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恰当的运输装箱策略能够使鲜枣免受机械损伤,提高运输质量。本文对山东德州乐陵金丝小枣鲜枣进行整果压缩试验,测量鲜枣含水率,分析整果横向、纵向破损载荷与破裂相对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取鲜枣运输过程中的最佳叠放安全层数。结果表明:金丝小枣鲜枣的平均含水率为62.89%;纵向压缩的加载载荷和形变量均大于横向压缩;储运过程中宜选择垂直于箱体放置金丝小枣,可堆码的最大安全层数为16层。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裸燕麦籽粒在机械收获、播种、干燥、运输及加工等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掌握裸燕麦籽粒压缩力学特性及其破裂生成规律,以白燕2号裸燕麦为研究对象,在CTM205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其籽粒进行了压缩力学性能试验,测得6个含水率下的裸燕麦籽粒在X轴、Y轴及Z轴三个方位加载下的屈服载荷,并观察籽粒在受压过程中破裂的生成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沿同一方位压缩时,屈服载荷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如沿X轴方位对籽粒压缩时,籽粒含水率由11.97%升高至26.97%,而籽粒的屈服载荷则由29.33N降低至18.80N;在同一含水率下,沿X轴方位对籽粒进行压缩时屈服载荷最大,Z轴压缩时次之,Y轴压缩时最小,如籽粒含水率为11.97%,沿X轴方位对籽粒进行压缩时屈服载荷为29.33N,沿Z轴压缩时为28.02N,沿Y轴压缩时为13.72N;压缩方位相同,裸燕麦籽粒受到压缩力作用产生破裂的基本规律大致相同;压缩方位不同,裸燕麦籽粒破裂方向一致,均沿长度(L)方向破裂,但是破裂位置不同。沿X轴方位压缩,破裂位置出现在背面以及腹面边缘处;沿Y轴方位压缩,破裂位置出现在腹沟线处;沿Z轴方位压缩,破裂位置出现在腹沟线及背面边缘处。研究结果为裸燕麦机械化收获、播种及相关加工机械的设计、开发、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预测鲜枣在特定应变状态下的机械响应,减少其机械损伤和结构缺陷,以甘肃省敦煌市产鸣山大枣整果为研究对象,进行应力松弛试验,并对其应力松弛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获得横向、纵向及常变形量为2mm、3mm时的应力-时间关系曲线和松弛特性数学模型,并应用ADAMS建立鲜枣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鲜枣的应力松弛特性可用三元件Maxwell模型描述,相关系数R20.95;鲜枣纵向压缩的松弛应力任意时刻都大于横向压缩,且压缩变形量越大,平衡应力越大;松弛特性参数弹性模量之间和松弛时间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鲜枣纵向受压松弛仿真值与试验值最大偏差为9.0%,验证了仿真数值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给核桃破壳机械设计提供依据,以温185核桃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对不同干燥处理的核桃进行静压力学试验,运用Matlab和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含水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8 h后核桃含水率基本趋于稳定;在相同加载条件下,核桃在不同加载方向上所产生的载荷-变形曲线形态是相似的,除纵向外曲线上没有明显的生物屈服点,外壳在受力破坏时呈现出一定的脆性,没有延展性;核桃的初次破裂力、压缩变形量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含水率为3.24%、缝向上加载时初次破裂力和压缩变形量最小,最小值分别为52.41 N、0.39 mm;在含水率为12.99%、横向上加载时初次破裂力和压缩变形量最大,最大值分别为200.19 N、1.42 mm;通过对核桃含水率与应变能的关系分析得出,从缝向上进行加载时核桃破壳较容易。试验结果可为核桃破壳机械的研发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高粱籽粒在播种、收获、储运及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规律,研究了高粱籽粒的压缩力学特性。选取晋杂34号、辽杂37号、兴湘梁2号3个高粱品种的籽粒为研究对象,研究品种、含水率、压缩方向对压缩变形量、屈服载荷、破坏能等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品种、含水率、压缩方向对高粱籽粒的压缩变形量、屈服载荷、破坏能的影响显著(P<0.000 1);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屈服载荷呈下降趋势,压缩变形量和破坏能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相同含水率下,3个高粱品种籽粒的Z轴方向对应的压缩变形量、屈服载荷、破坏能均最大,Y轴方向次之,X轴方向最小。该研究结果为高粱播种、收获及储运等装备的研制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在催芽和育秧等环节会受压缩载荷作用。不同放置方式及不同含水率的芽种所能承受的压缩载荷、由压缩载荷引起的破坏能以及其抗压强度不同。因此为降低玉米芽种的损伤率,需对芽种压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以含水率为15.2%、25.6%、35.7%的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芽种德美亚1号为研究对象,以CTM2050微机控制万能拉压试验机为试验工具,对不同含水率芽种在平放、侧放、立放条件下,研究压缩载荷随压缩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破坏能、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芽种放置方式和含水率对破坏载荷、破坏能和抗压强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含水率下温185核桃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核桃在破壳过程中的机械损伤,降低碎仁率,提高核桃破壳质量和经济附加值,对核桃仁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温185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0 h、1 h、2 h、3 h、5 h、8 h、12 h的干燥处理,通过手工去壳后对完整核桃仁分别从横向、缝向、纵向进行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核桃仁的受载及变形规律。运用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核桃含水率在干燥8 h后趋于稳定;在加载变形量12 mm、加载速度60 mm/min、起始加载力0.5 N的加载条件下,核桃仁在横向上的受载和抗变形能力最强,其韧性较好不易破碎,所承受的加载力和变形量随含水率的减少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加载力为175.5 N,最大变形量为11.78 mm。  相似文献   

8.
