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平 《中国种业》2014,(12):58-6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株高〉产量〉穗粒数〉单穗重〉收获指数〉小穗数〉总生物产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收获指数关联度顺序为单穗重〉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产量〉株高〉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小穗数。  相似文献   

2.
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晋南旱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06—2015年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参试的12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29.74%)。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穗数(0.869**)、株高(0.878**)、穗粒数(0.775**)、有效分蘖率(0.735*)、千粒重(0.593**)、穗长(0.519**)和最高总茎数(0.371**)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0.191*)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0.291**)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蘖率和生育期对单位面积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依次为有效穗(0.591)穗粒数(0.373)千粒重(0.266)株高(0.093)有效分蘖率(|-0.069|)生育期(0.059),它们决定了单位面积产量97.65%的变异。2006—2015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骆雪春 《中国种业》2016,(12):63-64
通过对科玉03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千粒重(0.966)箭叶宽(0.709)箭叶长(0.623)结实率(0.483)主穗长(0.432)株高(0.425)每穗实粒数(0.229)每穗总粒数(-0.008);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依次为千粒重(0.972)结实率(0.871)每穗总粒数(-0.094)株高(-0.167)主穗长(-0.670)。为科玉0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科玉03提出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特优2278是玉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挖掘增产潜力和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分析5个县市田间试验数据,对其齐穗期、全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特优2278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实粒数产量株高全生育期齐穗期穗长千粒重,其变化范围为3.05%~9.39%;与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实粒数(0.951)千粒重(0.615)总粒数(0.602)全生育期(0.544)穗长(0.466)齐穗期(0.163)结实率(0.044)有效穗(-0.542)株高(-0.632);根据通径分析可得到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千粒重(0.689)全生育期(0.512)结实率(0.195)有效穗数(-0.533)。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沿黄稻区粳稻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久  赵新亮 《种子》2005,24(12):18-20
选用河南省目前推广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6个粳稻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和一级枝梗数、穗长与穗粒数呈正相关,穗长与单位面积穗数呈负相关,且均达显著水平;(2)河南省沿黄地区粳型水稻品种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千粒重、结实率、德粒数、单位面积穗数,穗颈长、株高对产量有一定的负作用.选育粳稻品种时,在保证穗数(18万~20万/667 m2)的前提下,尽量选大粒、结实率高、穗粒数多、穗颈长、株高适中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高羊茅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佳海  尚以顺  牟琼 《种子》2000,(5):64-65
对高羊茅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茎重>株高》叶片重.7个性状与单椿种子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叶片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茎重>穗长.叶片重、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茎重和穗长的效应较小,提高单株种子产量,要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保山市农科所保存的76份多棱大麦种质和152份二棱大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棱大麦种质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千粒重、穗长、穗实粒数、株高;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穗长、株高。在多棱大麦种质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因此在大麦新品种选育中,应该以提高有效穗为主,多棱大麦兼顾多粒型、密穗型种质,二棱大麦兼顾大粒型、大穗型种质。  相似文献   

8.
