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牛早系特早生茶树良种,1984年以前,永嘉县零星丛栽计72万丛,折1112亩,年产“温炒青” 30吨,产值12万元.198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浙江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永嘉县研制成功“永嘉乌牛早”名茶,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5年,永嘉县彻底淘汰了“温炒青”传统产品,实现名茶产业化,乌牛早名茶产量达5吨,产值1200万元.全县累计繁育良种苗木4000万株,发展乌牛早新茶园9000亩,乌牛早茶园面积已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8%,乌牛早种植范围从3个乡扩大到10个乡镇,5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30家,5亩以上的专业户500家,11个村茶叶单项收入超50万元.罗东乡乌牛早名茶产值6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许多乡、村乌牛早名茶已成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科技简讯     
乌牛早乌牛早是浙南山区一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主要分布在永嘉县罗溪、仁溪、乌牛一带山区,该品种采用单株培育而成。“七五”期间,该品种列入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项目,创制的名茶在1987和1989年分别获省斗茶会优秀名茶与优质名茶奖。1990年,乌牛早品种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利用早茶资源优势,试制成名茶“乌牛早”,产品投放市场,得到行家的好评和消费者的青睐,曾在省斗茶会上获优秀名茶与优良名茶称号,1989年在全国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上获银质奖。名茶开发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朱永明 《中国茶叶》2007,29(6):21-22
茶叶是温州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领域。上世纪80年代前,大宗茶“温炒青”是浙江三大传统绿茶之一,有浙江绿茶的“味精”之称,以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茶叶市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茶业坚持“良种、名茶、品牌、效益”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乌牛早、平阳特早茶、清明早、黄叶早、智仁早等本地特早生茶树良种和气候温暖两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早茶。开发了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泰顺三杯香、苍南翠龙,挖掘恢复了历史名茶乐清雁荡毛峰、文成刘基贡茶。其中永嘉乌牛早、乐清雁荡毛峰等5只茶叶获浙江名茶称号,20多个茶叶产品分别获得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泰顺县、永嘉县先后获得了“中国茶叶之乡”、“中国乌牛早茶之乡”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茶园总面积24.10万亩,茶叶总产量5451吨、总产值3.62亿元,其中名优早茶产值占总产值的83%,成为温州茶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朱永明 《茶叶》2001,27(2):16
3月17日,由温州市农业局主办的“首届温州名茶品评拍卖会”在市区雅博茶坊举行。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瓯海黄叶早、瑞安清明早、泰顺雪龙有机茶等5只名茶参与品评拍卖。2500克名茶(每只名茶数量500克,起拍价为500元)在槌声中以1.26万元拍卖成交,其中瓯海黄叶早以3200元的拍价居首位,拍卖所得款全部捐赠温州市慈善总会(筹),在当地广传佳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品评,找出差距,加强交流,提高质量;二是宣传温州名茶,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业经济繁荣;三是宣传传统茶文化,普及茶叶科普知识,倡导文明之风,促进温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据悉,这次“名茶慈善拍卖”活动形式在全省还是第一次。会议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省农业厅等茶叶专家担任评委,邀请书画界、工商界等嘉宾参与品评,市公证处对品评、拍卖进行全程监督。活动现场还安排了茶艺表演、茶诗朗诵、书画赠送等。  相似文献   

6.
永嘉乌牛早是我县独特的优良品种,已有近两百余年栽植历史。据统计,全县现有种植面积5500亩,1994年产名茶67.5吨,产值达800万元。该品种比当地群体种提早20天左右开采,具有发芽特早,轮次明显,持嫩性好,抗逆性强等特性,所制名茶色、香,昧、形俱佳,销路极好。  相似文献   

7.
名茶评比是我国茶行业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年,在我国各地,都开展不同规模的名茶评比,受到很多茶企业及消费者的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名茶评比的由来、概念及评比过程,分析名茶评比的现状、优势及不足,提出名茶评比的发展建议,让名茶评比更好地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岳阳县黄沙街茶场“洞庭春”名茶的现状和发展优势,以及开发“洞庭春”名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苍南翠龙     
苍南翠龙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达400m以上的苍南县五凤乡五岱山上,是县农业局于1996年创制的名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甘甜,汤色翠绿明亮,叶底成朵嫩绿明亮。1999年产量为15t,产值为200多万元。该茶在浙江省第13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在’99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上荣获国际名茶金奖。现将其采制工艺介绍如下: 1.鲜时采摘苍南翠龙茶鲜叶原料采于当地群体种茶园或不带茸毛的早芽良种茶园,如龙井43、乌牛早等。春分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按不…  相似文献   