荔枝整果压缩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蔡伟亮  邹湘军  徐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96-16197,16199
为减少机械损伤,水果采摘机械的设计与控制需充分考虑水果整体力学特性。对荔枝整果进行压缩试验,分析研究荔枝在压缩载荷下的变形规律和重复加载时其刚度的变化,根据Hertz接触理论求得整体荔枝压缩时弹性模量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通过对试验曲线的拟合求得荔枝刚度与变形的二次关系式。试验范围内得到的荔枝果壳破裂力为30~40N,其受载时趋于稳定的刚度值为6.3954×103N/m。该研究为采摘机械的设计、减少采摘损伤控制最小的载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冲击式油茶果采摘机及冲击组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油茶果采摘过程,为油茶果采摘设备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量油茶果和花苞的物理特征参数,利用Creo软件对冲击式油茶果采摘机进行整机及冲击组件设计,通过Abaqus软件分别建立油茶果-果柄-果枝和花苞-花枝动力学模型,以油茶果和花苞的应力与形变量作为试验指标,仿真分析有套筒和无套筒冲击组件在机械采摘过程中对油茶果和花苞损伤的影响。【结果】在采摘作业中,有套筒和无套筒冲击组件使油茶果脱落的最大临界转速分别为399和372 r/min,最大应力分别为36.87和51.34 MPa,最大形变量分别为0.73和1.04 mm;花苞所受最大应力分别为0.86和1.34 MPa,最大形变量分别为0.86和1.74 mm。增设套筒的冲击组件使油茶果最大应力与最大形变量分别减少了28.2%和29.8%,使花苞最大应力与最大形变量分别减少了35.8%和50.6%。【结论】所设计的冲击式油茶果采摘机可有效降低油茶果和花苞损伤。  相似文献   

10.
芋头压缩和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芋头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方法】以山东小芋头‘8520’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快速卤素水分测定仪测芋头的含水率,利用TMS-PRO质构仪对芋头样品进行压缩,分析计算得出芋头的弹性模量参数,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整块芋头在4种不同加载速率下,进行不同加载方向的压缩和剪切试验,测得加载力-位移曲线,运用SPSS软件分析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湿基含水率为77.73%的芋头,弹性模量为3.78 MPa,整块芋头在压缩状态下,加载方向和加载速率对芋头破裂力有极显著影响,芋头损伤的最小破裂力为433.7 N;整块芋头在剪切状态下,加载方向和加载速率对剪断力无显著性影响,芋头损伤的最小切断力为328.4 N.【结论】试验分析结果可为芋头的机械化收获、运输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灰枣简约化 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对比,分析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机械化生产和统一标准化栽培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计数统计法,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分别对5~6年生两种灰枣树形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果实品质的测定采用常规检测。【结果】产量构成方面:主干形树形的枝组数、二次枝数以及二次枝枣吊数和枣果数均极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且单株产量主干形4.71 kg/株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5.74 kg/株。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果实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实硬度值均小于主干形树形,且树冠层次越高,其该位置的果实性状表现越优良,主干形果形指数为1.45、小冠疏层形为1.54;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以枣吊中部最大,枣吊基部次之,枣吊尾部值最小,且枣吊不同部位间主干形果实性状较优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形不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而VC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且枣吊不同部位间的果实营养品质均以主干形较优 。两种树形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VC含量表现为鲜枣>吊干枣>干枣。【结论】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枝量较大,产量较高,但其果实品质较差,而简约化‘主干形’树形树冠结构简单,枝量较少,便于机械化操作,且果实品质较优,商品性较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三年生壶瓶枣为试材,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研究了GA310mg/L+6-BA10mgL植物生长调节荆混合液定期喷施1次、2次、3次对枣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未能降低枣裂果率:喷施3次处理均显著增大了果实纵径且极显著增大果实横径;3种处理对枣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及K、Ca、Mg、Fe元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喷施1次、喷施2次处理分别极显著地提高了枣果实中Mn、Zn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含钙营养剂对木枣裂果防治效果及对木枣部分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木枣为试验材料,对其树体挂瓶输送含钙营养液,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浸枣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裂果率、果实大小、果实重量、V_C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适宜浓度的含钙营养液可降低木枣裂果率,增加果实横径、纵径及单果重,提高果实V_C含量。