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家沟是一条国内有名的严重泥石流沟,流域内有骨塌体52处,面积达24.3km^2,松散固体物质达13413万m^3,泥石流形条件极为优越,为了保护沿江农田,村镇,公路和上游武都县城的安全,根据泥石流的形成特点和成灾方式,该流域的泥石流防治采取了和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式程措施为主,拦挡与排导相结合,以拦为主的综合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何其修 《山地研究》1991,9(1):59-62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的发生与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而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给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带来了困难.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南地区某泥石流地区的降雨条件加以分析、研究,从降雨方面,给出该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对该泥石流沟的物源及该泥石流发生后的残留物质做颗粒试验,通过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颗粒级配方面,给出了该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并在最后给出了该论文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秦岭北坡、骊山、黄土台塬的高边地区,对当地的工厂、学校、城镇、居民点、道路和农田等,造成严重威胁,带来很大危害。普遍进行泥石流的调查研究,广泛开展造林种草和重视防治的建设,是西安地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中国泥石流危害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泥石流危害的县数,灾害泥石流发生的县次及主要的危害。结果是:1、我国有29个省(市)行政辖区,共有771个县(市)存在泥石流的危害,其中四川是全国各省区最多的省份;2、我国有92个县(市)级以上的城镇,存在泥石流的危害,其中四川占全国总数的40%;3、据本世纪(1901-1985)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灾害泥石流发生18县次,其中1901-1950年平均每年为10县次,1951-1986年平均每年为29县次,四川占全国平均数的50%以上;4、部分资料统计,泥石流造成年平均死亡人数,解放前117人,解放后179人。泥石流年平均毁坏房屋,解放前60多间,解放后1,590间。文中还讨论了泥石流对工矿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型统计处理软件 SPSS探讨泥石流沟沟床比降的特点。对随机抽取的 10 0 0条泥石流沟的原始数据 ,给出沟床比降的基本参数及置信区间 ,确定沟床比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析了沟床比降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建立沟床比降与切割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流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尊兰  刘雷激 《山地研究》1997,15(4):293-295
根据水力学原理和古乡沟泥石流实测资料,结合试验数据,以计算分析,提出了泥石流流速Um=(KcKHc^3/4I^1/2)/nc。这个公式为整治古乡沟泥石流和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沟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8.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平一  罗德富 《山地研究》1997,15(4):296-299
1950年地震造成的大规模雪崩,冰崩及崩塌,堵塞古乡沟中游沟道,在降雨,气温及冰雪融水作用一,1953年溃决成特大冰川泥石流,流量达2.86万m^3/s。随着流域内补给物质的转移,古乡沟泥石流的规模,容重,暴发频率可能会减弱。  相似文献   

9.
论东川市水土流失,泥石流的危害和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982年赣中局部山区,暴雨引起大量崩山、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极其严重。受灾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要求科学技术指导,以便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一据井冈山麓的宁冈、莲花、永新等县的考察,崩山、滑坡和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暴发点多,破坏力大。宁冈县东上公社江山大队,1982年6月17日降雨318毫米,发生崩山滑坡408处,大量崩落物在洪水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容重为1.45吨/立方米的巨大泥石  相似文献   

11.
马槽沟泥石流防治工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槽沟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上游清水供给区面积占26%,中游断层破碎带面积占32%,下游黄土滑坡区面积占42%。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来自中下游。为一条多发性粘性泥石流沟,输入北峪河的泥砂量约占北峪河含砂量的1/4,对北峪河口的武都县城危胁很大。该沟中下游滑坡连接成片,但滑坡在沟岸的临空高度平均只有1.1米,最高者也不超过4.5米,而且滑坡轴线大体和沟槽垂直,有利于采用建坝拦淤以稳固滑坡的防治方案。为此,主沟布设了13座拦挡坝,现已完成7座,经过两年的洪水和泥石流考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泥石泥危害山区城镇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城镇在许多省区的山区都有,而以横断山区一带最为集中,近2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情发生,造成巨大的伤亡和损失,甚至毁坏部分城镇。泥石流危害山区城镇既和自然因素有关,又与人类活动密切联系。我国受害城镇多在高山峡谷区或沿地形高差大的山麓分布。历史上山区城镇发展还受人对自然灾害认识能力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受害城镇多数建在泥石流沟口的扇形地上,尽管多次受害却始终未能认识并解决好防避泥石流灾害这个重要问题;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山区开发和城乡建设发展很快,城镇规划和建设计划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跟不上需要,加之城市建设中对防灾问题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当而人为地加重了灾情。我们根据山区城镇处在泥石流扇形地上的位置,以及沟河关系、城镇布局等因素,对泥石流沟的危害性、危害类型和危险程度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这对城镇规划或制定防灾避难应急措施都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大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泥石流灾害调查,准确判定泥石流沟的危害性;编制泥石流综合治理规划,作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地开展综合治理;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促面。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泥石流沟防治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贺兰沟为一典型的泥石流沟,中华数千年的文化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保护区即位于贺兰沟沟口及洪积扇上,经常遭受泥石流的冲积、毁坏和磨损.针对贺兰沟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分析泥石流沟特征性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害设防与分区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避灾减灾与应急系统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以期有效解决泥石流对贺兰山岩画和古村落遗址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雅砻江一级支流子耳河左岸的田湾沟泥石流威胁着下游600m子耳河河口电站拟建地面厂房。通过调查,对形成田湾沟泥石流的活动性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该流域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为电站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北三眼峪泥汉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制的研究,阐述了该沟泥石流灾害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以拦挡工程为主,并结合泥石流停淤场,排导沟,防冲槛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建成后,年减灾和经济效益达314.5万元,泥石流变成一般挟沙洪水,其对县城的危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6.
野坝沟位于四川省境内,为大渡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历史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公路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遥感图像解译及现场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沟泥石流发生的特点,对泥石流的工程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沟是低频的中等易发泥石流,对大渡河和上下水库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一颗印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理县境内,具有典型泥石流沟谷特征,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大型泥石流."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形成了丰富的松散同体物源,同时导致沟谷流通区中出现多处堵塞,初步推测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通过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数据,获得地震前后沟谷的流域特征信息,对比分析地震前后沟谷内物源分布情况及稳定状况后,得出地震后沟谷内不稳定物源量增多,同时受震后堰塞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成倍增长等结论,这些将为合理评价地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文县关家沟泥石流综合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正涛  祁龙 《山地研究》1997,15(2):124-128
关家沟是一条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泥石流沟。对其需采用工程措施稳沟、拦挡泥沙、排导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单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以往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模糊数学、灰色理论和GIS技术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后的评价模型,在该模型中可以充分体现降雨作为激发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红椿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计算和数据归一化处理的方法,提出强度指数的概念,对泥石流风险计算公式进行了拓展,使其可以表征泥石流规模及可能破坏能力。同时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红椿沟泥石流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6h降雨量达到198.4mm及以上时红椿沟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为100%。日降雨量r=37.19mm,泥石流风险低;r=64.34mm,泥石流风险中;r=104.94mm,泥石流风险高;r=282.74mm,泥石流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