玉米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华文 《种子》2003,(4):74-76
本文通过对 14个杂交玉米品种 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果穗长、结实长、行粒数、株高与单株籽粒产量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各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 :结实长 >穗粗 >千粒重 >穗位高 >出籽率 >株高 >行粒数 >穗行数 >穗长。选育春播高产杂交种时 ,要重视选择果穗结实长、果穗粗、千粒重高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11年品比试验材料为依据,对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在河西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稳定性、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河西灌区产量稳定性好,对不同年份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株高、千粒重和产量年份间相对稳定,而穗粒数等穗部性状和有效穗数稳定性较差;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株高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穗数次之,千粒重、穗长较小;群体与个体间矛盾小,具有自我缓冲能力;穗粒重、株高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而穗粒数则为主要限制因子,从而提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保大麦14号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旨在为保大麦14号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有效穗数(0.7536)、穗实粒数(0.5539)、茎蘖总数(0.4321)、株高(0.0639)、千粒重(-0.1239)、基本苗(-0.258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数(0.6782)、茎蘖总数(0.2416)、千粒重(0.1184)、穗实粒数(0.0165)、株高(-0.1316)、基本苗(-0.3606)。提出了保大麦14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施足底肥、早灌出苗水,保证适宜基本苗;及时灌分蘖水、抽穗杨花水,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实粒数;适时灌灌浆水,保证适当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充分利用小麦三雌蕊品系的优良性状,全面分析小麦三雌蕊基因pis1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对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MY29TP和NM9TP及其相应的轮回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近等基因系与其轮回亲本在株高、茎粗、旗叶长、旗叶宽、有效穗数、穗长以及小穗数等7个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除CSTP外,其它3个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但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低于轮回亲本。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小区产量和千粒重都与穗粒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即仅提高穗粒数不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因而要利用小麦TP品系进行育种研究,其首要目标是提高千粒重。聚类分析表明,近等基因系与相应的轮回亲本聚在一起,这说明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性状均呈负相关,但无显著相关性。在20个矮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株高与其他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千粒质量、单穗粒数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收获指数是指籽粒产量占地上部生物产量的百分率。研究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间与其产量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对影响收获指数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HI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HI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小穗数、主茎生物产量有显著负相关,与单穗质量、产量呈正相关,与生物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 87.427%,表明 3 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小麦HI与单穗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回归关系。结论: 通过对10份小麦材料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I受单穗质量、生物产量、千粒重影响较为明显有显著回归关系,与单穗质量、产量和穗粒数有明显正效应,生物产量对其有负效应。小麦HI提高可通过选育生物产量不宜过大,而穗粒数较高、单穗重较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彬  李金秀  王震  冯浩  李金榜 《作物杂志》2018,34(3):57-253
为了解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8份小麦新品系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系的产量与其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千粒重变异系数较大,产量与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产量、茎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呈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份小麦品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改良目标。在小麦育种选配亲本时,应注意亲本间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阐明不同年代主推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可为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创新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山东省不同年代的50个主推品种为材料,分析农艺性状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的演变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主推品种株高呈极显著的降低趋势,每次品种更替株高平均降低6.29 cm;主推品种的千粒重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每次品种更替千粒重平均增加1.26 g;单茎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二者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经济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每次品种更替平均增幅达24.33%;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可孕小穗数年代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单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单产变化趋势不相一致,说明协调群体与个体产量关系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挖掘矮秆超大穗小麦亲本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为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5个矮秆超大穗小麦品种(系)作为父本,8个多抗丰产小麦品种(系)作为母本,按NCII遗传交配设计,采用8×5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4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1的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8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中A1、A3、A4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特别是穗长、主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高,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是很理想的矮秆超大穗多粒亲本材料。母本中B5、B6单株穗数一般配合力较高,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可作小麦高产杂交育种的矮秆多穗型亲本使用。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组合B5×A3单株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较低,可作为的矮秆、多穗、粒重高且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B2×A4主穗长、单株产量、单株穗数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较高,而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低,可作为矮秆大穗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长、主穗产量皆在70%以上,表明这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狭义遗传力的分析除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产量、株高大于50%,其余4个性状均低于50%,说明受环境影响大,不宜早期选择,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种质资源,拓宽现有种质基础,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对其株高、穗下节长、穗下茎长、穗长、旗叶面积、分蘖数、穗粒数、生物量、收获系数、产量和千粒重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籽粒水分含量、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硬度、SDS沉降值和Zeleny沉降值8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批材料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7.46%~32.29%,平均为15.36%;多样性指数(H′)为1.85~2.04,平均为1.98。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80%~17.55%,平均为10.19%;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7~2.04,平均为1.9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构成的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82.84%。聚类后方差分析可将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Ⅲ的产量等相关性状较高,类群Ⅳ的蛋白质含量、纤维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和SDS沉降值最高。这批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大,遗传类型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