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玉米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降解菌W2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sp.)。菌株W24能利用阿特拉津作为氮源生长,当底物浓度为100 mg/L时,在适宜温度(20℃~35℃)、pH值为6~9,该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均在40%以上、在最适温度(30℃)、pH值为7条件下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94.2%;当底物浓度为500 mg/L时,阿特拉津降解率仍达到40.4%。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菌株W24在培养35 d时对污染土壤中阿特拉津(50 mg/kg)的降解率为83.5%,菌株W24表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药害,通过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从黑龙江省安达市农田中分离出一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降解菌TW-1,经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菌株TW-1对培养基中100 mg/L的阿特拉津降解率在48 h内可达到99.5%。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TW-1可使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并且可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含量,有效缓解大豆植株的阿特拉津药害,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阿特拉津污染稻田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18℃条件下,利用赫奇逊滤纸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根据透明圈和滤纸降解情况筛选菌株,最终通过酶活分析和秸秆降解率确定目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与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离筛选高效低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特性。结果表明,从小兴安岭山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C1,15 d内对秸秆的降解能力达55.6%,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分别为18.4 U/mL和54.3 U/mL,初步鉴定菌株C1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复配菌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下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具有明显水解圈的单菌株11株,并根据单菌特性进行有效组配,在液态、固态和模拟环境培养模式下,通过测定滤纸酶活性及玉米秸秆降解率进行复配菌筛选及降解效果评价。组配获得10组复配菌,复配菌A、D、G在15℃条件下培养可分解滤纸,且复配菌的降解能力优于单菌。复配菌在3种培养模式条件下的玉米秸秆降解率总体趋势为模拟环境培养>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其中复配菌G在模拟环境培养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优,滤纸酶活性(FPA)为32.96 U/mL,较CK增加20.98 U/mL;秸秆降解率为47.56%,较CK增加21.56%。经16SrDNA分子鉴定,复配菌G由Pseudomonas sp.CellulosimicrobiumcellulansAchromobactermarplatensisPseudomonas fuscovaginae组成。  相似文献   

6.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7.
郑东辉 《杂粮作物》2009,29(6):412-412
通过两年的试验,总结出不同用量的阿特拉津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程度,从而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应用阿特拉津,以致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使人们受到的药害最小。  相似文献   

8.
细菌SnebYK发酵液诱导大豆抗阿特拉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细菌SnebYK发酵液进行种子包衣的方法,研究了包衣后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大豆在含有阿特拉津土壤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09cfu.mL-1SnebYK的发酵液对大豆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109cfu.mL-1SnebYK的发酵液可以诱导大豆对阿特拉津产生一定的抗性,用该发酵液处理的大豆种子在阿特拉津标准施药量2倍的条件下仍可以正常生长,且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植株干重、百粒重等几个测产指标比较,未灭菌和灭菌的发酵液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田杂草马唐对阿特拉津、乙阿合剂的抗药性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阿特拉津、乙阿合剂两种除草剂不同剂量在室内对玉米田马唐和菜田马唐进行喷雾处理,结果表明玉米田马唐已对这两种除草剂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达到同样的防效2003年比1996年用药量增加了一倍.  相似文献   

10.
禾谷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mearum<\i>)是引起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病原菌在活体外能产生PG、PMG、PGTE和PMTE四种细胞壁降解酶,这些酶都具有酶的典型性动力学特性。细胞壁降解酶是F.gramimearum<\I>致病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对在黑龙江哈尔滨闫家岗农场采集的绥农14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进行抗生素耐性鉴定、分子鉴定并对大豆品种回接试验,分离得到1个细菌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试验、16S r DNA分子鉴定方法确定分离的菌株为丁香假单胞杆菌属,命名为Psgneau 2。分离的菌株对终浓度为25,50,100μg·m L~(-1)的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都具有耐性,对壮观青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不具有抗性。采用高压喷雾和菌落滴度的方法将分离的Psgneau 2菌株接种10个大豆品种,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绥农14极易感病,合丰35抗病性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2.
燕红  代英杰  赵冉 《大豆科学》2011,30(6):972-975
以氯嘧磺隆为唯一碳源,从多年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经富集和分离纯化获得了8株氯嘧磺隆降解菌.通过对其菌体和菌落形态的观察,确定其中有5株细菌,2株放线菌和1株真菌.采用玉米主根生长抑制率的生物测定法,对8株菌的氯嘧磺隆降解率进行测定,最终筛选出l株氯嘧磺隆高效降解放线菌B-4,其氯嘧磺隆降解率可达97.2%.  相似文献   

13.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链霉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温泉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W1,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对该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其在PDA培养基上,内生菌丝无横隔、不断裂;孢子圆形,簇聚在气生菌丝上。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开始为白色,培养成熟后,气丝逐渐由白色变灰,最后因为产生孢子变为褐色,并可产黄色可溶色素。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菌株HW1的系统发育树,其与模式链霉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HW1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的共培养试验表明,HW1菌株在45℃温度的生长环境中,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Fa11-9。结果表明,菌株Fa11-9产生的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延伸因子与新知镰孢聚为一类,确定菌株Fa11-9为新知镰孢(Fusarium andiyazi)。通过接种与再分离鉴定试验,完成柯赫式法则。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新知镰孢生长速度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温度为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硝酸钠,促进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酵母。新知镰孢在辽宁省可引起玉米穗腐病。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降解细菌WJl-063的鉴定及酶促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海南某农药厂地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很好降解毒死蜱的菌株WJI-06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酶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株能以毒死蜱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对毒死蜱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是胞内酶,其传代降解代谢活性稳定.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得粗提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044 mg/mL;在pH5.0~8.0范围内,酶活力表现稳定,通过双曲线法认为该酶降解毒死蜱的最适pH值为8.0;毒死蜱降解酶热稳定性差,最适温度为25℃;该酶与毒死蜱底物结合力强,对毒死蜱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米氏常数Km为201.92nmol/L,最大降解速率为399.36nmol/mg·min.  相似文献   

16.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C-12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r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在燕麦培养基上最适合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适宜pH值为4~11.供试碳源中果糖较利于菌丝生长,D-葡萄糖较利于孢子产生;供试氮源中蛋白胨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且蛋白胨较利于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17.
Y19是从玉米种子分离的具有促生、防病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为探究其在玉米体内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通过自然转化方式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a的质粒p HAPII导入Y19,获得具有良好荧光表型的标记菌株Y19-GFPmut3a。室内平板对峙、玉米盆栽促生定殖实验的结果表明,质粒的引入对Y19的拮抗病原及促生效果并无明显的影响,接种后的第40天,仍能在玉米的根围土壤、根、茎及叶组织中检测到标记菌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接菌后的第9天,即可观察到其在玉米根、茎及叶部组织的定殖,表明Y19在玉米体内具有良好的运输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甜菜四种细菌性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甜菜发现有四种细菌病害,其中两种为叶斑病、两种为根病。经对其症状观察和病原细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细菌的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系统鉴定,确认两种叶部病害为甜菜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syringae pv.apiata(Brown and Jamieson)Young et al和甜菜细菌性叶斑病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etae(Keyworth Howell andBowson)Collins and Jones.两种根病为甜菜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和甜菜根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