且在培养后期消失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尿素与乙酰氧肟酸的合理配比为1.5%与25 mg/kg.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酵母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400只健康的罗斯308雏鸡随机分为4个组(A、B、C、D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组基础日粮+500mg/kg酵母多糖,试验C组基础日粮+1000mg/kg酵母多糖,试验D组基础日+2000mg/kg酵母多糖。试验为期49d,分两个阶段:1-21天和22-49天。结果表明:在试验第一阶段,B、C、D组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料肉比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C、D组料肉比比A组分别降低3.7%和4.3%,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第二阶段,B、C、D组与A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8.8%和5.2%,差异显著(P0.05),B组平均日采食量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料重比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D组料肉比比A组分别降低3.55%和1.5%,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在试验第二阶段,C、D组与A组相比,屠宰率分别提高1.7%和1.8%,差异显著(P0.05)。B、C、D组半净膛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2.8%和3.0%,差异显著(P0.05)。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D组全净膛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2.48%和2.5%,差异显著(P0.05)。B、C、D组胸肌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4.1%、6.95%和5.05%,差异显著(P0.05)。B、C、D组腿肌率与A组比分别提高2.44%、7.09%和4.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多糖,能提高罗斯308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适宜添加量为1000mg/kg。  相似文献   

8.
350羽AA商品肉鸡随机分为A、B、C、D和E组,常规饲养.14日龄后A组鸡正常对照,而B、C、D和E组鸡舍温按每日1-2℃由25℃逐步降至12℃,同时D和E组在日粮中按1.5mg/kg的剂量添加甲状腺素T3以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AS);C和E组在日粮中以500mg/kg的剂量添加维生素C(Vc)以观察其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和T3能显著增加AS发病率、红细胞压积(PCV)值和厚壁外周血管百分率(%TWPV)(P<0.01);同时,分别在低温或低温加T3的条件下,添加Vc能显著抑制AS发病率和%TWPV的上升(P<0.01),但未能改变肉鸡的PCV值(P>0.05).从而揭示了Vc对低温和T3诱发的肉鸡AS和肺微细血管肌型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蛋鹌鹑产蛋前体重的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组,产蛋前鹌鹑分育雏期(0~18d)和育成期(19~39d)2个阶段,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A组,育雏期11.70MJ/kg,育成期11.40 MJ/kg;B组,育雏期12.20MJ/kg.育成期11.90 MJ/kg;C组,育雏期12.70MJ/kg,育成期12.40MJ/kg.结果表明,A组育雏期末体重极显著高于B、C组(P<0.01);A组育成期末体重最高,且极显著高于C组(P<0.01),A组在产蛋前期,各阶段累计采食量均大于B、C组.饲粮低代谢能水平的A组鹌鹑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选取50~60kg左右的长淮二元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为试验组。以A组日粮为基础日粮,在A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1,0.2,0.5mg/kg吡啶甲酸铬为B、C、D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4组料重比差异不大;日增重:A组为893.76g,B、C、D组较A组分别提高了4.71%,7.80%,7.23%,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A组为52.67%,B、C、D组较A组分别提高了4.27%,8.68%和8.01%,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A组为30.08cm2,B、C、D组较A组分别提高了6.12%,14.06%和11.80%,差异极显著(P<0.01);第十肋背膘厚:A组为2.92%cm,B、C、D组较A组分别降低了13.36%,20.55%和18.49%,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中以添加0.2mg/kg吡啶甲酸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将8只装有瘘管绵羊分为2组,采用反转试验设计,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g·kg-1日粮的硼砂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瘘管绵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4种处理为:A组(基础日粮,对照组)、B组(基础日粮+1g硼砂·kg-1日粮)、C组(基础日粮+2g硼砂·kg-1日粮)和D组(基础日粮+25mgAHA·kg-1日粮),研究饲喂硼砂对绵羊瘤胃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2g·kg-1日粮硼砂对绵羊瘤胃细菌和原虫数量未产生影响。与对照组相比,B组、C组和D组蛋白水解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08.2%,200.39%和173.8%,其中C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各组,脲酶活性略有降低,纤维素酶、总脱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略有升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喂硼砂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未产生影响。说明1~2g·kg-1日粮的硼砂添加量对绵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精料补饲水平,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补饲300、400和500g/(只·d)3种不同水平的精料,其他处理完全相同,预试期15d,正试期60d,对瘤胃液pH、NH3-N和VFA进行测定。[结果]3组试羊瘤胃液pH值在6.04-7.49之间,各组试羊瘤胃液pH变化规律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瘤胃液NH3-N浓度在25.84-26.15mg/100ml之间,处于正常范围内,变化趋势为采食后3h浓度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到采食后5h,降至最低,随后又略有回升;VFA随精料补饲水平提高而升高,乙酸与丙酸比例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结论]瘤胃内环境参数随着精料添加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碘乙酸钠对家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的诱导及病理改变,确定建立OA模型的最小有效药物浓度。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F)组,共6组,每组6只。A组左膝关节腔注射0.2 mL无菌生理盐水;B~E组左膝关节腔按照2.5、5、7.5、10 mg/kg剂量各注射0.2 mL的碘乙酸钠溶液,F组注射剂量与E组相同,同时以30 min/d分2次驱赶运动为干预因素。建模14 d后,采用HE染色及骨性关节炎组织病理学评分(Mankin评分)观察各组软骨的病理改变。