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柑桔品种[Cleopatramandarin(CM)和Swinglecitrumelo(SC)]的小苗为试验材料,应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pH值(pH4.5~7.5)范围内和不同铜离子浓度(0.1~20.0μmolL-1)条件下,柑桔小苗的营养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pH值条件下,随着营养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两个品种柑桔体内积累的铜亦呈线性增加(r=0.86~0.96),而小苗对常量元素(磷、钾、钙、镁)的吸收以及小苗的生长量却大大地下降,其相关性达P=0.01的显著水平(r=0.77~0.99)。当营养液中铜离子浓度≥0.1μmolL-1就对柑桔小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干扰小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及NH4+/NO3-配比对巴西橡胶树花药苗生长、氮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橡胶花药苗茎秆、叶、地上部及单株总干重、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均相应升高,其中粗根、茎秆、叶片含氮量、单株吸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株高、茎粗、细根干重、叶片光合速率先增后减,且以8 mmol/L氮水平时最大;低氮水平下细根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高。不同NH4+/NO3-配比试验中,纯NH4+营养下小苗各部位氮含量、氮积累量最高(除细根和叶柄氮积累量);NH4+/NO3-为75/25时,小苗株高、茎粗、叶柄、叶片、植株地上部及株干重最大,NH4+/NO3-为50/50时,小苗细根干重、茎秆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最大,且显著大于纯NO3-营养处理;而NH4+/NO3- 50/50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除细根和茎秆N含量);纯NO3-营养下小苗细根NR活性最高,但生长最弱。结果说明橡胶花药苗不适宜于纯NO3-环境,而适宜于纯NH4+及NH4+/NO3-混合营养,其适宜水平为8 mmol/L和NH4+/NO3-50/50。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为材料探讨其抗旱性,通过形态学指标:株高胁迫指数、干物质胁迫指数、根数、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根的总吸收面积、根的活跃吸收面积及根冠比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的分析、灰色系统分析,表明根干质量、干物质胁迫系数、单株叶面积、根冠比、根体积与抗旱指数关系较密切。研究表明,毛状根再生植株由于强大的根系,即使在水分胁迫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根源水分信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贵州山区超级稻不同秧龄移栽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高酿镇超级杂交水稻准两优527、陆两优106和黔优88的大田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秧龄移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两优527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的最佳积温3400℃·d左右、光照750h左右;陆两优106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的最佳积温3200℃·d左右、光照700h左右;黔优88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的最佳积温3700℃·d左右、光照800h左右。三个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平均单产均超过800kg/667m^2,准两优527的产量最高,陆两优106次之,黔优88最小,均达到高产要求;超级稻采用小苗移栽方法,使其生育期长(较中苗移栽长6~10d),增加有效积温、光照的累积,有利于超级稻生长发育,所以,采用小苗移栽的产量比中苗移栽的高123.0~339.3kg/hm^2,尤以陆两优106品种增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超级稻品种在贵州山区的合理布局和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蔗茎秆在光刃刀片切割下根茬破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蔗根茬破坏情况影响到宿根质量。该文在自制的单圆盘根切器试验台上采用光刃刀片,对影响根茬破坏的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根茬破坏程度可分为无破损、轻微蔗皮破损、严重蔗皮破损、轻微劈裂、劈裂和爆裂等6个等级,将轻微劈裂、劈裂和爆裂定义为严重破损。在该文的试验条件下,轻微蔗皮破损和严重蔗皮破损是不可避免的。切割速度对根茬破坏影响最大,速度越高,根茬严重破损率越低。其次是根切器与甘蔗相对位置和前进速度对严重破损率的影响。最优的参数组合是:切割速度26.39 m/s,甘蔗处于上位,前进速度0.546 m/s。在该参数下严重破损率为0,严重蔗皮破损率为55%,轻微蔗皮破损率为20%,无破损率为25%。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稻汕优桂 99、博优 64为供试材料 ,研究了旱育小苗秧与常规育秧在某些农艺性状及产量效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旱育小苗秧与常规育秧相比 ,旱育小苗秧具有早生快发、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长势强、分蘖早、低位蘖多、有效穗多、结实率高、能提早抽穗、增产效果显著并具有省种、省工、省水、抗寒力强 ,利于抢季节 ,利于集约化育秧等优点 ,是一项值得应用推广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稻生长状态的影响。一般来说,水稻生长旺盛的时候,水稻根系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竞争营养元素,导致水稻根际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在水稻生长周期内,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不一致。