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牛蛙养殖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采卵与孵化 养殖牛蛙以土池为佳,产卵池应多种水草及大叶挺水植物,以吸引牛蛙前来产卵.在我国,牛蛙在 5~8月产卵,5~6月为产卵盛期.牛蛙可在成蛙饲养池中产卵,亲蛙雌雄比例为1 :1.繁殖季节产卵 池要绝对保持安静,以利牛蛙抱对产卵.牛蛙大都在凌晨产卵;产卵场所选择的水深多在0.5~0.8m、离 岸边1~1.5m左右处的浅水地带.在产卵季节应每天早晨到产卵池巡视,发现卵块立即取出,一般以产 卵后20~30分钟的时间内为好.采卵时,人下水用手捞卵,动作要轻,用脸盆盛卵块,缓慢移到孵化池. 要严格控制孵化密度,因为孵化密度与蝌蚪分养日期是密切相关的,其对成活率影响很大.孵化期间, 要避免胚胎受震动或搅动,刚孵出的蝌蚪靠头部吸盘吸附在水草或池壁上,长5~6mm,3~5天后,也 不及1cm,身细小柔弱,捕捞搬动不慎可造成大量死亡.所以仍需在孵化池中静养10天后,再移入蝌蚪 池饲养.初期可喂豆浆给蝌蚪.水温控制在25±3℃为宜,此时水中溶氧量可达3mg/L以上.  相似文献   

2.
林蛙解除冬眠,气温稳定通过10℃以后,开始取食。林蛙在一个饲养年度内,生长期(取食期)长,生长越快,加速了商品蛙出栏。但在气候条件方面必须具备二个资源,一是在蛙卵孵化期的10天左右和蝌蚪变态期的50天,共计60天左右的时间内,孵化池和蝌蚪饲养池水温不能超过  相似文献   

3.
大蟾蜍卵孵化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和蝌蚪成活率,将产出当天的大蟾蜍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别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体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光照周期设为14L∶10D。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孵化的蝌蚪在2 d之内全部死亡;温度对大蟾蜍卵孵化后3 d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F=55.592,df=4,N=50,p<0.000 1),大蟾蜍的卵孵化后3 d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算得的大蟾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0.35℃、68.64℃/d和0.15℃、69.29℃/d。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区中国林蛙野外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北长白山区中国林蛙野外封沟的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基本建设、蛙卵的收集及其野外孵化、蝌蚪与变态蝌蚪的饲养、变态幼蛙的管理、林中生活管理、成蛙的回捕与越冬。  相似文献   

5.
本人从蛙场选址、大棚建设、池水和温度调节、蝌蚪孵化和饲养、成蛙饵料、消毒等方面介绍了黑斑蛙反季节养殖技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黑斑蛙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使种蛙成批产卵,整齐一致,提高繁殖率,并有利于蛙卵的孵化和蝌蚪的培育,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目前常用的鱼用促性腺激素有LAH-A和HCG两种.单用和混合使用均可.体重150克以上的雌蛙,注射剂量为:LRH-A0.10~0.12毫克,雄蛙减半.进行皮下或腹腔注射(针头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刺伤内脏).蛙卵通常经8~15天便可孵化出蝌蚪.   ……  相似文献   

7.
在林蛙养殖过程中,孵化时期是关键,要掌握好技术环节,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和成活率,才能增加经济效益。一、修好产卵池和孵化池,及时收集卵团1.合理布局产卵池。一是在越冬池的周围,估计越冬林蛙的数量,修造多个面积较大的产卵池为宜。二是沿河流两岸,春季有水流过的沟膛修造,每间隔100~200米修一个产卵池为好。产卵池深度一般在20厘米,有10厘米深水层即可。  相似文献   

