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不同玉米新品种田间抗蚜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自然感虫状态下,采用5点取样法记录玉米蚜虫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危害状况,对21个品种用蚜量比值法进行抗蚜性鉴定,对玉米蚜虫高峰期蚜量比值测定玉米抗蚜性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抗蚜性差异较大,金西南8号和陇玉1号为高抗品种,桂单203、青青601、珍禾978、周玉913、贝玉10、普玉3号、水金玉8号、云合2号为易感品种。玉米蚜虫天敌数量与玉米蚜虫口数变化规律出现相对一致性,玉米品种的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益害比随蚜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1999~2000年,对选育自交系及杂交组合,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受遗传因子和土壤带菌特性共同作用;抗性的遗传特点属核遗传,不受胞质基因控制;杂交种的抗性与双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5.
玉米禾螟(Chilo partellus)在玉米上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尤其在亚洲、非洲的炎热、潮湿地区更为严重。其危害形式主要是引起叶损伤、枯心、矮化、茎穿孔和茎破裂。在玉米作物种植较少或没有害虫防治措施的耕作条件下,由于这种害虫的危害造成低产。虽然在某些国家如肯尼亚常常通过施用杀虫剂来保护作物免遭害虫危害。但是如果不及时得以保护,一些感虫品种和杂交种会受到严重危害。此时抗性品种和杂交种在防虫上显示出较大的 相似文献
6.
7.
8.
玉米抗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几个遗传基础有限的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而进行品种更换是玉米病害有规律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在抗源鉴定、抗病遗传以及抗病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生产上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青枯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取材、育种方法、种质资源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把长期的种质资源拓宽与近期的抗病育种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防止玉米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是一个规模大、学科全、成就显著和影响大的国际研究机构,由洛克菲勒集团提供研究经费,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CIMMYT的玉米遗传育种领域有了很大的进展,它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研究及种质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开发应用种质,进行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从改良群体选择优良自交系,培育玉米优良品种。1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研究CIMMYT玉米研究的起始阶段,广泛收集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种质群体,根据生育期、籽粒色泽合成…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性研究,并对其产量损失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中感品种为鲁单981,病情指数为16.10,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express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was that the different corn inbred lines on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and corn gray leaf spot existed certain difference.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include 308,Liao122 and Xun92-6.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corn gray leaf spot include H21,478 and Xun92-6.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and corn gray leaf spot include Xun92-6,308 and 478.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和普通锈病的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61份玉米自交系大斑病和普通锈病的自然发病调查,以综合指数为依据,采用群体逐级分类法进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对大斑病表现抗病和免疫的自交系分别有7份和8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1.48%和13.11%;对锈病表现抗病和高抗(或免疫)的自交系分别有10份和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6.39%和9.84%,是西昌地区配制抗病杂交组合的适宜亲本。少数新选系对大斑病和锈病抗性表现较好,表明从西南高原玉米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抗病材料是可行的。高感和高抗型自交系也可作为玉米大斑病和普通锈病抗性机理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2015年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分析44个主栽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的抗性,明确聊城地区主栽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抗性差异明显,易感病品种偏多,为54.54%(高感品种占40.91%,感病品种占13.63%);较抗病品种占36.37%(高抗品种占22.73%,抗病品种占13.64%)。大量易感品种的推广是造成玉米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大力推广聊玉23、诺达1号、德单5号、登海605、鲁宁184等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感、抗近等基因系SNP基因芯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SNP基因芯片(56 110个SNP)对A619感、A619Ht3抗玉米大斑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显著SNP位点候选基因筛查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发现10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bin2.06、3.02/3.03、3.04、3.07、3.08、7.03和bin9.08,38个SNP被确定与大斑病抗性相关;挖掘出24个候选基因,通过注释发现,候选基因多与各种受体类酶活性、金属离子及能量的代谢和平衡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DNA分子标记是研究植物抗病基因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进展,主要包括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OTL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齐319与10个不同抗病水平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F_1及其与感病自交系丹340、龙抗11构建的F_2群体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鉴定,研究自交系齐319对灰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选用齐319作抗性亲本,由其组配杂交组合可明显降低灰斑病发病程度,除与高感材料组配外,均能使杂交组合抗病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利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齐319与龙抗11组配的后代群体符合B-2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与丹340组配后代群体符合B-1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利用齐319组配群体,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齐319均表现出2对主效抗性基因,在龙抗11背景下表现出的主基因遗传率更高,基因作用方式更简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