[结论]以浓度为0.024~0.032 g/m L的含钙营养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桃果实品质,该研究选取了9种新疆优良桃单株,分析测定了单果重,果核重,果核规格,鲜果皮厚度,果实含水量,果实承压力,可溶性固形物,果胶,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总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9种新疆优良桃单株果实的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果实含水量,果核规格,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存在差异显著性,果形指数,果胶有显著差异,黄酮无差异。黄毛桃,黄光11号,绿光4号的果实重,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纵径,横径,耐储性普遍高于其他品种,黄毛桃,黄光11号,绿光4号桃果形较好,黄光11号的果胶,青毛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风味口感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甜而微酸,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15.
裂果是影响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明确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特性,为筛选抗裂种质及生产提供依据。通过连续多年观察发现,安徽地方枣品种存在3种裂果方式(纵裂、纵裂+横裂、不规则裂)和4个裂果等级(极抗裂、抗裂、中等和易裂)。在极抗裂和抗裂类型中,加工及制干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中等及易裂类型中鲜食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且多为优良鲜食品种。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皮结构差异明显,加工类品种的蜡质层厚,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多(6~7层)、细胞厚度均匀,多表现为抗裂性强;鲜食类品种的蜡质层薄,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少(3~4层),表现为抗裂性弱。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作为评价枣果抗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产自湖北洪湖的太空莲36号莲籽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成熟度莲籽外形尺寸和含水率,并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莲籽纵横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35、1.28、1.19,含水率分别为79.84%、70.28%、57.72%,莲籽长轴弹性模量分别为1.09、1.22、1.85 MPa,短轴弹性模量分别为1.33、1.42、2.16 MPa;3种不同成熟度莲籽极限破坏载荷分别为81.995、117.107、167.640 N。研究结果表明,莲籽同一成熟度和剪切深度条件下,剪切力不随剪切速率改变;莲籽同一成熟度和剪切速率条件下,剪切力与剪切深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莲籽在X、Y、Z轴方向上的压缩破壳力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成熟度下,莲籽三轴方向上的压缩力在数值上X轴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危害等级下枣叶片高光谱和叶绿素含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截形叶螨危害等级(0级、1级、2级、3级、4级)下枣叶片高光谱特征,构建基于一阶微分光谱的不同截形叶螨危害等级枣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线性回归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危害造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光谱反射率降低,表现为随危害等级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逐级减少趋势。在不同截形叶螨危害等级枣叶片叶绿素估测模型中,危害等级为0级时,模型拟合度最好,达到0.810,表明利用高光谱数据构建不同危害等级枣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具有一定的潜力,对危害植被叶片的虫害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J)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早熟桃春蜜为试材,于果实发育S3时期(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用125、250、500、1 000和2 000 mg·L-1 5个不同浓度MJ对早熟桃进行处理,研究果实发育期以及成熟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色泽、果实硬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50 mg·L-1 MJ处理显著增大了春蜜桃果实的单果质量及纵横径,125和500 mg·L-1 MJ处理则无显著变化,而1 000和2 000 mg·L-1 MJ处理比对照显著减小;不同浓度MJ处理均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50和2 000 mg·L-1 MJ处理增大了果实硬度,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MJ处理对桃果实的着色影响不显著;在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实硬度及着色研究效果与果实生长期结果相一致;不同浓度MJ处理增大了春蜜桃果实的固酸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MJ处理对果实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来看,250 mg·L-1 MJ处理浓度在早熟桃春蜜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