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26-127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竞争力仍然很弱,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需要新理念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视角下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重塑产业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四个方面。最后从生产环节融合(主要包括全程实时监控、精准化生产、生产云服务)、流通过程融合、全产业链纵向融合(包括产销直接对接、链条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然而传统的养老模式没有办法满足这种膨胀的趋势。所以我们只有让养老科技化,才有可能真正改善养老问题。科技改变生活,自从1968年阿帕网的诞生,从人们对网络的陌生到如今的人们离不开网络。都表明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便捷。那么面对目前我国严重的老人养老问题,互联网+养老模式便可能是将来的主要养老方式。怎样才能把互联网+和养老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怎样优质的为养老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互联网服务?怎样让老人们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科技带来的便利?就此我们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大趋势。以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在对当前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157-158
四川省崇州市近年来探索的"1+4"模式被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案例推出,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和讨论。"崇州模式"体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添色。近年来,"互联网+"思维延伸至农业领域,开辟了新思路,涌现出诸多创新点。本文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探索在信息化大发展、电子商务深远影响的背景下,"崇州模式"如何借力"互联网+"进一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从政策先行、平台搭建、师资培养方面着手,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技术,组建"互联网+"课程教学团队,构建具有知识单元化、学习流程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系统性讲授和碎片式学习的有效组合,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推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和基于纸介的终结性考核的结合,开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条件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我国农民工培训现状为主要依据,从积极转变培训理念、构建多途径培训投资制度、设计丰富的培训内容、构建多种网络培训模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增强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与技能。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围绕以下方面发力,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同行,解决政治方向和信仰、育人方向和文化认同、培养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体制上同向同行,建构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的同向同行运行机制,解决好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方面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同向同行,实施课程思政要聚焦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思政”既不错位,也不越位,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中,构建思政大格局,协同实现“三全育人”和同频共振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已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会计专业教学也紧随时代潮流,为进一步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农村会计培养有效融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经研究发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会计培养模式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培养资源有限、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此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养资源投入、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以推进新时代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进程。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给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高校思政课为重点,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方式,进而促进高校的长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4个方面详细介绍互联网+经济的政府服务模式,以促进阜新市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着力点。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和“社会公民”既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更加明确化的表述,也是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对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的精准对标。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为突破口,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而要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仅需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同时需要发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通过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材料,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紧密融合,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阵地,为了高质量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针对该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通过总结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结合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明确该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策略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遵循针对性、有效性、融合性和恰当性的原则,选择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教材资源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及融入是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问题。“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思政育人能力、思政元素的具体发掘知识点以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探索“生物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具体融入路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其民族自豪感、责任与担当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敬畏生命等价值目标的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但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名无实、投入不足、组织不力、不够系统、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没有建立起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按照独立自主、多样化、自由实践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中心环节“立德树人”的指引下,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课程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无论从语言自身属性、语言课程教学现状,还是从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汉语教学都是必要的。语言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以最终实现语言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和造就能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提升育人质量提供重要的实践反馈和策略指向。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现状,发现其存在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方法单一及评价结果缺乏实践应用等现实困境。针对其困境,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内评价为内环,校外评价为外环的评价主体模型,并从认知、情感、价值和行为4 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认知提升、情感认同、价值取向、行为塑造 4 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环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环节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农业经济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课程内容和特点,努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国家“三农”政策法规,构建了微观—中观—宏观、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经纬耦合的“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探索出思政元素融入“农业经济学”课堂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在价值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向,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在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优化主干课程的现代化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宽高校育人格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充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科学性,从而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