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的实现,其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荔波县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本文介绍了荔波县的自然概况,分析了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提出了加快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荔波县乃至黔南州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把荼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是当前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荼文化的双赢策略.恩施州民族茶文化资源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彩多姿的民族茶文化,丰富的民族茶文化渊源,绝无仅有的富硒茶文化以及花色繁多、考究的制茶工艺.把这些特色荼文化融入观光旅游,提炼特色鲜明的体验式茶文化旅游主题,营造特色茶文化旅游氛围,是旅游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结合具有双向互利性,两者结合能够极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及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许多人的打卡地,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非常巨大的机遇,充分利用其“民族文化资源”、“人文风俗习惯”、“民族特色”、“优越的自然景观”等特点,能极大的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州用茶历史悠久,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全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贵州作为山 地省份,不同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其间,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用茶习俗与文化,随着农业产 业融合发展,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兴起,利用好贵州茶与民族茶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新的课题,本文 针对贵州民族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对民族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思考,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作为位于该地区门户的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事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简述建立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必须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旅游开发是整个茶叶产业系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可从本质上提升茶产业的价值。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对茶文化生态园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对其建设原则、旅游开发价值、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国栋 《农业考古》2020,(2):95-101
西藏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其茶园面积也在快速增加,茶产业正快速发展。目前,从“人-经济-社会”的三维角度看,西藏茶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但却十分必要。其必要性来自于更宏大的机制。本文核心脉络是从西藏茶及其文化的的生态性、文化性、产业性,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与功能性分析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西藏文化产业“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解读,并引出关于对人类社会的“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机制的讨论。本文认为:西藏茶及其文化具备生态基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茶叶在西藏的出现是人与生态环境博弈的重要结果、茶叶在西藏的使用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西藏的茶叶贸易受生态性的制约;西藏茶文化与产业结合形成茶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中,生态是吸引力与基础,文化是精华与“密码”,而旅游则是纽带与筋骨,西藏茶文化产业是对“生态+文化+旅游”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一项较好的检验;三个主要维度的讨论肯定了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在该理论模型中的功能与发展路径;推进西藏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符合“美丽西藏”建设范畴,而且从“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看,它也是“美丽西藏”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活力;该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呼唤着关注人类社会终极方向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茶文化有很多靓丽之处吸引着广大游客,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普及。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茶产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历史遗迹、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道茶艺以及各地区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参观点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由于其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因此,被视作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婺源被誉为我国最美丽的乡村,并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底蕴,发展旅游得天独厚。婺源茶文化旅游作为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对游客颇具吸引力,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前景广阔。"和解"心理下茶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然而婺源茶文化自身存在一定的劣势也制约着旅游的发展。本文对婺源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挑战、机遇进行分析,并提出茶文化旅游拓展和营销的建议,从而确保婺源茶文化有效传承,促进茶文化旅游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2.
石芬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8-1291
借助公共管理学、旅游学、品牌学、茶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运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文化旅游视角对红安县茶业品牌的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的对策,结合红色旅游文化进行茶叶品牌形象设计、结合生态旅游进行品牌生产基地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培植茶业品牌笼头企业、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旅游产品加工研制、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业品牌宣传与营销、制定激励政策增加茶业品牌开发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3.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时琴  廖凤林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71-374,376
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国际性和拥有美学价值、保健实用价值、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化资源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目前在贵州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很多方面都有待深入,如:基础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茶企业规模的弱小、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茶产业文化影响淡弱、品牌宣传力度不强、品种繁杂、缺乏支柱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人才匮乏等。该文针对这些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合理开发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以实现贵州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木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8-189
分析了英德市红茶文化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介绍了英德市旅游发展概况,认为英德市红茶文化与其旅游业耦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助推红茶文化与旅游业相协调发展、茶园融入文化体验型旅游元素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茶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路径,强调科学规划、建设品牌形象、创新旅游观光元素、提升红茶文化内涵与层次。旨在探索英德市茶叶及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推进英德市旅游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薇  张朝君  莫晓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47-15248,15263
研究综合分析了石阡县的区域位置、地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指出石阡县拥有气候、森林、温泉、文化遗产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当前县城内城市景观存在的,如城市规划缺乏整体性、山水资源利用不足、历史遗迹及周边建筑缺乏统一性以及城市绿化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旅游的最大障碍。通过实地调查,针对石阡县城当前城市景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街道绿化、温泉景区、老城住宅区以及沿河绿化景区改造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为该县今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燕  韦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72-14375,14482
通过对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和其他发展条件等的分析,对比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并从合作意识、政府主导、旅游设施、旅游市场,旅游品牌、旅游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正在成长为一种极富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形式.黄山市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但仍然存在游客对茶文化认知度不高、茶农及茶艺工作者与旅游活动的契合度不够、旅游购茶乱象丛生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从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加强茶文化的作用、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做好利益分配、进行关联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推动黄山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古镇的发展现状,从当地传统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镇在修复开发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民俗文化传承;挖掘不同层次需求,提升旅游产品价值;加强村镇规划设计,集成多产业共开发;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