结果 Mankin评分与A组相比,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型D组药物浓度7.5 mg/kg为建立OA模型的最小有效药物剂量,且模型建立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够保证膝关节稳定性及实验动物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肉品质是现代肉羊生产的主要目标之一,研究不同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结构及肌纤维组成相关基因的影响,为通过饲养水平调控肉脂型绵羊肉品质,提高生产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出生日龄接近((3.0±0.5)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9.16±0.54)kg)、臀型一致的阿勒泰羊30只,随机分为3组,自由采食60 d后,分别按照50%(0.25 MJ/W0.75×d-1)(NL组)、100%(0.5 MJ/W0.75×d-1)(NM组)、150%(0.75 MJ/W0.75×d-1)(NH组)的维持代谢能饲喂30 d后屠宰,取背最长肌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2%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法染色,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肌肉组织结构,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肌球蛋白重链I (myosin heavy chain,MyHC I)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re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蛋白表达量。【结果】(1) 阿勒泰羊摄入50%、100%和150%的维持代谢能时,三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0.67 kg、13.33 kg和203.00 kg,差异显著(P<0.05);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NH组、NM组显著大于NL组(P<0.05);肌内膜厚度NH组显著小于NL组(P<0.05);肌束肌纤维数量、肌束纤维面积、肌束膜厚度以及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2) 饲养水平对肌质网终池面积、脂滴面积以及肌质网终池、肌原纤维、肌质的面积比都有影响,肌质网终池面积和面积比NH组显著大于NM和NL组(P<0.05),脂滴面积NH组显著大于NL组(P<0.05);肌质面积比NM组显著大于NH和NL组(P<0.05);线粒体、糖原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饲养水平对肌纤维组成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影响,PPARγ的蛋白表达强度、阳性面积和阳性率NL和NM组显著低于NH组(P<0.05);MyHCⅠ蛋白表达强度随能量摄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但是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育肥期可通过饲养水平控制肌肉组织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组成,从而按照生产需要调控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体重适中,健康无病的公羊驼12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试验组(A、B、C、D),每组3只,每只为一个重复,分别研究了10%、12%、14%和16%四个蛋白质水平对羊驼绒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羊驼绒毛的生长并不是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12%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更适于羊驼绒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典型城市湖泊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类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同时满足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Linear模型,其拟合的程度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效果。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流花湖、逸仙湖和荔弯湖三湖泊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分别为500 mg/kg、416.66 mg/kg、357.14 mg/kg。以流花湖沉积物为代表研究其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氨氮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微型的放热过程。该湖泊沉积物吸附热为-5.05 kJ/mol,其吸附自由能的改变量为-967.467 J/mol。从其热力学的角度对其吸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在肉羊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4月龄、体重相近(22.96±2.00)kg、健康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根据饲喂添加剂不同随机分为4组:D(对照组,两种菌均不添加);D1(酿酒酵母,6×1010CFU/kg);D2(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D3(酿酒酵母6×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每组12只羊,试验期共75 d,前15 d为适应期,正饲期60d。试验羊每天分别于08:00和18:00进行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正饲期内每天准确称量记录每只试验羊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在第1、30、60 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试验结束当天08:00正常饲喂试验羊,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结果】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及平均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ADG显著高于D组(P<0.05),D3组的F/G显著低于D组(P<0.05),D1和D2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液pH、丁酸浓度及乙丙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TVFA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且D3组与D1和D2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D3和D2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D1与D组(P<0.05);3)D3组的β-葡萄糖苷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和D2组(P<0.05),与D1组差异不显著(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D3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显著高于D组(P<0.05),但与D1和D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甲烷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D3组最低。【结论】饲粮中添加6×1010CFU/kg酿酒酵母和2×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均会对绵羊瘤胃发酵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瘤胃消化酶的活性,增加了瘤胃有益菌的数量,且二者组合饲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静脉推注)、B组(内毒素5mg/kg静脉推注)、C组(内毒素5mg/kg+辛伐他汀20mg/kg,静脉推注),每组30只。每组分别在2、4、6、12、24h时点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右下肾组织,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NF-κB蛋白及iNOS蛋白表达。结果A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B组白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明显;C组肾病理损伤减轻。A组NF-κB蛋白及iNOS蛋白表达只有微量表达,B组表达较A组增加(P〈0.01),C组表达较B组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NF-κB和iNOS蛋白的过量表达,减轻脓毒症时肾组织的病理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