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倒伏扶扎对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稻倒伏后的扶扎效果。[方法]通过不同时间倒伏水稻的扶扎试验,分析扶扎对倒伏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与倒伏未扶扎相比,9月23日,倒伏扶扎水稻的结实率低4.27个百分点,千粒重低2.58 g,减产9.30%;9月30日,其结实率高5.99个百分点,千粒重低0.54 g,增产8.97%;10月6日,其结实率高9.13~9.40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54~1.00 g,增产12.79%~15.91%。9月23日,倒伏扶扎连6号较倒伏未扶扎的总粒数少12.3粒,实粒数低11.77粒;9月30日,倒伏扶扎连6号较倒伏未扶扎的实粒数高,瘪粒数低。连9号倒伏未扶扎的实粒数最少,瘪粒数最多。[结论]与倒伏未扶扎水稻相比,灌浆前期倒伏扶扎水稻减产,灌浆后期倒伏扶扎水稻的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直播早稻不同管水方法对倒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管水方法对直播水稻倒伏情况有直接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现青以后晒田,一般不倒伏;其次是分蘖末期烤田。灌浆结实期的不同管水方法对水稻倒伏影响较小。提出了科学管水是防止直播水稻倒伏的一项主要措施,为降低直播水稻的倒伏率,增加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倒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时有发生,也是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件事,首先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稻的品质,最后,在水稻收割时对作业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倒伏越早造成的损失越大,且倒伏多是发生在水稻栽培中后期,水稻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灌浆期正是水稻籽粒充实阶段,倒伏造成籽粒灌浆不好,子粒不饱满,甚至形成瘪粒,必然影响产量,倒伏同时易导致病虫害多发。根据倒伏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水稻倒伏的原因、预防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生长后期,由于多种原因易出现倒伏现象。倒伏使水稻的灌浆结实严重受阻,不仅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品质变差,而且收割困难,是水稻优质高产的一大障碍。因此,正确认识水稻倒伏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倒伏的类型、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主要是由于8、9月份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倒伏后的水稻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瘪粒增多,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倒伏是目前夺取水稻高产的重大障碍,倒伏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水稻倒伏不  相似文献   

6.
水稻倒伏粒重损失及不同品种抗倒能力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水稻倒伏对其产量的影响,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以预防倒伏,利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的主栽品种,研究了灌浆期水稻倒伏的粒重损失及不同品种的抗倒能力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灌浆期倒伏发生日期越早、倒伏程度越大降低粒籽千粒重越多,灌浆中期完全倒伏植株与正常植株千粒重相比,垦稻12降低2.10g,龙粳31降低1.06g,在灌浆末期发生倒伏则对粒重影响不大。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抗倒性好的主栽品种有龙粳21、龙粳30、龙粳31、空育131、龙粳26、龙粳38、龙粳34、龙粳29等。抗倒伏品种的倒2节间长度相对较短,茎较粗;倒2节间的茎鞘干重、节间干重和茎壁干重较高,节间横切面积大,茎秆物理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绿色优质栽培实质就是水稻品质栽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只有与优化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如在栽培过程中不能对不利环境条件加以调控。1.水稻倒伏1.1倒伏时间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水稻倒伏的时间不同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一般在灌浆乳熟期发生倒伏对产量和米质影响最大。据1990-2010年21年调查结果:黑龙江省粳稻在乳熟期发生倒伏减产  相似文献   

8.
2022年6~7月,宜宾市发生了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南溪区大观镇科研基地国家、省水稻区域试验17组试验的186个水稻新组合品种的结实情况开展调查,发现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造成的影响,以及水稻灌浆结实期受到极端高温影响的成因等问题,水稻开花-灌浆期受高温气候影响的温度指标,结实率对比之间的显著差异,提出应对极端高温灾害天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后期倒伏是指水稻齐穗后至灌浆成熟阶段发生的倒伏.水稻在这一重要时期发生倒伏,不仅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而且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影响稻谷产量及其稻米品质,同时还给人工或机械收割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水稻后期倒伏是指水稻齐穗后至灌浆成熟阶段发生的倒伏。水稻在这一重要时期发生倒伏,不仅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而且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影响稻谷产量及其稻米品质,同时还给人工或机械收割带来困难。因此,生产上要针对水稻后期倒伏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1.
水稻后期倒伏是指水稻齐穗后至灌浆成熟阶段发生的倒伏.预防水稻后期倒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倒伏现象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水稻倒伏的原因主要是:一、倒伏的原因1、品种抗倒性差一些品种株型结构不合理,植株偏高,茎秆机械强度差,抗倒性差而造成倒伏。2、施肥不合理过量施用氮肥,造成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植物细胞间隙大,木质化程度低,抗倒能力弱。3、群体过大栽插群体过大,造成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缺乏抗逆锻炼,易造成倒伏。4、不合理的水层管理长期灌深水,特别是抽穗后深水管理,会降低水稻植株的机械韧性,根系提前死亡或"未老先衰",造成地上部分倒伏。水稻倒伏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同时还影响稻米的品质,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生育中后期常发生不同面积、不同程度的倒伏,影响正常灌浆成熟,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极为不利。现就寒地水稻倒伏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倒伏发生的原因1.1内因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是决定水稻抗倒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植株高度、茎秆强度及穗部性状三  相似文献   

14.
鄂北地区近年小麦倒伏现象频发,部分年份倒伏面积大且倒伏程度大,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降低穗粒数、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甚至是大幅减产。当地小麦倒伏现象易在灌浆期前后发生,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灌浆前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达20%左右,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目前当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定、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小麦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麦田。早春是预防小麦倒伏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倒伏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1发生症状分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类。1.1根倒伏根在疏松的土层中扎得不牢,一经风吹雨打,就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05,(6):17-17
水稻生长后期的中前阶段易遭受强台风、暴雨袭击而致稻株倒伏。扎把扶稻是一项主动的救灾挽产措施,但在应用时应掌握如下要点:①扎把扶稻时间应在倒伏后3-5天内进行;②扎把位置宜在水稻倒二叶叶枕处;③扎把穴数宜以3行3列计9穴一把扎:④松紧度以两手指能伸进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每年水稻生育中后期都发生不同面积、不同程度的倒伏,不但对正常灌浆成熟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极为不利。现就水稻倒伏发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倒伏的有效措施。一、倒伏原因分析(一)内因。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是决定水稻抗倒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植株高度、茎秆强度及穗部性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并且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有所增加。水稻一旦有了纹枯病,轻者影响稻谷灌浆,重者造成植株枯萎倒伏,不抽穗,不结实。发病稻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水稻纹枯病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水稻纹枯病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1.发病原因。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依调查受栽培地菌源数量、气候条件、肥水管理、品种抗病性及群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正>倒伏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已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1])。水稻倒伏常在水稻生育后期发生,水稻倒伏后光合作用和子粒灌浆停止,严重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并给收割带来困难~([2])。前人研究指出,品种本身抗性差、氮肥施用不合理、栽培密度过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水稻倒伏~([3])。有研究表明,水稻倒伏后一般减产15%~20%,品质下降1~2个等级,收割费用增加1倍~([4])。因此,防止水稻倒伏,是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插秧密度增加,矮秆、宽叶、分蘖力强的高产良种的推广,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纹枯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严重。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稻和连作晚稻,轻者影响稻谷灌浆,重者造成植株枯萎倒伏,不抽穗,不结实。发病稻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