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腹腔单独或联合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1.5、2.5mg/kg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20、30mg/kg),在第0、3、5、8、12天测定小鼠空肠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和二胺氧化酶(DAO)活力。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上,与对照组相比较,各染毒组脂肪酶、淀粉酶、DAO活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染毒组脂肪酶、淀粉酶、DOA活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ZEA和DON单独和联合染毒均能降低小鼠空肠消化酶活性,表现出剂量效应和相互作用时的互作效应;同时,在测定时间范围内表现出毒素作用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镰刀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c,ZEA)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普遍存在于饲料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ZEA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影响颗粒细胞激素的分泌和细胞增殖、干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降低卵母细胞质量,进而影响初情期前母猪的发情和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内、外研究均发现DON具有降低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能力.尽管没有临床症状,但组织病理学发现,饲喂含高浓度镰刀菌污染的小麦将导致妊娠母猪脾脏和肝脏的损伤,导致胎儿肝糖原升高和线粒体损伤.初情期前的小母猪对浓度DON>ZEA的饲粮较妊娠母猪更为敏感.镰刀菌毒索还会增加泌乳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3.
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对饲料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发展,饲料的安全与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镰刀菌的特点及其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对畜禽的毒副作用,通过实验探索出控制镰刀菌的初步方法,降低并减少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在饲料中的浓度及对畜禽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玉米赤霉烯酮(ZEN)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染毒小鼠生殖毒性损伤的缓解作用。选取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5只[体重(40±5)g],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200 mg/kg茶多酚(Ⅰ组)、1 mg/kg ZEN+0.5 mg/kg DON(Ⅱ组)、100 mg/kg茶多酚+1 mg/kg ZEN+0.5 mg/kg DON(Ⅲ组)和200 mg/kg茶多酚+1 mg/kg ZEN+0.5 mg/kg DON(Ⅳ组),每组15只。试验期28 d。在试验第1、14、28天,从每组随机抽取5只小鼠称重采样,检测小鼠精子质量、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组织标志酶活性、血清性激素含量及睾丸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并制作睾丸组织切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精子活率及数量、血清性激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睾丸组织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血清丙二醛(MAD)含量显著上升(P<0.05)。添加茶多酚后,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精子活率及数量、血清性激素含量、睾丸组织AKP、LDH、γ-GGT、CAT、SOD及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精子畸形率、血清MAD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第1天相比,Ⅰ组小鼠睾丸组织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精子质量、睾丸组织标志酶活性、血清性激素含量、睾丸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Ⅲ组小鼠睾丸组织CAT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Ⅳ组小鼠睾丸组织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睾丸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染毒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基膜不完整,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细胞之间空泡化,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经茶多酚保护后得到改善。综上,茶多酚能有效改善ZEN与DON联合染毒小鼠精子质量与睾丸组织内标志酶活性,提高血清性激素含量及睾丸组织抗氧化功能,显著降低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我校养殖场饲养的猪、牛、羊等家畜出现繁殖障碍,具体表现为母猪发情期延长,屡配不孕,仔猪初生重小;奶牛发生流产,乳房炎发病率升高;绵羊发情期延长。经过我们对所用饲料调查及检测,认为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侵害所致。现笔者对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来源、毒害机理及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制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21-2026
为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及其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功能和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成年雌性昆明小鼠360只,体质量(20±1)g,随机分为9组,腹腔单独或联合注射(每隔24 h注射1次,连续4次)不同浓度的镰刀菌素(DON 1.5,2.5 mg/kg;ZEA 20,30 mg/kg)。于感染后0,3,5,8,12 d测定小鼠肝脏AST、ALT的活性和TP、ALB的含量;3,5,8 d测定肝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表明,DON、ZEA单独或联合染毒均显著提高小鼠肝脏AST、ALT活性及肝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显著降低TP、ALB含量(P0.05);联合染毒组与相应单一染毒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联合染毒具有亚加性效应,以2.5mg/kg DON与30 mg/kg ZEA联合染毒所呈现的亚加性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脱毒剂脱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豇  肖淑华 《饲料研究》2006,(10):12-14
