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吉林省玉米骨干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吉林省1978~2012年获奖的71个普通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中的93个自交系进行亲缘系数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COP值变异范围为0~0.937 5,平均值为0.028 5。利用自交系间遗传距离,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6个类群,A类群包括黄早四、自330、428等20个自交系;B 类群包括81162、四273、丹340 等8 个自交系;C 类群包括Mo17、吉846、吉63 等15 个自交系;D 类群包括U8112、铁7922、沈5003、K10、7884-7Ht等21个自交系,除长3和英64外,均含有国外玉米种质的血缘;E类群只有1个自交系丹599-20-1单独聚类;F类群共有28个自交系,包括国外杂交种选系14个,地方品种选系4个,未知来源自交系2个,综合种选系1个。  相似文献   

2.
模拟干旱条件下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对41份玉米品种的萌发期进行抗旱性试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UPGMA聚类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胚根数和干物质重6个性状,干旱胁迫处理比对照均值分别下降了50.8%、65.6%、81.4%、57.9%、42.1%和70.0%,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隶属函数法计算D值表明,其与发芽率、胚芽鞘长等各指标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金海5号、粟玉6号等13个抗旱品种。UPGMA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在遗传距离为6.91处分为2大类,进一步可分为高度抗旱、中度抗旱、抗旱、敏感、高度敏感共5个亚群,玉米萌发期较强抗旱品种为粟玉6号、京农科728等13个品种。两种方法筛选出的玉米萌发期抗旱品种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3.
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渗透压为0.4 MPa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贮藏物质转运率、胚根数、胚根长、胚芽长作为测定指标,利用抗旱系数(DC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玉米自交系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各项指标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鉴定出抗旱型材料4份,分别为1153、1245、1246和PHT11;干旱敏感型材料3份,分别为PHJR5、LH284和A14242;其他28份分别为较抗旱型和干旱较敏感型材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苗期干旱-复水的生理响应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称重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设对照和胁迫两个处理,在3叶期对24个玉米自交系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Pro)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玉米的抗旱机理及复水补偿效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叶绿素含量(Chl)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物酶(POD)明显上升,复水后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利用隶属函数法将D17982、郑H71、PH4CV、昌7-2和L269等14份自交系归为抗旱性较强的自交系,PH4CV、HCL645、D17982、郑7314、郑H71和郑9712这6份自交系归为复水恢复能力强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为给强筋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和抗旱指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麦区种植的8个强筋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水(对照)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测定了萌发期11个抗旱相关指标、幼苗期20个抗旱相关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抗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求得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值(D值),基于D值评价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在旱棚池栽条件下,测定了2种水分处理下(适时一次灌溉、雨养)籽粒产量,基于产量抗旱系数评价全生育期抗旱性。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下,8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等10个抗旱指标显著低于对照,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幼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13个抗旱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胞间CO2浓度、SOD活性等7个抗旱指标显著高于对照。(2)与适时一次灌溉相比,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降幅18.70%~28.66%,产量抗旱系数为0.713~0.813。(3)8个强筋小麦品种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等级不尽相同。藁8901在2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抗旱性;科大1026、郑麦7698和丰德存麦5号在幼苗期表现出抗...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评价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利用15%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选取22个小麦品种进行种子萌发实验,通过对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发芽势等9个指标的测定,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萌芽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指标抗旱指数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发芽势、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的抗旱指数变异系数均大于100%,以发芽势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186.30%,而种子总干重变异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指标转化为三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4.43%。根据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2个小麦品种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D≥0.5,抗旱能力较强,包括长旱58、西杂5号和陕麦139;第二类,0.4≤D0.5,中等抗旱,包括航麦6号、晋麦47和轮选988;第三类,0.19≤D0.4,对干旱中度敏感,包括西农223等7个品种;第四类,D0.19,抗旱能力较弱,包括漯麦18、郑麦7698和天麦535。  相似文献   

