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山区小型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采用裂区设计,开展了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播种效果分析可知,参试玉米品种播种均匀性相差不大,粒距合格指数较好的品种有3个,重播率较小的品种有3个,漏播率较小的品种有4个;通过群体整齐度分析可知,株高整齐度较好的品种有3个,穗位高整齐度较好的品种有3个;通过对苞叶特性分析可知,苞叶特性较好的品种有5个。综合考虑,有3个玉米新品种适宜山区小型机械化种植,即中单901、宝玉007、京农科728。  相似文献   

2.
播种深度和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状等均以播种深度5cm的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变小;播种深度对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等影响较小,5cm播种深度能小幅度提高机播玉米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不同的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农艺性状、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倒折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质玉米杂交种苞叶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摸清适宜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的苞叶性状特征,为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黄淮海夏玉米区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61个杂交种为材料,在河南省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对3个苞叶相关性状(苞叶层数、苞叶长、苞叶包裹度)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苞叶相关性状在杂交种、试点、杂交种与试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苞叶层数与苞叶包裹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性状间均显著相关;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61个参试玉米杂交种分成3类,分别包括120个(含CK1、CK2)、27个和16个杂交种,其中第Ⅰ类杂交种的苞叶长为21.26 cm,苞叶层数为9.23层,较为适中,有利于籽粒脱水,为苞叶性状较优的类群;杂交种Z98和Z142表现更为突出,可望成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商丘市夏玉米不同性状对籽粒机收获质量的影响,研究3个玉米新品种(科育186、辽单575、新单65)的籽粒含水率、株高、穗位高、茎粗对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科育186的籽粒含水率、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显著低于辽单575和新单65;籽粒含水率与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杂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的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影响较小,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商丘地区选育和推广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夏玉米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代表夏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和出路,该技术是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和劳动者老龄化的唯一的出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机械化栽培对夏玉米品种有特殊要求:苞叶薄、少、松,种皮薄、渗透性好,玉米籽粒和穗轴脱水快,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达到25%以下。目前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品种有桥玉8号、豫禾863等。2播种播种是机械化栽培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玉米高产稳产的  相似文献   