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C、磷酸酶、脲酶、总蛋白和总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后期,4次施氮全部完成后,施氮与不施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大花月季绯扇和粉扇2个品种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嫩枝扦插,在全光喷雾条件下,采用浓度为30、50、70 mg/L的IBA分别处理插穗20、40、60 min。结果表明,当用浓度为30 mg/L的IBA处理40 min时,绯扇和粉扇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最高,生根率分别为93.7%、94.9%,平均根数分别为9.8、10.2条,且根系发达健壮,移栽后小苗叶色深绿,生长旺盛,成活率高达100%。当IBA浓度为70 mg/L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且处理时间越长对不定根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通气泵对营养液通气以提高营养液中溶解氧量,研究通气对水培小天使、芦荟、金琥、山海带4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会改变植物不同范围直径根在根系中所占的比例,进而增大根总长、根表面积,促进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传统的烤烟栽培技术,膜下栽培技术具有很多优势,这种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分析烤烟膜下小苗栽培技术的优势,然后分析利用这种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可以为小苗膜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循环荷载对3种典型灌木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明确疲劳作用后灌木根系固土效能的变化,为半干旱矿区生态修复和侵蚀防控过程中的植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北沙柳、小叶锦鸡儿和沙棘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对2~4 mm根径范围内的直根及侧根分支处施加轻度和重度循环荷载,分析疲劳前后根系抗拉力和抗拉强度的变化。 [结果] ①3种灌木根生物量、累计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种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北沙柳>小叶锦鸡儿>沙棘,且根生物量和根体积均主要分布于0-10 cm的表层土体,所占比例平均为38.5%和35.3%,累计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主要分布于10-20 cm的浅层土体,所占比例平均为30.1%和29.8%。 ②3种灌木直根在疲劳前后抗拉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均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且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表现为:小叶锦鸡儿>北沙柳>沙棘,根系疲劳可显著提升直根抗拉性能。 ③3种灌木侧根分支处在疲劳前后抗拉力与抗拉强度随根径的变化与直根相似,疲劳前小叶锦鸡儿抗拉力最大,北沙柳次之,沙棘最低,但疲劳后却表现为:沙柳>小叶锦鸡儿>沙棘,根系疲劳可显著提升北沙柳和沙棘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学性能,却会降低小叶锦鸡儿抗拉能力。 [结论] 在风蚀环境中,北沙柳根系在侵蚀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抗拉性能,可发挥稳定的固土抗蚀效能,应作为半干旱矿区植被重建的优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12.
用马尾松成林的鲜叶、枯落叶、腐叶、活根、腐根及表土的水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上述6种侵提液处理与蒸馏水处理相比较,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胚根生长和一年生苗木外生菌根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除鲜叶外,其他5种浸提液对马尾松一年生苗木高生长、主根长及鲜、干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鲜时浸提液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抑制作用强弱的顺序是:土壤或腐叶>腐根>活根>枯落叶>鲜叶。这表明马尾松的叶、根组织及其残体含有对本种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存在,因而产生自毒作用。土壤是马尾松叶、根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及其残体在分解中产生的植物毒素的积聚场所,所以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作物根际环境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根垫法研究了玉米、大豆和小麦根际环境对污灌土壤中铜、镉、铅、锌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交换态铜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态金属则表现为减少趋势,有机态几无变化。形态变化的幅度与植物种类有关,其中大豆根际土壤中金属形态的变化比小麦和玉米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20~50mg/L的PP333浸种,能抑制小麦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与呼吸速率,减慢萌发速度。但不影响最终的发芽率,反而使发芽更整齐。PP333浸种明显促进小麦壮苗的培育,表现在:第一,植株矮化,叶片短小、肥厚;第二,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第三,根系粗壮,支根多,根重增加,根的干物质累积提高;第四,叶片与根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叶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第五,分蘖率提高。