7.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 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可用于生产和育种的抗旱烤烟品种,本试验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进行人工控水,对24个烤烟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对团棵期和旺长期各烤烟品种生长指标及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下株高、单叶面积、叶片含水量、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则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下各项指标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并对不同品种在2个生育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筑波1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721,其他依次为G-80(0.676 5)、K346(0.631)和潘圆黄(0.608 5),抗旱性较强,而云烟87、吉烟7号、NC89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均低于0.4,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水分十分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农业的危害不断增加。为了丰富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抗旱新品种,以18个马铃薯品种作为供试材料,测定干旱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单株结薯数、平均薯重、大中薯数等10个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293%。根据综合得分值,‘中薯31号’‘华颂7号’和‘华颂56’为相对抗旱的马铃薯品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8个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值0.66为基准,将18个马铃薯品种分为4类:‘中薯9号’‘中薯28号’‘中薯31号’‘内农薯2号’‘大西洋’‘中薯18号’和‘中薯668号’为一类;‘中薯27号’‘中薯19号’‘V7’‘华颂56’‘希森6号’‘华颂58’‘内农薯1号’和‘华颂34’为一类;‘华颂7号’和‘Innovator’为一类;‘冀张薯12号’单独归为一类。此研究结果为今后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限制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采用桶栽和人工控水的方法,对云南省甘蔗主产区临沧市选取的20个甘蔗品种(系)进行抗旱性分析,通过测定苗期和分蘖期的8个抗逆生理指标,以及分蘖率、成活率和株高3个生长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甘蔗分蘖率、株高和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而甘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通过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0份甘蔗品种(系)材料分为3类,其中7个为抗旱品种(系),6个为中等抗旱品种(系),7个为不抗旱品种(系);根据抗旱综合值,7个抗旱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名为:‘桂糖06-2081’>‘柳城05-136’>‘福农38’>‘柳城03-1137’>‘德蔗03-83’>‘云蔗05-49’>‘福农40’。相关分析表明,与甘蔗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株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分别为质膜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47份主要玉米自交系耐旱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耐旱系数法对我国47份主要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产量与耐旱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自交系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轴径与单株子粒产量耐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雄穗长、穗行数、百粒重与单株子粒产量耐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ASI与单株产量耐旱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性状耐旱性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粗行粒数轴径株高雄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穗长ASI。按照综合耐旱系数将自交系耐旱性分为3个级别,耐旱性较强自交系有混517、郑58、掖52106、英64、38-11等19份,占40.4%;耐旱性中等自交系有525、C103、Mo17Ht、黄早四、昌7-2等18份,占38.3%;耐旱性较弱自交系有吉853、综31、L317、Os420、WF9等10份,占21.3%。  相似文献   

12.
以88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对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鉴定,以产量抗旱指数(DI)、耐旱系数隶属度(SV)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散粉吐丝间隔期(ASI),对85份正常结实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度偏重干旱条件下,85份自交系在干旱处理区较正常供水区的平均株高降低,果穗变短、变细,空秆增多,秃尖增加,双穗率、百粒重降低,散粉吐丝间隔期(ASI)延长,产量平均下降42.9%。强耐旱自交系有6份,较耐旱自交系有16份,中等耐旱自交系有20份,弱耐旱自交系有29份,不耐旱自交系有14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年冬季和2008年春季分别在海南三亚和新疆乌鲁木齐对196份玉米自交系采用两种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依据形态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评价其耐旱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株高、雌雄开花间隔天数(ASI)、单穗粒重和结实株数百分率4个性状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耐旱性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株高、雌雄开花间隔天数、单穗粒重和结实株数百分率4个性状的综合耐旱系数,对19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耐旱性评价,将试验材料分为耐旱、中度耐旱、中度干旱敏感和干旱敏感4种类型。两点试验耐旱级别完全一致的材料有58份,其中耐旱自交系有7份(H201、Mo113、英64、H21、早49、丹598、吉842);中度耐旱自交系有14份(丹黄02、8902、中106、郑22、中黄68、K22等),这些材料为耐旱育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在我国的耐旱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10份引进美国解密玉米自交系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水分处理下进行耐旱适应性分析。通过对美国自交系和国内主要自交系耐旱相关农艺性状调查发现,在两种水分处理下,美国自交系产量略高于国内自交系,其中,行粒数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从育种角度来看,虽然美国自交系株高高于国内自交系,但其穗位高明显低于国内自交系,有利于培育品种的抗倒性。利用耐旱选择系数对自交系耐旱性进行评价,从美国自交系选出LH149、PHBA6、S8326等26份极强耐旱性自交系,耐旱性超过国内自交系豫12和齐319等。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萌发期与苗期的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4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萌发期通过PEG-6000(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以胚芽长与胚根长伤害率来评价萌发期的耐旱性,并且通过温室内不漏水塑料杯控制浇水的方法,以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下苗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的伤害率及复水后幼苗存活率来评价苗期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在萌发期自交系齐318、丹599和K22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在苗期自交系丹599、SH15、旱21、K22、丹3130等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本所选育的ST039、ST029以及其它5个常规自交系的8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根据GCA和SCA效应值,确定ST039、岱20、ST029和D15这4个优良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ST039×D15、478×岱20等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根据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计,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在选配组合时应注意选择GCA较高的自交系作亲本,还应注意特定组合特定性状SCA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自交系698-3及改良系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改良系与原自交系性状差异,分析不同改良系产量配合力及组合杂种优势表现,明确其遗传改良效果和育种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各改良系在吐丝期、株高、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改良系K336有13个性状与自交系698-3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是表型差异最大的改良系,改良系SP698-3-17和SP698-3-11的表型差异最小。单株产量GCA正效应较大的改良系依次为K336、K389和698-3GT42,多数改良系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差异不显著。多数组合统一对照优势为显著负优势,只有组合205-11×K336达显著正优势,其优势值达12.27%;36个改良系组合的分类对照优势多数为正优势,其中7个组合的正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改良系K336和K389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均得到显著改良,其组合特殊配合力以及杂种优势总体表现较高,可作为高产育种用亲本。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20个常用自交系与国内主要代表系Mo17、B73、丹340和444组配的80个杂交组合的群体杂种优势效应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10、7884-7聚为Reid群,吉846、合344、垦44、冬17和杂C546聚为Lancaster群,东6002、81162、黄早四和L105聚为塘四平头群,旅9、丹337和丹705聚为旅大红骨群,东46、7010、海014、甸11、冬96和东237聚为东北群,分析结果与育种经验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