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鳝是一种名贵特种水产品,饲养方法很多。鳝蚓流水合养法是其中比较简便的一种,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黄鳝和蚯蚓合养一池,待蚯蚓繁殖长大后再直接供黄鳝食用。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种鳝蚓配套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剑 《内陆水产》1998,(1):12-13
黄鳝养殖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然而黄鳝难养主要有饵料、病害、繁殖三个因素制约其进一步发展。饵料问题突出表现为黄鳝偏食,即特别喜食蚯蚓。根据黄鳝这一特性,设计出鳝、蚓合养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是可行的。1鳝蚓合养的鳝池与蚓床结构新的鳝蚓合养方法是:将鳝池与  相似文献   

3.
流水鳝蚓合养技术养殖黄鳝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收益大,收效快,管理简便等特点,既可以专业养殖,又可以作为家庭副业来经营。现介绍一种成本低,容易管理的鳝蚓合养技术,即将蚯蚓和黄鳝养在一起,蚯蚓繁殖长大后直接供鳝鱼取食,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建池:选择有常...  相似文献   

4.
流水鳝蚓合养技术现介绍一种成本低、容易管理的鳝蚓合养技术,即将蚯蚓和黄鳝养在一起,蚯蚓繁殖长大后直接供鳝鱼取食,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为水泥池,池面积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厘米,在对角处设进...  相似文献   

5.
黄鳝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并概述了黄鳝土池生态养殖,鳝蚓配套养殖,鳝-鱼-藕兼作,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五种养殖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乡养殖大户孙德成,采用鳝、蚓、鳖、龟流水分级养殖模式,其2hm~2池塘每年生产产品1t以上,纯收入10万元以上,并且出口绿毛龟、金钱龟等,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户。1 一级池主养黄鳝,兼养蚯蚓和水浮萍  相似文献   

7.
方云东 《内陆水产》2002,27(11):25-25
黄鳝,又叫长鱼,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近年来,人工养殖黄鳝渐渐兴起。根据其独特的生活习性,网箱养鳝是目前比较普及的模式。由于人工养殖的鳝种均由天然捕捞为主,加之黄鳝对饵料有选择性,所以生产上,黄鳝饵料的选择很重要,目前,养殖生产上常用以下几种:蚯蚓这是黄鳝最喜食的饵料品种,投喂无须驯食。营养价值高,自然界分布广。但养殖生产中需求量大,仅靠自然界挖取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目前可通过人工养殖来解决,人工养殖品种有大平2号,赤子爱胜蚓等。蚌类分布广泛,河沟、湖泊,池塘均有分布,且价格…  相似文献   

8.
邹叶茂  涂华军 《水产养殖》2010,31(11):21-22
<正>水蚯蚓又称红丝蚓,是环节动物门中水生寡毛类的总称,常见种类有丝蚓和颤蚓。水蚯蚓体细长,一般长度为5~60mm,最短约2mm,最长达100mm,一般个体粗约为0.1~1.2mm。干重蛋白质含量高达66%,是多种名贵鱼类的最佳开口饲料,常用于网箱养鳝的开口饲料或食物引诱剂,鳝种开口  相似文献   

