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玉米结构调整,是东北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分析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及玉米结构调整必要性基础上,研究评价了吉林省2016年玉米结构调整实践及效果,论述了"价补分离"政策实施的影响及粮农行为响应以及当前吉林省玉米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了深化对玉米结构调整的认知;提升玉米生产者补贴水平,构建玉米产业链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稳定大豆生产补贴,强化对大豆加工业的支持;大力扶持畜牧业,推动农牧结合发展;强化玉米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定发展湖州市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即,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综合能力;强化技术融合,推进模式创新;加大政策扶持,调动粮农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实现水稻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粮食主产区的首要任务。江西水稻产业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特色鲜明,全产业链振兴初见成效。然而,当前江西水稻产业有效链接产业兴旺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少,产业升级动能不足。建议夯实农业生产设施,激发市场要素活力,强化品牌培育,扶持电商经营,加强金融税务支持,保障产业用地用电,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切实提升江西水稻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农业龙头企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担当者,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力量。江西作为水稻主产区,其稻米龙头企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和保障粮食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实践中也面临创品难、融资难、用地难、匹配难、用人难、创新难六大难题,建议从强品牌、强融资、强产业、强政策、强人才、强创新6个方面加以强化,以期更好地推动江西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是稳定湖北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本文论述了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工作机制,指出了产业发展不够平衡、技术模式不够精准、"一主多元"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射阳大米"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树立了典型。经过实地调研,归纳其主要成功经验在于:依托自身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创建地理商标,实行名牌带动策略;配合市场监管,依法维护权益。针对其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提升拓展射阳大米名称及其协会组织体制,培育集团化龙头经营企业,建立现代化集约化经营体制,实行"订单农业",改革完善农业经营模式,加快培育粮食产业化经营实体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射阳大米"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百方 《作物研究》2009,(Z1):143-145
系统研究了娄底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粮食生产发展基金;加大粮食生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介粮食生产先进典型;坚定不移地保护基本口粮田,加大水利设施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健全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化耕作技术;建立合理的粮食价格调控机制,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稳定和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湖县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下辖15个农业镇,8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6万,占70%,是一个以稻麦两熟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是里下河地区历史上有名"鱼米之乡".耕地面积6万hm2,常年种植水稻4.67万hm2,三麦种植面积4.5万hm2,粮食生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全县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以粮食增产量、农业增效益、农民增实惠、农技人员增才干为目标,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强化科技支撑,突出技术集成普及与专业化服务,加强粮食生产基地的建设,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科学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6年初我国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大决策。以安乡县粮食生产为例,分析了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的方法及措施,以期达到粮食生产省工、节本、提质、增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粮食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表明,粮食生产的每一次新的跨越都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新的历史时期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的建议,使之更好地承担起新时期粮食生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执行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来,玉米收储价格持续走高,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利益。但临储制度所带来的库存、销售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201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农办、财政部等部门,正式启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模式,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制度改革作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秩序过程中,客观上引发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不适应甚至生产经营困境。本文利用2016~2017年吉林省72个玉米种植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分析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吉林省不同规模玉米种植农户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所带来的种植规模扩大、种植结构调整等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向飞  信聪聪 《玉米科学》2017,25(5):152-156
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有效供给量不足导致需求外溢,消费能力外流。为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尤其是促进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形成。玉米在其定价过程中引入期权契约,利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对玉米期权进行估值,在此基础上构建关于农户和玉米贸易商的期望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农产品定价模型,为期权契约的制定者和持有者做出决策建议,实现农户和贸易商的双赢,提高玉米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增加的动力,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13.
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我国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整理完善阶段.对稻米品质安全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重点从稻米品质标准、稻米安全标准和优质农产品稻米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对我国现行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水稻生产能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发展水稻生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我国水稻的生产能力,分析测算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探讨了我国水稻单产徘徊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科技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分别可达2.2618亿t和25390亿t,分别比现实生产力高3 428万t和6 200万t。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生产能力,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和推广超级稻,形成以广适应性超级稻品种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构建以轻简技术为核心的节本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切实提高科技对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唐亮  陈温福 《中国稻米》2022,28(5):79-81
北方粳稻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粳米市场稳定,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丰收则需要优质的种子。近几十年来,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极大促进了北方粳稻生产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应采用“高产与优质并重、轻简高效广适高抗相结合、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相结合、商业化育种与公益性育种并重”的策略,把优质的北方粳稻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之基。  相似文献   

16.
东北粳稻发展趋势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稻米市场对粳米的需求持续增长.东北稻区的粳稻生产直接影响着我国粳米市场的稳定和我国人民的口粮安全,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合理、适度地发展东北粳稻生产,增加优质粳稻总产量,对于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东北粳稻发展历史、现状,提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销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世界粮价和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的新形势下,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新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应该稳定食用粮面积、确保低价饲用粮和放开进口工业用粮的粮食安全新对策。同时还提出了我国应该走计划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科学存贮粮食等粮食安全新策略,以及确保我国粮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等环节构成,是保证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民生产业.新时代,稻米生产要适应消费者由"吃饱"到"吃好"的转变,要适应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面向消费市场生产优质大米.稻米产业作为南通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南通稻米产...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斌斌  刘文明  杨宁  刘帅 《玉米科学》2017,25(2):148-151
吉林省自2008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导致玉米市场出现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玉米加工企业成本骤增等问题。利用波动理论对1981~2014年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相对较频繁,短周期波动明显,存在严重恶性波动。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因素,国家政策对吉林省玉米价格影响最大,逐年上升的"托市价格"导致玉米供给水平对玉米价格的传导为负向,玉米生产成本、国际玉米市场和玉米需求情况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为推动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改革,稳定玉米市场价格,提出建立玉米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完善玉米市场监测预警机制、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3个角度阐述吉林省42个县域玉米生产空间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区位熵模型对2004~2015年吉林省西部平原农牧区、东部半山农林区、长白山地农区3个非传统优势地区的县域玉米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的传统优势县域如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和榆树市仍保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同时乾安市、东辽县和图们市等非优势地区也具有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玉米生产优势地区需要完善农业耕作制度、玉米核心主产区建设、玉米种质创新和改良、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推进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玉米生产非优势地区需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