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玉米是河南省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玉米生长期内极易发生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稳定生产。基于1987—2015年河南省17个地市的玉米生产和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玉米生长期的干旱时空特征,通过建立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研究干旱等气候因素对河南省玉米产量的影响,并识别出受干旱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研究表明,玉米生长期内干旱频繁发生,平均每3年发生1次干旱且干旱程度有增强的趋势;干旱导致了玉米产量的减少,相较于正常年份,干旱年份玉米总产量将平均减产6.75%;地区层面上,干旱对各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差异较大,且受干旱负面影响最大的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强度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但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94-195
利用河南省1981—2010年30年间受到旱涝灾害影响的土地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受灾百分比、绝收百分比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年际差异和分布情况,并对干旱、洪涝这2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发展具有周期性,干旱和洪涝周期变化的频率越来越高;河南省干旱灾害的分布主要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加重的态势,虽然从整体来看降水很少,但由于其集中在小的范围和短时间内,常常会出现局部的暴雨洪水;河南省灾害的发生往往在一段时间和地区集中出现,在灾害的相对频发期,常见的几种灾害会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3.
游程理论在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a降水资料为分析序列,应用游程分析方法,对河南省6个自然区冬小麦4个主要生育期干旱特征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了游程理论的极限干旱历时概率密度函数适用于冬小麦干旱概率特征的结论,并通过对比分析,定量说明了各地区极限干旱历时的特征,为预测干旱灾害发生的持续性和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山东地区农作物旱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的旱涝受灾、成灾面积资料和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主要农作物旱涝灾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农作物旱涝灾害发生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平均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5.34%和11.70%,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占总灾害面积6成以上;旱涝灾害面积呈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旱灾面积2003年之后显著减少。干旱灾害区域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果树,涝灾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蔬菜和果树。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47.6 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62.1%。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速率为28.1 mm/10a,降水偏少和偏多年与农作物旱涝灾害年份基本对应。【结论】山东中部、西部和山东半岛东北部区域,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系数超过-0.4,涝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程度和显著相关区域范围均小于旱灾。  相似文献   

5.
沾化冬枣降水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统计,包括暴雨洪涝、连阴雨、干旱在内的降水异常灾害是沾化冬枣主产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因此降水条件成为主产区最易产生不利影响的气象要素。为了解掌握沾化冬枣的降水适应性,对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以来降水异常灾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主产区唯一适用的沾化国家一般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系统总结了沾化冬枣适宜降水条件特征,再结合各降水异常灾害受灾时段的降水情况,进一步分析总结对沾化冬枣不利的降水条件,估计部分致灾降水条件。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及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作为夏玉米主要生产地,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干旱频发,威胁粮食安全。基于1961—2014年河北省19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通过Arc GIS得到干旱的空间分布,并对SPI进行MK趋势检验,研究夏玉米生长季干旱特征。运用SPSS软件,对SPI与夏玉米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尺度的SPI指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河北省干旱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发生次数多于20世纪90年代前。生长季内,6—9月干旱频率分别为15.8%、16.4%、16.3%、14.7%,7—8月干旱发生情况较为严重,且SPI呈下降(变干)的趋势,干旱趋势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张家口、遵化、南宫站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均达到17.6%以上。邢台、承德、围场则较为湿润,干旱发生频率在13.9%以下。总体来看,河北省东北部和南部干旱发生频率小,西北部和中部干旱频率较高。玉米产量与SPI在7—8月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山东省1981—2015年实测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分析山东省干旱时空演变规律,提出了应对旱灾的干旱风险管理概念,并论述其含义和作用,总结了气象科技服务具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干旱事件在秋季和春季的发生频率最高,在夏季发生频率最低;(2)干旱事件在山东省西北部地区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东南部地区;(3)区域干旱灾害管理应由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4)从开展和推广旱灾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加强旱灾预警网络、建立并加强干旱监测业务水平和平台、加强防旱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干旱管理法律框架5个方面改善山东和全国的干旱灾害应对体系.研究有助于对干旱实现风险管理,降低旱灾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家制定防治干旱风险区域战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干旱发生程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选用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2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了近50年的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马铃薯产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PCD呈下降趋势,突变年份为1998年,表明研究区区域降水量年度内的分配更趋近于均匀;PCP、SPI和SPEI无明显趋势变化。从区域变化来看,PCD与马铃薯生长季的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即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集中;东部的PCP要早于西部,平均值出现在6月25—30日之间;SPI和SPEI低值区主要位于中部。SPI和SPEI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表征西北部地区干旱程度有所缓解,东南部地区有所增强。PCD>0.37、PCP>39 候、SPI<0.13或SPEI指<0.34的年景马铃薯产量可能因干旱出现减产;PCD>0.48、PCP>41 候、SPI<-0.54或SPEI<-0.29的年份可能因干旱成灾。研究结果为内蒙古马铃薯干旱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湿玉米是指水分在30%以上的湿玉米,一般多发生在气候异常的灾害年份。如早霜年份,玉米尚未完全成熟受霜冻而停止生长,造成高湿玉米;再如春旱年份,玉米出苗晚,生长期因干旱而偏短,玉米贪青,成熟不好,如再逢早霜,玉米水分会更大。  相似文献   

10.
