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我国林产天然食用色素研究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目前我国食用天然色素的使用情况、天然食用色素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对食用天然色素的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食用天然色素品质的改善等进行了讨论。文章也对食用天然色素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广东淮山(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先后经过热水和碱液浸提.所得多糖分别经过乙醇沉淀、脱脂、三氯乙酸(结合两次Sevage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Sephadex G-75柱层析.可得到经纸层析、旋光度测定、分子质量测定和定性化学反应鉴定为均一性的多糖DFPN-Ⅰ和DFPA-Ⅰ。DFPN-Ⅰ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糖基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1.26:1.00:2.87。DFPA-Ⅰ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结合糖醛酸含量测定)确定其糖基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摩尔比2.18:1.00:3.39:1.82。 相似文献
3.
4.
山西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蕴藏量较大,其中不少种类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但这些可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尚未被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据统计,山西目前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量只有蕴藏量的3%左右,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仍在沉睡或被践踏,使其年复一年地自生自灭,不能变为财富。由此,充分挖掘天然植物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茶皂素提取与精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并采取改进的胆甾醇纯化法,得到了精制茶皂素,40.0g油茶籽粉经脱油处理后用300mL无水乙醇提取。所得粗品经素氏抽提除杂并制得皂素-胆甾醇复合物(投料质量为比为胆甾醇:皂素=0.75:1)。以甲苯为溶剂再次索氏抽提分离该复合物,同时得到纯度为98.5%以上的茶皂素精品。 相似文献
6.
德钦天然侧柏群落结构与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德钦天然侧柏群落的结构与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组成该群落的种子植物种类计86种,隶属于38科、63属。其群落结构与植物区系特点为:(1)群落结构极为简单,不仅林木稀疏,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也很少。(2)区系分析显示,热带性质的科有9科,温带性质的科有8科,表现出热带性质的科与温带性质的科在该区域相互交融分布的状况;在属级组成中,温带性质的属有39属,占73.58%,表现出极强的温带性质;种级组成中,以中国特有分布种为主,占70.94%,其中又以西南分布为中心,且有中国特有分布的虎榛子属(Ostryopsis)及金铁锁属(Psammosilene)。 相似文献
7.
龙脑樟资源利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因其珍贵和稀少又称为"龙脑"。龙脑樟叶片精油中富含右旋龙脑,是目前最适合提取天然冰片的植物新资源。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本文主要从龙脑樟资源开发、人工繁殖、矮林作业技术、挥发油成分分析、天然冰片的提取纯化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龙脑樟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9.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内,设置4个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得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及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天然杜松林群落内,杜松地径较小,个体高峰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径级结构变化明显;旱榆多以幼苗的形式存在,地径范围在2.5cm以下。群落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属于不稳定型。2)乔木层高度级较低,而灌木层高度级较好。3)乔木层杜松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伴有均匀分布格局,旱榆种群则为聚集分布格局;灌木层优势种群小叶鼠李和土庄绣线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恢复发展阶段,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接骨木是在长白山区分布广泛的一种灌木树种,资源丰富,易于繁殖栽培。其果实油脂含量高,果油无毒、无害,可食用,也是药用及工业用原料;果皮中含有花色甙类物质,可做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尤溪县野生天然食用色素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天然食用色素植物21科24属37种。其中木本植物25种,草本植物12种。优势科有蔷薇科、杜鹃花科、葡萄科,优势属有悬钩子属、越桔属、葡萄属。可利用的部位有根、根茎、茎、叶、树皮、花、花瓣、果实、果皮、果汁及全草,以果实可利用的种类最多。染液的颜色有红色、紫红、橙红、黄色、橙黄、绿色、黑色、褐色、茶褐色、紫色、蓝色等多种,以红色素最多,其次为黄色素。黄栀子、龙葵、荩草、虎杖、姜黄、金樱子、商陆以及悬钩子属、葡萄属、越桔属、荚蒾属的种类在该区分布广、贮量大、利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研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杜鹃红山茶花辦为材料,对其花色色素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20%的乙醇、料液比1:5、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1h;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低pH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对整合剂、苯甲酸钠敏感;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维生素C具增色作用;金属离子Co2+,Cu2+,Mg2+,Ca2+,Zn2+,Mn2+,K+,Al3+,Sn2+等具增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以板栗壳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以乙醇溶液作溶剂直接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棕色素。探讨了各因素对板栗壳天然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在微波条件下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5g板栗壳粉在微波辐照时间13min、浸提温度75℃、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0(g:mL)的条件下得率为7.02%。通过对色素的定性实验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板栗壳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其对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pH值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