9.
水蚯蚓又称红丝蚓,常见种类有丝蚓和颤蚓。水蚯蚓体细长,一般长度为5mm~60mm,最短约2mm,最长达100mm,一般个体粗约为0.1mm~1.2mm。其干重蛋白质含量高达66%,是多种名贵鱼类的最佳开口饲料,尤其是把它作为网箱养鳝的开口饲料或食物引诱剂,鳝种开口早,成活率高,病害少,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黄鳝的生殖习性和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Monoplerus albus又称鳝鱼,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过量捕捉,黄鳝的天然资源量下降。目前,城乡各地纷纷开展黄鳝的饲养,但因黄鳝的人工繁殖有许多困难,饲养者都以购买或捕捉幼鳝来饲养,不仅成本高,种源也受到限制。为此,我们进行了黄鳝的人工孵化及鳝苗饲养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蒋艾青 《内陆水产》2001,26(10):8-9
冷水滩区朝水乡渔场自2000年4月至2000年10月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协助下进行了鳝蚓流水合养高效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鳝蚓合养池塘1口,面积90米2,池深1米,水深10厘米,池底、池周水泥结构。在池中堆若干条宽1.5米、高25厘米的土畦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无砖石、pH值在6.2~8之间,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土壤,畦距间48厘米,水道,四周水道与池壁保持50厘米的距离,池塘对角设进出水口,安装好防逃设施。1.2水源水源为河水,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12.
黄鳝也称为鳝鱼,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为人们所喜爱的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农田施用农药和化肥,使黄鳝产量大减。2000年笔者在城郊洋尾村阮志平同志的800米2责任田里进行了畦面育蚓、沟中养鳝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收获鳝鱼2112千克,每平方米产鳝5.5千克,利润25566元,现将试验方法介绍如下。1畦、沟建造和苗种放养1.1畦、沟的建造在稻田中央挖沟筑畦,沟宽为30厘米,深为40厘米,畦面宽40厘米,四周挖围沟,畦一端接埂,另一端分离,形成N型水沟,其水面总面积384米2,占稻田面积的48%。1.2苗种的来源蚯蚓为大平2号蚯蚓,…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蚯蚓池塘网箱养殖黄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蚯蚓,搭配少量配合饲料进行网箱养殖黄鳝试验,在3口池塘设置网箱560个。结果表明:经100~110d饲养,黄鳝养殖成活率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平均产鳝3.15kg/m^2,平均每个网箱获得455.95元的纯收益,每667m2平均纯利润14185元,投入产出比在1:1.7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陈卫境 《渔业现代化》2001,(5):24-26,39
黄鳝养殖管理的数据性很强 ,故可科学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黄鳝科学密养是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的同步实施过程。1 鳝苗饲喂的驯化黄鳝极易驯化 ,科学饲喂中的“四定”原则必须从驯食开始。鳝苗投放后 3天之内 ,切不要投饵饲喂。在第三天之后 ,如果鳝苗行动正常 ,则可准备饲喂。此时表现为 :白天全部入巢 ,头在洞口 ,呼吸时只是吻端露于水面 ,夜晚出洞游荡 ,且头部转向敏捷。如果常将整个头伸出水面或横躺于洞口外 ,多属于不正常状况 ,不得投饵 ,直到绝大多数正常定居之后才可投饵。1 .1 驯化中的饵料选投蚯蚓是黄鳝最爱吃的活饵。蚯蚓除了…  相似文献   

15.
1人工驯饲黄鳝对饵料选择性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饲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因此,饲养初期必须用当地来源广、价格低、有保障的饲料不断进行驯饲。因野生黄鳝入池后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期间不但拒食,还会将入池前摄入的饵料呕吐出来。因此,一般在鳝种入池一周后才开始驯饲,不可操之过急。先将池水放干,再注入新水,即可进行人工驯饲。刚开始时,应尽量顺应天然条件下鳝苗的摄食习惯,在傍晚时候进行引食。引食饵料要用黄鳝最爱吃的蚯蚓、田螺、蚌肉等,将其切碎,分成几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形成微流水。第一次投饲量可为鳝重的1%~2%,次日清…  相似文献   

16.
流水鳝、蚓合池养殖技术,即在同一池内既养殖黄鳝,又利用池内土壤放养蚯蚓,以培育黄鳝的饵料。其技术要点如下。1 鳝池建造选择河港附近的实地建池,要求该河港无污染,常年水交换量大,能形成自然流水。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开挖时池中留宽50~100厘米的土埂,埂与埂之间距离100厘米左右,高度以超出最高水位30厘米为准。四周砖石砌实,内用水泥粉刷光滑,不渗不漏,池深0.8~1.0米,防逃墙高出池埂顶部30厘米以上,墙的顶部向内出檐不小于5厘米,成“Γ”字形,以防黄鳝逃逸。池的对角处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最高水位处设平水缺以控制水…  相似文献   

17.
黄鳝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生的环境条件下,黄鳝病害一般较少,但在人工高密度饲养的环境条件下,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黄鳝发病的主要原因1.新建的鳝池,突然改变生活环境,黄鳝因不适应而产生应激;长期饲养而不清理的鳝池,使腐殖质过多,给病原体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致使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的黄鳝养殖,主要是利用人工饲养的大平二号蚯蚓为主食,挂灯引出入水和投配合饲料为补充料进行黄鳝养殖,它的优点是少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为了推广该项技术,1999年,我们在青板乡徐村胡荣珍的200m2的鳝鱼池进行了养殖试验,获得鳝鱼产量1000千克,产值50000元,利润 3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制剂应用于黄鳝人工繁殖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雌、雄亲鳝分开放入池塘网箱内,投喂活蚯蚓、螺蚌肉和小鱼虾等优质动物性饵料进行培育,应用灌注中草药制剂的蚯蚓进行催熟催产;再投放到模拟黄鳝自然生态环境的繁殖土池(密度为2尾/m2,性比为1∶1)中,诱发雌、雄亲鳝自行交配产卵,将鱼卵连同泡沫巢从繁殖池中捞出入专池小网箱内孵化育苗,获得了理想的繁殖效果,克服了注射外源激素方法催产对亲鳝造成一定的损伤等不足,为开展黄鳝的规模化育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1 基本情况1.1 池塘条件 鳝蚓合养池塘1口,面积90m2,池深1m,水深10cm,池底、池周水泥结构。在池中堆若干条宽1.5m,高25cm的土畦(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无砖石、pH值在6.2~8之间含丰富有机质的土壤),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