6.
以14个不同熟性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3个密度(6.0万,7.5万,9.0万株·hm~(-2))下系统分析了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情况。在收获期测定了穗粒质量、干物质量、子粒的含水率和苞叶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苞叶质量、苞叶层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面积等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苞叶质量、苞叶宽和苞叶面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子粒含水率与苞叶含水率、苞叶层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苞叶宽度呈显著正相关。在进行适宜子粒机收的品种筛选时,除产量和子粒含水率外,应注意选择苞叶层数较少、苞叶宽度较小和含水率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实现高产稳产,要以高水肥地块为基础、以种植高产抗倒品种为核心,以合理密植、保证整齐度与成熟度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科学的水肥调控及适时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尤为重要。"均益86"是2012年最新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抗倒玉米新品种。适宜河北省唐山、廊坊及以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陕南地区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油菜品种,根据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对品种的特殊要求,特引进13个油菜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秦优28、陕油28、圣光127、华早291、渝油28等5个品种产量高、株高适中、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上秦优28、陕油28、秦油10号稍偏迟但花期较为集中,圣光127、华早291较短,成熟一致性均较好,均适宜作为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品种进行推广;渝油28虽表现出丰产、抗病、抗倒特性,但其花期偏长,成熟一致性较差,不宜作为全程机械化种植品种;其余参试品种均表现产量不突出,也不宜作为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迅猛扩大,尤其是密植品种麦后直播和玉米“一增四改”的技术运用,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及肥料利用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病虫草害得到统防统治,减轻了体力劳动,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保证群体密度和整齐度,进一步提升播种、施肥、收获等田间作业质量,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且仍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内农民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几个玉米新品种,依据各自品种特点特性的要求,采取一组重复并高密度和低密度分开种植的方式,通过在同一地点、同一种植小区面积、同一技术管理种植模式的种植,综合不同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和对高、低不同密度的品种用不同的对比品种的考种、实收等对比试验结果,找到适合区域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的玉米新品种。通过这个试验,发现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各有三个品种在今年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表现较好。通过试验为农民种植玉米选购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避免因盲目选择品种造成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可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对于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籽粒直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域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东、河南区域种植的宜机械籽粒直收新品种‘浚单1668’,并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籽粒收获,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黑河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年间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性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加大,玉米各生育时期会相应推迟1~2d。在密度加大的情况下,各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育进程、株高和穗位并没有因为密度的增加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德美亚1号适宜种植密度90 000株·hm-2;边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目前鲁西南地区玉米(Zea maysL.)品种多、乱、杂等问题,筛选高产、耐密、抗倒和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方法]选用30个不同熟期、不同适宜种植密度的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鉴定在不同年际环境下的生长和产量表现,识别品种的抗逆性、稳产性和机械化收获效率.[结果]伟科702、鲁单818、郑单958、隆平206、先玉335增产潜力较大,稳位整齐,苞叶松,抗倒密植,稳产性好,成熟早,脱水快,符合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要求.[结论]伟科702、鲁单818、郑单958、隆平206、先玉335可作为鲁西南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特性,为玉米增产挖潜提供参考,本文设置了2个密度水平,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增密对生育进程、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无影响,对有效穗数、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茎粗及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适度增密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均有一定的增益作用,但不同品种的增密增产表现差异较大,仲玉3号、绵单1256的适宜亩植密度为3500株左右,中单901、绵单315稳产丰产性较好,适宜密度的弹性较大,密植可使二者获得更好的产量,协玉901、绵1304、蠡玉16号则需要适度密植。这说明,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玉米增产挖潜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适宜鄂西北低山丘陵区的夏播玉米全程机械化集成生产技术,加快机械化进程,促进鄂西北山地玉米产业发展。[方法]2012—2015年连续开展夏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播期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筛选适宜鄂西北山区机械化生产的夏玉米品种,研究相应的栽培技术,并结合农机具进行了机械化生产试验,论证其可行性以及评价其生产效益。[结果]筛选出最适宜鄂西北低山丘陵地区夏播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播种时间控制在6月15日前最佳,种植密度为7.50×104株/hm2最佳。[结论]研究出一套适宜低山丘陵地区的夏播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缓解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与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morphology of the plant and ear is a preliminary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 in breeding new varieties of maize. As new maize cultivar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1950s through the 2010s in China, most had changes in both plant and e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maize yield gains. Over the seven decades, plant and ear height fluctuated with a small increase from the 1950s to 2000s, and then a decrease in the 2010s, while the ear ratio and internodes length below the ea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Leaf angles became significantly more upright, especially for the leaves above the ear, and the leaf area per plant improved markedly. Leaf orientation increased from the 1950s to the 2000s then decreased in the 2010s. Tassel size and the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 were both reduced substantially. Ear diameter, kernel number, and kernel weight increased from the 1950 to the 2000s, then decreased in the 2010s 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We found that modern maize hybrids have a lower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and ear ratio which increased lodging resistance, a more erect leaf which increased high-density planting tolerance, and smaller ears and kernels which facilitated rapid dehydration during late grain filling. These morphological selection criteria, which are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operations, are proposed as the focus for future maiz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育种目标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玉米全程机械化是提高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全程机械化操作的玉米品种,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育种目标.从全程机械化包括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去雄等角度看,未来的玉米育种目标应要求母本种子角质化程度高、籽粒偏圆形,抗倒、抗病、抗虫能力强,穗位适中、...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品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玉米品种,设置45 000、75 000株/hm两种栽培密度。按照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将其分为适应性好(郑单958、先玉335、陕单8806)和适应性差(沈单16、豫玉22、陕单902)2组,比较分析其叶片光合性能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与转运。结果表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较其低密度提高9.41%,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提高53.74%。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作物生长率(CG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36.94%和16.54%,较适应性差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LAI和CGR分别提高17.51%和48.08%。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平均干物质转移率(MR)和转换率(T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7.13%、5.04%、8.52%、4.83%和9.17%、8.18%、6.62%、18.70%,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的平均MR和TR分别提高31.60%、29.15%、29.19%、37.43%和52.48%、48.47%、62.63%、89.61%。  相似文献   

20.
适宜河北省种植的高产夏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河北省夏玉米区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2014年以华北平原近5 a审定的15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以2000年以来一直作为我国夏玉米栽培试验对照品种的郑单958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10~4株/hm~2条件下,对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强生928总体表现最好,该品种穗数稳定,千粒重高,株高和穗位高中等,茎秆抗弯曲力较强,生育期光能截获率高,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达到了10 908.1 kg/hm~2;冀丰223次之,总体表现较好,该品种穗粒数较高,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与对照相当,株型紧凑,穗位叶以上叶片直立性好,株高较低,穗位高中等,茎秆抗弯曲力较高,前期生长较快,生育期光能截获率较高,漏光损失较小,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为10 273.5 kg/hm~2。强生928和冀丰223总体表现较好,较适宜在河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