旱涝灾害是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安徽省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对降低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基于安徽省2000—2017年旱涝受灾面积数据、降水数据,利用M-K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旱涝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受灾面积年际变化较大,且干旱受灾面积要高于洪涝受灾面积;旱涝受灾情况分别在2013年和2007年存在明显的突变,通过突变前后区域受灾情况对比可知,旱灾受灾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洪涝受灾率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长江下游区以及长江-东南诸河区呈上升趋势;旱灾受灾面积整体都有下降趋势,南方地区下降趋势尤其显著,洪灾受灾面积南方呈上升趋势,北方呈下降趋势,且旱涝受灾面积的升降趋势与降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3个极端降水指数中,强降水日数与旱涝受灾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面广,部分灾害呈加剧趋势。通过对夏玉米气象灾害干旱、涝灾、风灾及高温热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利用遥感手段实时获取区域农业干旱信息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是有效进行农业监测预警、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综合遥感、气象、土壤等多源数据,基于“金字塔”型多层级土壤水分估算模型框架反演土壤水分含量;利用土壤水分状态指数(SMCI)对2000—2020年河南省的农业干旱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其农业干旱发生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1年间,河南省农业干旱平均发生4.408 9次/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集中在3月和6月,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秋季和冬季农业干旱则有加剧的变化趋势。河南省SMCI年平均值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SMCI平均值最高,农业干旱情况加重;河南省近54%区域农业干旱程度表现出显著加剧的变化趋势,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结论】河南省农业干旱情况呈现明显加重的趋势,应及时监测预警、科学应对,减轻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韩倩  邱林  陈海涛  荆燕燕 《农业与技术》2014,(1):187-187,197
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分别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和Z指数,对河南省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干旱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主要集中在冬季,年际间干旱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特别是较为严重干旱事件的频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2016年春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8):58-60
根据天津市13个固定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2016年春季天津市的气温、日照、降水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与历史同期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春季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冬小麦等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得出"春季气温持续偏高,日照充足,降水偏少,发生阶段性干旱,无倒春寒、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条件属偏好年份"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农事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政府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气象服务支持,利用1992—2018年辽宁省玉米产量及生育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及各市玉米产量和生育期气候条件特征,评估玉米生育期内气象灾害发生风险。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的多年平均产量及播种面积均占当地粮食总产及播种总面积的60%以上;各市玉米单产变化波动较大。辽宁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冷害和干旱,1996—2010年辽宁省发生中度低温冷害3次,未发生严重和轻度低温冷害;辽宁省干旱灾害风险较大,以辽西地区最为突出,干旱易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辽北及辽南部分地区。根据玉米供给侧改革需求,结合气象条件背景,建议将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按玉米优势种植区(沈阳、铁岭、辽阳、鞍山)、辽西抗旱作物种植区(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辽南大豆薯类种植区(营口和大连)及水果种植区(朝阳市、葫芦岛建昌、辽东半岛特色种植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62-201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分析、突变检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方法,探讨了聊城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聊城地区年平均降水呈现不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中,春季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其余各季呈现不明显的下降趋势。聊城市旱涝交替发生,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2-1970年、1981-1990年、2011-2015年以干旱为主,1971-1981年、2001-2010年以雨涝为主,经历了旱-涝-旱涝-旱的变化过程。3个区域旱涝变化与全区总体上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极端和灾害天气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极端和灾害天气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原因,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等不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的行为,无疑是导致极端和灾害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1极端自然灾害天气对玉米生产的影响1.1干旱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大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玉米属于半湿作物,对缺水敏感性比水稻弱,但比甘蔗、小麦、高梁、棉花、大豆、烟草、西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疆境内51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SPI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对新疆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干旱灾害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选取陇东地区8个县(区)气候观测站1991—2020年降水资料和相应县(区)玉米产量资料。采用回归法分析,将玉米产量分离成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构建干旱天气指数,对陇东地区8个县(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得出干旱灾害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西峰区>正宁县>镇原县>合水县>宁县。设定干旱天气指数大于50%时为保险赔付阈值,则分县(区)初始保险费率在1.4%~8.2%,每666.7 m2缴纳保费为8.4~49.2元。实现了不同县(区)间差异费率,提升了农业保险产品的合理性,为地膜玉米保险的推广及赔付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渝东北地区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渝东北地区9区县历年来的干旱灾害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干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