研究6种脱毒剂(1号、2号、3号、4号、5号和6号)的体外脱毒效果,采用竞争性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方法(ELISA)分别测定脱毒前后霉变玉米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并计算其相应毒素的下降率,旨在为饲料厂家选择优质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种脱毒剂脱玉米赤霉烯酮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5号、4号、3号、2号、6号和1号;6种脱毒剂脱呕吐毒素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5号、2号、4号、3号、6号和1号。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玉米赤霉烯酮与(ZEA)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分别以0.012 50μg/mL DON+0.006 25μg/mL ZEA、0.050μg/mL DON+0.025μg/mL ZEA、0.2μg/mL DON+0.1μg/mL ZEA、0.8μg/mL DON+0.4μg/mL 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进行联合暴露培养,48 h后测定细胞膜ATP酶(Ca~(2+)-ATP酶、Na~+/K~+-ATP酶)活性以及细胞内pH、Ca~(2+)水平和钙调蛋白(CaM)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设不添加毒素的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间,细胞内Ca~(2+)水平、CaM mRNA表达水平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pH以及细胞膜Ca~(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DON、ZEA联合暴露导致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酸化、离子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细胞内环境稳态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中。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ZEA和DON均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引起生殖器官、胎儿形态,生殖细胞成熟率,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对雌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21,38(9):20-22
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烯醇(DON)是饲料中尤其是以玉米和甜菜渣(beet pulp)为原料的饲料中最常见的两种真菌毒素.众所周知,高ZEN或DON毒素含量水平的日粮最终会使毒素进入到母猪的乳汁中,对母猪和新生仔猪均造成不利的影响.ZEN及衍生物是一类主要由镰刀菌属的真菌产生的非甾体雌激素类真菌毒素,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和残留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本文综述了ZEA的污染现状及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现状,并且总结了ZEA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叶如  申光荣 《养猪》2004,(1):13-14
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因食用霉变的谷物引起某些疾病,导致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的记载。霉变的饲料可使家畜生长减缓,出现畸胎或死亡。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霉菌(fungi)产生的代谢物质,它能导致人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发生自然性的、有毒害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该毒素可存在于霉菌的孢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线粒体在玉米赤霉烯酮(ZEA)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染毒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SCs)内质网途径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将对数生长期仔猪SCs分为对照、ZEA+DON、线粒体分裂抑制因子-1(Mdivi-1)和ZEA+DON+Mdivi-1 4个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率,采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及内质网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蛋白PERK、ATP4、CHOP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ZEA+DON处理相比,添加Mdivi-1可极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缓解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结构损伤。2)与对照处理相比,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ZE...  相似文献   

14.
选择35±1日龄、平均体重为10.36±1.21kg健康的三元(斯格×长×大)杂交断奶母猪20头,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污染日粮对断奶母猪阴户大小的影响。将试验母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2和3mg/kg的ZEA。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1~3.2mg/kg ZEA显著增加断奶母猪的阴户长、宽和阴户面积(P〈0.05)。随ZEA水平的升高,母猪的阴户长、宽和阴户面积的直线回归增加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危害饲料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广东省动物饲料中4种主要霉菌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针对2020年从广东省内采集的共196份猪、鸡、水产动物、宠物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素B1、伏马毒素Bt、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4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存在,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75%.猪饲料和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严重,黄曲霉素B1存在15%-20%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3周龄海兰褐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10 mg/kg ZEA,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和10 mg/kg ZEA组全期平均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1~14 d 10 mg/kg ZEA组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5~28天3个ZEA组料蛋比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5~28天5和10 mg/kg ZEA组平均蛋重也显著降低(P<0.05);从第7天开始,5和10 mg/kg ZEA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降低(P<0.05),第14天及以后蛋壳强度也降低(P<0.05),第28天时1 mg/kg ZEA组蛋壳强度也降低(P<0.05);从第7天开始,5和10 mg/kg ZEA组雌二醇(E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第14天开始,3个ZEA组血清甘油三酯(TG)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原料及全价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 ZEN的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 5个区县 15个猪场 131份饲料样[55份玉米、豆粕、麸皮、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原料,76份猪全价饲料]进行 ZEN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DDGS和全价饲料中 ZEN的检出率分别为 100.00%、54.45%、100.00%、100.00%和 58.88%,超标率分别为 0.00%、0.00%、0.00%、41.18%和 0.00%,平均含量分别为 109.08、9.19、14.92、882.68和 58.88μg/kg。结果提示,不同饲料原料中 ZEN含量存在差异,DDGS中 ZEN平均含量超标,猪全价饲料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中 ZEN平均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最初于1962年由Stob等人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发霉玉米中分离得到,此外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存在于玉米、小麦、大豆等植物中。我国霉菌污染比较严重,李荣涛等(2004)经对扦取的小麦样本(48份)和玉米样本(33份)测定,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均为100%。张丞等(2009)于2009年1~6月从全国收集饲料和原料样品(90份),  相似文献   

20.
《北方牧业》2010,(9):16-16
<正>众所周知:当前霉菌毒素对猪场最为直观的危害莫过于"玉米赤霉烯酮"导致的雌激素过剩症!研究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