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了糙米中烯丙异噻唑的气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烯丙异噻唑在糙米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1,添加回收率在80%~91%之间,变异系数在1.9%~7.1%之间。  相似文献   

2.
烯丙异噻唑对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烯丙异噻唑对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马忠华周明国叶钟音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病虫监测与治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APREIIMINARYSTUDYONANTIFUNGALACTIVITYOFPROBENAZOLEAGAINSTPYRI...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烯丙苯噻唑的气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以田间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烯丙苯噻唑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明确了烯丙苯噻唑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得出烯丙苯噻唑在水稻植株上的半衰期是2.4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0.8d。  相似文献   

4.
0前言烯丙异噻唑(3-烯丙氧基-1,2-苯并异噻唑-1,1-二氧化物)是一种水稻病害防治药剂,为探索水稻移栽田施用不同剂量烯丙异噻唑毒土法对水稻的安全性及不同处理烯丙异噻唑对水稻移栽田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基本情况试验在前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进行,地势平坦。其他管理同常规,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适宜,稻瘟病发病轻微。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向电泳分析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的蛋白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分析了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所得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8.0.1软件进行分析,在诱导4d的双向电泳图谱上找到了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选取其中3个进行质谱(MALDI-TOF-MS)分析,将所得肽段序列在数据库搜索比对后,找到了相匹配的蛋白,它们分别具有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苏氨酸肽链内切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这些蛋白可能通过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启动泛肽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的活化来参与植物的诱导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6.26%,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水稻分蘖期和破口初期喷雾剂量)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2.05%、71.64%。  相似文献   

7.
杀虫单在土壤及水稻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一种通过衍生化反应和气相色谱检测来测定土壤及水稻样品中杀虫单残留的方法.样品中杀虫单在碱性条件下经水解反应生成沙蚕毒素,经乙醚萃取,通过液-液分配进行净化,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沙蚕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测定土壤、植株、糙米、谷壳样品中杀虫单残留量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0.002,0.01,0.005 mg/kg.方法添加回收率范围在81%~106%之间.  相似文献   

8.
8%好米得颗粒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好米得颗粒剂(有效成分:烯丙异噻唑)由日本明治制果株式会社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杀菌剂,即抗病激活剂。该药剂本身无杀菌活性,但可通过提高作物的免疫力抗御病害。对无致病性微生物和温血动物低毒、安全,属于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为了探索该药剂在秧田和本田施用对水稻生育期间的稻瘟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同时评价药剂的安全性、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及防治方法,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稻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基因OsAOS1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酸(Jasmonate,JA)为植物病虫害抗性反应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茉莉酸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已知水稻AOS基因家族包括4个成员,Os-AOS1~OsAOS4。已有研究表明,水稻OsAOS2基因的过量表达提高了内源PR1基因的表达、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本研究分析了OsAOS1基因表达的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以及外源JA处理对OsAOS1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了OsAOS1基因在调控内源PR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OsAOS1基因表达的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不同于OsAOS2基因;外源JA处理诱导OsAOS1基因的瞬时表达,然而OsAOS2基因的诱导表达延迟;OsAOS1过量表达抑制烟草中内源PR1基因的表达。据此推测OsAOS1基因可能不参与依赖于PR1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0.
对稻田土、稻田水、稻米、稻壳、稻秆中苄嘧磺隆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浓度0.01~0.50mg/kg时,回收率在80.91%~104.69%,变异系数在1.54%~9.36%。均在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所允许范围内,说明所选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苄嘧磺隆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与检测。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中青枯灵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青枯灵的环境安全性及指导科学合理使用青枯灵,建立了青枯灵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水稻土壤、稻壳、稻草、糙米、植株中青枯灵残留量采用甲醇∶水混合液提取,采用三氯甲烷萃取(稻田水直接用三氯甲烷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淋出液经浓缩后再用甲醇定容,HPLC检测.当添加0.05~5.0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79.23%~103.19%,变异系数为1.51%~9.33%.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82×10─10g,稻田水、土壤、糙米、稻壳、稻草、植株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mg/L,0.005,0.01,0.03,0.03,0.03mg/kg.  相似文献   

