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40对核心SSR标记分析148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0对核心SSR标记在148份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出136个等位变异,每个SSR标记得出的等位变异总数为2~6个,平均3.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232 3~5.005 0,平均2.393 9;基因多样性变幅为0.188 5~0.800 2,平均为0.525 2;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78 1~0.770 5,平均0.461 7。利用UPGMA聚类法将148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Reid、旅大红骨、PB、Lancaster、塘四平头、中间类群,共6个类群,其中,主要以Reid、旅大红骨、PB、Lancaster和塘四平头这5个类群为主,种群的划分与系谱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贵州地方稻种资源利用,选用56对SSR引物对173份贵州地方糯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40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56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7和0.30;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3~0.66,均值为0.30.供试...  相似文献   

3.
应用SRAP标记分析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炜  刘冠明  王晓明  王汉宁 《玉米科学》2007,15(Z1):154-156
利用25对SRAP引物对9个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有8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在9个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6个多态性等位点,每对引物分别检测出2~7个等位点变异,平均为4.88个;用欧式平方距离聚类分析表明,9个甜玉米自交系可聚为两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标记分析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本实验室确定的核心引物中筛选出39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39对SSR标记引物研究了35份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39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53个等位位点的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位点2~8个,平均3.92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27~0.79,平均0.59。聚类结果表明,41份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主要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7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0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这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26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3.7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57~0.813,平均为0.564。37份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89。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7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SSR分子标记在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0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0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7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6个,平均3.86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26~0.80,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20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46~0.7711,平均为0.6601.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5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划群后群间平均距离大于群内平均距离,群间平均产量大于群内平均产量.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改良糯玉米品种,利用(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技术对44份不同来源的糯玉米自交系和5份分别代表中国玉米5大类群的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34 257个SNP标记在49份玉米自交系中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02~0.56,平均含量为0.3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0.03。49份玉米自交系间的状态一致性(identity-by-state,IBS)变幅为0.59~0.99,平均为0.68。基于IBS利用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方法,将49份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包含19份、9份、4份、9份和3份材料,其中系谱来源不清晰的糯玉米自交系被划分至不同类群,明确了它们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SSR标记在糯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勇  张树光  王鹏文 《玉米科学》2006,14(6):062-065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0份我国主要糯玉米(ZeamaysL.ceratinaKulesh)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21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81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60。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地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70对SSR引物研究了我国黄淮海地区63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27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3.96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介于0.177~0.827,平均0.581。63份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2~0.91。聚类分析表明,63份自交系被划分为4个群。在黄淮海地区利用的骨干种质为PA(Reid)、塘四平头(D)和PB(non-Reid),杂种优势模式主要为PA×塘四平头。群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高于群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大多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群。提供27对区分能力强的SSR引物,用于供试自交系的快速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及70对引物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标记研究85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70对SSR引物研究了73个国内外早熟类群玉米自交系、6份CIMMYT标准测验种和6份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4.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8~0.81,平均为0.58。85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0.93之间,平均为0.66。UPGMA聚类分析表明,85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6个亚群合并后为A、B两大类群,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均与自交系系谱来源关系基本一致。外来种质和未知自交系被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1.
岳辉  陈晓旭  徐晓辉 《玉米科学》2007,15(3):055-058
通过对丹玉(丹科)系列玉米杂交种的分析得出,其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旅大红骨、瑞德、P系统及兰卡斯特,四平头和外引血缘也有少量应用,遗传基础较广泛。不同年代的杂优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丹玉(丹科)系列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育成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SNP标记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利用1 041个SNP位点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35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186~0.375,平均值为0.345;Roger’s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09 2~0.704 1。根据Roger’s遗传距离信息,利用NJ聚类法将51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包括改良瑞德群、瑞德群、兰卡斯特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或称黄改群)、P群和糯质群,划分结果和系谱来源基本一致。7个杂种优势群的群体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85 0~0.432 1,瑞德群和改良瑞德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旅大红骨群和P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3.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丹598姊妹系包含丹598-1、丹598-2、丹598-18,是以玉米自交系OH43Ht3、丹340、丹黄02、丹黄11、丹黄18经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及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具有一般配合力高、抗病、抗倒伏、耐旱、适应性强等特点,含旅大红骨血缘28.125%,热带血缘25%,唐四平头血缘9.375%,Lancaster血缘9.375%.与Reid血缘杂优模式最强,丹598姊妹系组配的丹玉26号、丹玉39号、东单60、丹科2151等玉米新品种,已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发挥重要的增产作用,得到广泛应用,是旅大红骨血缘改良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刘旭  高洪敏  赵文媛 《杂粮作物》2010,30(3):159-162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20年来改良Reid及旅大红骨类群在辽宁省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玉米杂优模式分析及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  景希强  何晶  赵文媛  刘君  刘俊  李卉 《玉米科学》2014,22(1):15-17,22
辽宁省玉米种质分为旅大红骨、改良Reid、外杂选、PN、Lancaster、塘四平头6个类群。通过对20年来审定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以及不同生态区主要种植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改良Reid×旅大红骨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旅大红骨种质在辽宁玉米育种中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育种观念,明确育种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总被引:80,自引:21,他引:59  
在1978~1994年中国玉米生产用主要种质中,改良Reid和旅大红骨的比重直线上升,Lancaster呈抛物线式下降,四平头趋于平稳,其它种质则显著减少,至1994年四大核心种质约占86.3%。“八五”期间我国审(认)定玉米主要品种的组成为:Reid和Lancaster各占25.6% ,四平头、旅大红骨分别占17.9%和10.7%,四大种质占79.9%,然而其骨干系多为改良系所代替,掺进了大量的其它种质,由此可见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系谱关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等,将我国玉米主要种质划分为五大杂种优势群、九个亚群,即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Suwan、外杂选、综合种选和其它低纬度种质四个亚群)杂种优势群,总结探索出10种主体杂交优势利用模式、16种子模式 ,其中4种子模式应用较多,3种子模式发展趋势明显,4种子模式明显衰退,并对其利用及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丹玉旅系的选育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玉旅系是旅大红骨类群中主要自交系,其代表自交系旅28、旅9、旅9宽、E28、丹340等由于具有高配合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被全国各育种单位广泛应用.自70年代以来,用丹玉旅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的有59个,累计种植面积达3 400万hm2以上,年最大种植面积529.6万hm2,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重要的种质资源,确立了旅大红骨类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上的重要地位,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利用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SSR标记分别对东北春播和黄淮海夏播玉米产区主要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种质利用模式进行比较。东北地区利用的种质类型比较丰富,包括PA、PB、旅大红骨、Lan.和塘四平头亚群,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以PA×旅大红骨为主,在生育期较短的玉米产区Lan.×塘四平头是很重要的利用模式,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北部地方种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淮海夏播玉米产区利用的种质主要是PA、PB和塘四平头亚群,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以PA×塘四平头为主。PA×PB杂种优势模式呈现上升趋势,有利于实现跨区域整合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