10.
名茶与茶文化产业是相互关联的。随着产业文化化与文化产业化的交叉推进,以名茶为引擎的茶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深入分析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条件,明确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发展引擎和作用,对于发挥我国名茶资源以及名茶文化的双重优势,推动新型的茶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名茶与茶文化产业的关联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茶与茶文化产业是相互关联的。随着产业文化化与文化产业化的交叉推进,以名茶为引擎的茶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深入分析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条件,明确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发展引擎和作用,以于发挥我国名茶资源以及名茶文化的双重优势。推动新型的茶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产业现状 浙江温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已有16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前,温州茶叶主产“温炒青”,是浙江绿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相继开发了永嘉乌牛早、泰顺三杯香、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苍南翠龙,挖掘恢复了历史名茶乐清雁荡毛峰、文成刘基贡茶,形成了在全省独具特色的温州早茶,温州茶区被省农业厅定为浙南早茶优势产业带,奠定了“浙江茶叶第一早”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嫁接对茶树新梢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云南大叶种为砧木,乌牛早和浙农113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并与同期移栽的乌牛早和浙农113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嫁接对该2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的明显影响,氨基酸和咖啡因含量增加;茶多酚和主要儿茶类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吴步畅  庞英华 《茶叶》2009,35(4):221-223
针对传统名茶生产领域依然存在的“群体种论”,笔者以“浙农113”在径山茶质量评比(茶王赛)中“三连冠”为例证,强调种质是名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种质只有用无性繁殖的途径得以固定。笔者进一步强调,传统名茶产区更需要推广无性系良种,理由有四:一是扩大产区条件下保持质量的需要;二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三是机械化、标准化的需要;四是调节洪峰、延长季节、稳定质量、提高效益的需要。最后提出了两条建议:1、今后的茶树育种要以优质为主攻方向;2、在“优质型”稀缺情况下应考虑“组合”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开荣 《茶叶》2001,27(2):6-8,15
“九五”宁波茶业取得四方面成就:名茶名牌得到确立;效益型茶业结构形成:名优茶机制和机采位居全国前列;产业体系初见成效。五年内茶叶总产值比上期增长30%。在回顾经验基础上对培育宁波茶业的优势,从茶园种质水平、茶类质量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和产业整体水平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茶业》2000,(2):8-10
凤凰镇地处潮安县北部山区,东临饶平,北连大埔,西界丰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 31800多人。是驰名中外的名茶产区。八十年代初期,镇委、镇政府根据本地山区的实际,制订出“耕地茶园化,建设专业镇”的发展战略。九十年代初期,镇委、镇政府根据市场的要求,又及时提出了“茶园单丛化,单丛名优化”的号召。使全镇的茶叶生产又上一个新台阶。凤凰茶多次在各级名茶评比中获得殊荣,如:1986年获商业部在福州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第一名;1989年获农业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第一名;1990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2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使全市的特早发芽品种茶园遭受严重雪冻,致使"明前"西湖龙井等名茶大幅度减产,茶农经济损失惨重。掌握茶树冻害的成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发展杭州早市名优茶具有重要的意义。1茶树雪(霜)冻害的原因1997年,由于出现暖冬现象,加之雨水丰足,杭州茶区近年来又扩大了早生种栽培面积发展早市名优茶,一些肥培管理水平较高,小气候条件优越的早逢春、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种菜园,开采期日趋提前,如淳安县茶树良种场,临近千岛湖区,1998年2月21日就开采千岛玉叶等名茶;3月15日后,全市茶区陆续开采。茶…  相似文献   

18.
岳西翠兰是岳西县农业局在地方名茶“小兰花”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创制成的新名茶。1983年,在地区名茶评比中一举夺魁。翌年再列榜首。1985年又获地区名茶评比第1名;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茶;在南京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全国十一大新名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岳西县的茶叶生产。岳西翠兰的品质特点:外形犹如兰花,色泽翠绿显毫;清香高长、浓烈;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柔软。本文着重论述其品质成因。1自然条件为岳西翠兰的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1.1自然条件(1)地理岳西县介于东经115°’50…  相似文献   

19.
一尖春茶     
一尖春茶是江西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名茶,产于风景秀丽的庐山南山茶区。该茶区远离都市,古树参天,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茶园终年云雾缭绕,土壤有机质丰富。优越而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无污染且优异的茶叶天然品质,该所科技人员又从工艺着手,经过反复试验,创制了独具风格的一尖春茶。该茶形似兰花,色泽翠绿显毫;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回甘;芽叶相依,叶底嫩绿匀齐。1995年在九江市名茶评比中获得第1名;1997年获江西省“优质名茶”称号;1999年获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银奖。产品在1995年投放市场以来,深…  相似文献   

20.
浙江茶情(2)     
陆德彪 《茶叶》2001,27(2):57-58
一、“会稽杯”全省精品名茶展示为充分展示20多年来名茶开发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推进浙江名茶二次创业,由浙江省农业厅主办的“会稽杯”浙江省精品名茶展示会于4月20日在杭州隆重举行,来自全省10个市60多个产茶县(市、区)近100家单位选送的120余只精品名茶参加了现场展示。省政协主席刘枫、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省人大副主任孔祥有、副省长章猛进以及王家杨、许行贯等省领导出席会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省府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及财政、人事、科技、技术监督等省政府职能厅(局)负责人,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博物馆、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大学农学院、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负责人,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朋友,在杭近20家主要茶馆负责人,省内各产茶县(市。区)的领导、业务部门及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委副书记周国富作了重要讲话;省农业厅赵宗英厅长作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浙江名茶二次创业”的主题报告;浙江大学刘祖生教授就科技兴茶作了专题发言;绍兴县、武义县、新昌县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有机茶开发和无公害茶生产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周国富在充分肯定我省名茶开发取得的成就后指出,浙江名茶开发要立足市场,注重文化,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茶。要在充分发挥我省茶叶生产得天独厚优势的基础上,创出特色名牌,用科技提升品质,以宣传提高知名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浙江茶业推向新高度。 通过专家评比,贡牌龙井、径山茶、雪水云绿、千岛玉叶。千岛很珍、大佛龙井、越乡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