12.
梁睿  岳永德  汤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57-5158,5188
对氯苯嘧啶醇在苹果中残留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绘制了质量控制图,结果表明,在0.3 mg/kg的添加水平下准确度分析和精密度分析均处于控制状态,分析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吉林省砂壤水稻土进行镍(NiSO4·6H2O)的不同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和残留规律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对水稻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水稻分蘖,使产量下降。土壤投加镍60-240mg/kg条件下,可使水稻减产5%-25%。水稻各器官镍累积量随土壤投加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糙米,发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用0.005mol/LDTPA提取土壤中有效态镍能很好地体现水稻各器官对土壤镍的吸收关系。以减产10%为依据,确定了在该土壤中镍的毒性临界值为143·1mg/kg(全量)和9.0mg/kg(0.005mo1/LDTPA提取量)  相似文献   

14.
对综合防治水稻螟虫多年来所采用的措施,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数学模型化处理.排序评分结果表明:农业防治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好,其次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再次是物理防治和人工防治.这种效果与实践中的体会趋于一致,说明层次分析有助于对综合防治措施方案进行优化评判,从质、量两方面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分析方法对香米香气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柱吸附法(XAD-4)对香米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DE法操作方便,能较多地收集到醛类香气物质,并收集到香米香气的特征物质2-乙酰基吡咯啉,香气物质中小分子化合物偏少;柱吸附法能弥补SDE法一些缺陷,所收集的香气成分更均衡,但吸附剂的处理较为困难。因此,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更完整地反映香米香气组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Zobax SIL色谱柱建立以正己烷;异丙醇(95:5)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卫福杀菌剂在水稻苗期植株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卫福在土壤、植株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萎锈灵85.62%-88.20%、85.72%-91.20%,福美双85.92%-90.90%、85.96%-93.60%。卫福在土壤中半衰期(t1/2)萎锈灵为3.7-4.6d,福美双为6.0-7.3d;卫福在水稻移栽前苗床土和稻苗中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自制的民间传统保健黄酒成分进行检测,确定了影响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成因,并采取各种澄清剂来提高此种黄酒的澄清度和非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影响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其次是微量的单宁;澄清剂皂土处理过的黄酒稳定性最好,其次为101澄清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摸清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地膜残留特征,制定符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措施。【方法】在内蒙古典型覆膜地块布设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和挖取样方的方法,对内蒙古2020年农田地膜残留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20年内蒙古农田平均地膜残留量101.7 kg/hm2,其中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平均地膜残留量127.66—145.8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盟市(p<0.05);鄂尔多斯市、兴安盟、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平均地膜残留量73.10—91.05 kg/hm2,显著高于乌兰察布市和通辽市(p<0.05);乌兰察布市平均地膜残留量44.20 kg/hm2,显著高于通辽市19.05 kg/hm2的地膜残留量(p<0.05)。农田地膜残留量随壤土、砂土、粘土变化显著增加(p<0.05)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覆膜年限增加,农田地膜残留量呈递增趋势,覆膜年限超过30年后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p<0.05),覆膜时长与农田地膜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0.01—0.02mm厚度地膜残留量虽显著低于0.004—0.01mm厚度地膜残留量(p<0.05),但其与地膜残留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量主要受土壤质地类型和覆膜年限影响。建议各盟市进一步加强地膜源头管控、推广地膜源头减量增效技术,每年开展地膜回收工作、加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多措并举构建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78份外引香稻品种、18份在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以及24份具有代表性的非香的广西地方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到100条多态性片段,每个引物可检测到3~1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6.25个。聚类结果表明:利用16个SSR标记可以明显地把香稻与非香稻品种聚类为2大类;在78份外引香稻种质中,在遗传距离分别为0.64和0.56处,43份和14份各自聚为一类,占73.1%,18份与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聚类,占23.1%,3份与非香的栽培稻品种聚为一类,占3.8%。不同类组香稻的Nei’s遗传距离估算表明,传统的南亚香稻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大于改良的南亚香稻,改良的南亚香稻的多样性又显著大于广西当前种植的香稻种质和广西代表性的非香稻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