8.
正林蛙又称雪蛤,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经济附加值较高。现将林蛙饲养中的采卵与孵化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种采卵目前养蛙主要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购。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池、沼泽等静水区用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越早越好,因为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盐度常作为影响蝌蚪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之一.在实验室温度(23.1±2.0)℃环境下,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2种生长期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蝌蚪对水体盐度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水质下,处于25期牛蛙蝌蚪及五趾分化期牛蛙蝌蚪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41、5.44、5.50、5.37 g/L及12.56、10.48、7.67、4.09 g/L,安全值分别为1.18和2.19 g/L.在相同条件下,五趾分化期牛蛙蝌蚪比25期牛蛙蝌蚪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更强.建议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将25期牛蛙蝌蚪及五趾分化期牛蛙蝌蚪分池饲养,二者长期生存的安全盐度控制在1.3 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陈家明 《广西农学报》2009,24(6):56-57,61
以越南石龟为例,从亲龟的选择、投喂,养殖水位的调节,龟卵的收集,受精卵的筛选,卵化基质的要求,孵化箱的设计及受精卵的摆放、孵化方法等方面介绍石龟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一、池塘建设青蛙养殖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1.孵化池的建设。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2.养殖池的建设。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变化过程及蝌蚪饲养技术。[方法]采用模拟生境法,对粤北天井山林场棘胸蛙蝌蚪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发育状况,并与自然环境下的蝌蚪进行对比。[结果]蝌蚪从卵膜孵化后需31~32 d才进入胚后发育。蝌蚪胚后发育共需60~61 d,其中26~30期需12~17 d、31~37期需24~26 d、38~41期需9~13 d、42~46期需11~12 d。蝌蚪自孵化出膜经91~92 d可变态成幼蛙。经独立样本T检验,该试验饲养的蝌蚪与野外自然环境下相同分期的蝌蚪,头体长及全长总体平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模拟生境法,人工饲养的蝌蚪发育正常,饲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实施的技术,如何制作网箱、卵团孵化、蝌蚪养殖等技术,展示了网箱孵化养殖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3采卵和孵化管理 3.1采卵方法 湖南省5~8月为产卵季节.由于种蛙多喜欢在行人稀少,环境安静,有杂草的地方产卵,产卵活动多在半夜进行,黎明前为高峰.特别是第1天下雨,第2、3天慢慢转晴时是产卵高峰时间.所以,每天早晨都要到产卵池检查,发现卵块,立即捞出送孵化池,以防浮在池上的卵块被蛙或其它动物吞食.  相似文献   

15.
熊谱成 《农技服务》1997,(5):36-37,45
<正> 蝌蚪是美蛙的一个特殊生育阶段,它的习性不同于成蛙,而与鱼类相似,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因此,蝌蚪的饲养方法与鱼种的培育方法相似。提高美蛙蝌蚪成活率是饲养商品蛙的基础,也是养好美蛙的第二大关键。重点要抓好以下技术。 (一)蝌蚪池的建造 美蛙蝌蚪池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在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目前在1~1.5龄的蛙群中识别性别,非常困难.因此,无法实现单雌性养殖,只能雌雄混养,严重地影响中国林蛙养殖效益的提高.作者借鉴鱼类养殖的性别控制技术,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人工饲养的蛙群中,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1%,平均增加了36个百分点,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000~1250只蛙产1kg,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1kg,节省了大量的饲料,增加了蛙油产量,降低了成本,使经济效益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青蛙是我国有关部门1987年11月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大型食用蛙新品种.其特点是抗病力强,无冬眠,一年四季可饲养;适应性广,性情温和,不易受惊,不善跳跃,多爬行;无论丘陵、山区,还是平原,河流,池塘、屋前屋后挖池均可饲养;繁殖力强,蛙卵孵化率、蝌蚪成活率高,且肉质细嫩,因营养价值较全面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笔者阐述美国青蛙人工繁殖期饲养管理几个关键环节,供饲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产卵位点选择是雌性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产卵,以使后代的适合度达到最大.两栖动物产卵位点对后代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选取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峨眉树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试验,探究不同产卵位点(高或低)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峨眉树蛙产卵位点距离水面距离变异大(7.5~232.5cm,n=87),80.5%喜欢选择在距离水面30~180cm处产卵;高处的卵团窝卵数与低处没有显著差异,但高处卵团出膜蝌蚪和变态幼蛙的体型均显著大于低处.表明峨眉树蛙产卵位点选择对蝌蚪发育有一定影响,高处的卵较低处的卵孵化的后代具有更高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探讨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时间。[结果]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0℃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此时其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孵化时间较快,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加快,但孵化率与蝌蚪成活率明显下降。25℃下不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换箱孵化对黄沙鳖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 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