但不同浓度PP333对小麦幼苗根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两重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和小麦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水稻和小麦的根际效应及其对土壤功能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利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典型乌栅土壤,同时分别设置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活性组分含量、脱氢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的差异,研究植稻和植麦土壤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主要细菌种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脱氢酶活性(DHA)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细菌阿尔法(Alpha)多样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稻各指标根际效应(DOC:2.07%,MBC:8.61%,DHA:41.11%,DON:61.07%, Chao1指数:7.62%)均小于小麦对应指标的根际效应(DOC:3.37%,MBC:22.62%,DHA:44.48%,DON:71.43%,Chao1指数:16.59%);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分布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水稻。以上结果表明,与旱作小麦相比,水稻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较小,水稻根际效应较小,有利于光合碳及土壤养分的运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非根际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结果从新的角度阐释了根际效应及其对稻麦轮作土壤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同一品种、相同苗龄、同季定植的裸根苗直栽和营养袋大苗无伤根带土定植的甜橙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营养袋大苗无伤根带土定植消除了缓苗期,大幅度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滴灌对北京市大兴区林场5—6年生欧美107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影响,为干旱沙地条件下营建人工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根钻取样法,对比滴灌和常规灌溉条件下细根生物量在不同方向、不同水平距离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差异。[结果] 滴灌没有改变细根的空间分布格局,细根在水平方向的距树干50 cm内,垂直方向的0—40 cm土层集中分布,不同方向的细根分布表现为:株间>对角>行间。滴灌对细根生长和分布的影响受滴灌后形成的湿润带范围影响,株间方向细根生物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特征与对角和行间方向差异明显,湿润带范围内细根生物量均与常规灌溉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滴灌条件下的杨树人工林较常规灌溉有更多的细根分布,可以更充分利用地下资源,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栽培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参种苗大小参差不齐,为了探明种苗大小对其成药特性的影响,将种苗分为大苗(BS)、中苗(MS)、小苗(SS)和特小苗(SLS),并进行全程有机肥栽培,系统比较各级种苗的成药产量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种苗返青后阶段性异速生长趋势明显,种苗越大返青越早,前期长势越强中后期减弱越明显,侧根数显著增加,根显著伸长,根含水量高,发病率越高;而种苗越小返青率越低,但返青株抗病性越强,成活率越高,前期长势弱但中后期加快。不同大小种苗的成药株个体和群体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平均鲜药材产量MS组最高(8225.1 kg·hm~(-2)), SS组次之(8125.0 kg·hm~(-2)),较BS组分别提高23.4%和21.9%,较SLS组分别提高45.2%和43.4%;平均干药材产量SS组最高(2938.1 kg·hm~(-2)), MS组次之(2681.1 kg·hm~(-2)),较BS组分别提高37.8%和25.7%,较SLS组分别提高53.6%和40.1%。各级种苗成药根发病率差异性虽不显著,但发病程度差异性极显著, MS和BS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66%和2.93%,均较SLS (1.32%)和SS (0.97%)极显著增大(P0.01)。综评指数排序为SS (0.734)SLS (0.636)MS (0.409)BS (0.282)。这说明有机栽培党参药材产出性能并不随种苗增大而提高,党参种苗可塑性强,在成药期建植策略不同,研究结果打破了对党参种苗选留的传统认知,建议生产上不盲目追求大苗,轻易淘汰特小苗,特小苗可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和生态防鸟虫提高返青率,大苗可适当降低移栽密度或搭架提高返青株成活率,有效提高党参的生态有机栽培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隆小华  刘兆普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179-182,186
试验采用温室水培试验的方法,系统评价了7个典型品种菊芋对0.15%,30%海水的响应,并对不同品种菊芋对海水处理响应的生理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15%和30%海水处理下地上部和根鲜重、干重、含水率较对照降低,30%海水处理下更显著,而地上部和根Na^+和Cl^-含量随海水浓度增加显著增加,在15%和30%海水处理下菊芋幼苗地上部和根K^+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菊芋幼苗地上部和根鲜重和干重与根部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和根鲜重与地上部和根部Cr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和根干重与地上部和根部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菊芋在海水处理下的表现分为3种类型:高度耐海水型、中度耐海水型和低度耐海水型。在评价不同基因型菊芋对海水的响应时,地上部和根鲜重、干重及含水率的下降幅度和Na^+、K^+和Cl^-含量可作为主要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渭北旱塬小麦根系的再生能力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的渭北旱塬所进行的试验表明:经历冬、春于旱危害的小麦,分布在耕层以内的密集的根都枯黄萎缩,根表皮细胞全部破皱剥落,完全丧失了吸收功能,只有输导组织仍然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