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素芬  杨新林 《农技服务》2011,28(10):1480-148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FY~2C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6月24~25日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发生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地在暴雨发生前积聚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中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小尺度的地形抬升为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触发条件;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能较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2014年5—9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青海省东北部10个自动气象站的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面气象要素特征、环流形势、云图TBB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主要集中在7—8月,以夜雨为主,16:00—24:00为主高峰;由副高压与高空槽形成的"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是出现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形势;短时强降水出现前1~3 h地面气压开始上升,气温下降,表现为地面冷高压影响特征。短时强降水出现时间落后于TBB最大值出现时间1~4 h。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和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详细地分析了2020年8月10日河北沧州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低涡的环流形势下,叠加不稳定层结和高低空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作为触发机制造成了这次局地暴雨过程;地面辐合线的生消和移动对局地暴雨的触发起到了重要作用,暴雨发生在地面辐合线的附近;降水前,850 hPa高度以下比湿较大,“上干冷、下暖湿”特征明显;T-log P图显示在对流发生前具有显著对流有效位能;回波基本上沿地面辐合线排列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还伴随回波单体的新生、发展、合并、减弱等过程;雷达剖面图分析得出回波强度在垂直方向发展比较均匀,强回波中心分布在6 km以下高度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1年-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韶关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日变化,上午甚少出现,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   

6.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为了掌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气候背景特征,加强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分析,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基于此,利用2003-2013年宿迁市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分析短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时际和强度特征,为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云图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09年7月20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伴有局地冰雹、雷暴和大风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造成的局地暴雨,降水持续时间短且集中.天气形势是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午后热对流造成的;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以及午后热力抬升共同触发.Tlogp图反映上干下湿...  相似文献   

9.
根据Micaps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2021年8月10日吉林省中部地区产生的一次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和触发机制,此次过程是高空低槽、低层低涡共同影响,地面中部地区多条辐合线触发的强对流过程,具有局地性强、尺度小等特点。雷达资料表现为:强回波分散对流单体,质心较低且接地,是典型强降水回波特征;VIL值的跃增与下降有助于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同时,冷池特征的出现对超强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天福  刘鹏  唐燕  付显容 《农技服务》2012,29(4):482-48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等资料,对2010年8月15~16日贵州强降水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前24 h是由于位于盆地东北部低槽向南摆动诱发的对流云团、回波向南移动,形成贵州西北部区域对流性暴雨,具有突发性;后24 h是贵州典型的低槽、切变型暴雨,但588高压(312高压)体内低槽、切变完整南压影响贵州大部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江苏沿江地区一次雷雨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热动力因子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此次雷暴大风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天气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前倾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冷暖空气交汇导致不稳定能量触发;大的CAPE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与能量条件;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的配置为雷暴大风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VIL值达到最大后快速减小对雷暴大风灾害的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1—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瀛汶河流域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9~2014年5~9月份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该流域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了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信息。结果表明,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局地性强,对暴雨的贡献较大,从西南部平原到东北部山区呈递增趋势。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年际频次变化大,集中出现在7~8月份,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期。该流域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明显,一日中有傍晚和清晨两个峰值,夜雨特征突出。流域内山区的短时强降水多在午后到夜间形成,且频次多,强度大;平原区多在夜间和早晨形成,频次少,强度小,山区傍晚的短时强降水峰值比平原提前1 h。由强对流系统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过程,高空冷空气、低层暖湿输送等热力条件较好,持续时间短;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动力和水汽条件好,持续时间长,容易诱发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北省区域气象站和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资料进一步分析了西南急流对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且后半夜(02:00~08:00)居多;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分别位于洪湖、咸宁、黄冈一线,鹤峰以及潜江、仙桃至蔡甸一线,3小时雨量≥100 mm区域主要出现在荆州南部、潜江附近和咸宁南部;4次暴雨过程均有低空西南急流相配合,急流核主要位于江西和湖南,当急流核中心位置偏东时(江西省内),有利于湖北省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盘锦地区2007—2011年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盘锦短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以及强度、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盘锦市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集中发生在5—9月,7月发生频次最多,其次为8月,最少的是10月;盘锦市短时强降水一般符合降水强度越强出现频次越小的规律,但40~50 mm/h降水出现的频次略高于30~40 mm/h降水等级出现的频次;盘锦短时强降水频次空间分布不均,中部、南部地区频次较少,西北部、东南部频次较多。  相似文献   

16.
2021年6月11日江西省上饶市南部出现了一次局地性强降水天气,造成了该地区出现城市内涝、农田被淹、房屋毁损等灾情。此次致强降水天气出现在副高控制的背景下,700 hPa和850 hPa风场较弱,边界层存在弱辐合线,整层湿度条件较好。从雷达探测结果来看,导致灾害性短时强降水的回波主要为团状对流单体,对流云系中心强度强、持续时间长是造成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从雷达的偏振量特征来看,回波云团主要由高浓度的大水滴组成,ZDR和KDP参数能较好地反映云团内部的雨滴形态和分布特征;CC和HCL产品则由于雷达波束的阻挡,在判定降水粒子相态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阜新地区61个自动气象站2015—2020年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对阜新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短时强降水日2017年偏多,其余年份较为平均,月变化呈显著单峰型特征,峰值在8月;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短时强降水,具有局地性强的特点;短时强水个例年分布较为平均,降水量R主要以20 mm≤R≤3...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江永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逐小时雨量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提供的高空、地面天气图,分析了江永县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的年变化、月变化、时段分布和极值分布特征,并总结了近40年造成江永县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和环境物理量,以此了解江永县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影响系统等,为对其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2022年6月21日多伦县的天气实况,并利用天气形势、地面观测及锡林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图特征、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多伦县地区预报夏季短时强降水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