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九 94 2 3(九稻 2 3)是吉林市农科院水稻所于 1988年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它具有穗大、粒多、高产、抗寒性较强等优点。 1997~ 1998年的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品种增产5 6%。  相似文献   

2.
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九稻34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水稻新品种九稻34的选育方法、经过及其特征特性。该品种在2000~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518.6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7.0%。  相似文献   

3.
郑单 5 0 8(原代号 0 372 )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选 0 3为母本 ,外引系昌 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1年 5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 突出特点1 .1 高产1 998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试 (直播组 ) ,比对照种豫玉 1 2号增产 1 3.2 % ,达极显著水平。1 999年省区试比同一对照种增产 1 6.8% ,仍达极显著水平。 2 0 0 0年参加省大区生产试验 ,比对照种豫玉 2 3号增产 1 1 .6% ,居试验首位。1 .2 多抗根据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结果 ,郑单5 0 8高抗玉米大斑病、茎腐病、黑粉病和矮花叶病 ,抗玉米小斑病、弯…  相似文献   

4.
对惠安县6个新引进的花生新品种进行试种比较,结果表明:泉花8号产量最高,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25.5%;粤油7号比对照增产15.8%,居第2位;其他品种3个比对照增产、1个比对照减产。  相似文献   

5.
豫玉 33号 (郑单 95 8)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6年育成 ,2 0 0 0年通过国家和冀、鲁、豫三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耐密植、适应性广等特点。1 高产1997和 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 5 5 8.0kg和 5 12 .8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5 .1%和2 2 .4% ,均居第 1位 ;两年平均比对照种增产 18.5 %。1998年和 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 (7省市 ) ,平均亩产 5 77.3kg和 5 83.9kg ,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增产 2 8.0 %和 15 .3% ,均居第 1位 ;两年平均比对照种增产 2 1.8%。1999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6 30 .2…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吉农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大豆新品种“吉农 8号”是以吉林 2 0号×长农 4号为母本 ,以公交 84- 5 181为父本 ,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 ,多年系选而成。 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 7 6 % ,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 10 7%。 2 0 0 0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单产水平高 ,抗倒伏 ,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吉麦4号”是通过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结果表明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6.97%;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4.79%。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是中熟水浇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开农6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花生品种。该品种结实性好,结实集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2011-2013年三年试验结果,开农69平均单产荚果5 760.95 kg/hm~2,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1.4%;平均单产籽仁4 087.2 kg/hm~2,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9.94%,荚果、籽仁产量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对2011年河南省麦套区域试验9个试点13个品种分析,开农69变异系数r=3.504 8,回归系数b=1.022 3,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禾838以丰选2号为母本,Y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130.9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84.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6%。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结果,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通禾832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禾832以秋田32为母本,丰选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3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758.5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770.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5%。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穗瘟表现为抗病(R)。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结果,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郑豆068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以豫豆29为父本、自主选育品系QTL06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夏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在2012—2013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64.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5.47%;在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277.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15.9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16%,脂肪含量平均为20.0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4。  相似文献   

12.
诺达1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Lx6958为木本,H318为父本选育的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2011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a平均产量为8 86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19.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该研究从选育基础,选育进程,综合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诺达1号。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梅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对8个秋植甜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鲜苞产量在939.2~1 132.2kg/667m2,粤甜19号比对照种粤甜16号减产,其余6个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其中增产最大为金中玉,每667m2产鲜苞1 132.2kg,比对照增产16.5%,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禾857以辽粳5号为母本,通95-7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870.3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53.9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6.6%。该品种主要优点是高产、抗逆性强,主要缺点是单一氮肥施用量过高,整精米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农粘2号"是以"恢粘一"为母本、"藤系150"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2010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093.2 kg/hm2,比对照"通粘一"增产6.6%;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597.7 kg/hm2,比对照"通粘一"增产7.8%。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吉林省的吉林、长春、松原、四平、通化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春季广东省辣椒品种区域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春季广东省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神剑、福康3号、美人椒、广辣11号、广椒6号等5个品种每667 m2总产量分别为752.96 kg、649.26 kg、627.78 kg、616.11 kg和585.22 kg,比对照种粤椒3号增产33.45%~71.7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茂椒四号每667 m2总产量为548.33 kg,比对照种增产25.04%,增产达显著水平;先锋35号、盛丽、广辣8号和茂椒十二号等4个品种每667 m2总产量分别为526.67 kg、497.78 kg、489.26 kg和486.11 kg,比对照种增产10.85%~20.10%,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东方神剑、福康3号、茂椒四号、先锋35号、美人椒、汕研49号和广辣8号等7个品种每667 m2前期产量分别为426.30 kg、403.15 kg、350.00 kg、334.44 kg、333.89 kg、303.52 kg和302.96 kg,比对照种增产41.77%~99.49%,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广辣11号、丰大、广椒6号等3个品种每667 m2前期产量分别为251.30kg、249.26 kg和242.22 kg,比对照种增产17.59%~13.35%,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根据区试结果,东方神剑、美人椒、茂椒四号、先锋35号、盛丽、茂椒十二号和汕研49号等7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突出.推荐参加复试;结合2005年秋季区试结果,福康3号、广辣8号、广辣11号、广椒6号和丰大等5个复试新品种综合表现较突出,推荐申报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外引的16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以吉单261、吉单180为对照,进行了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16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其中KM1215和齐丰8等5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以上,增产幅度较高,值得进一步进行产比试验.而其他11个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应淘汰掉.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晋单79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单79号(原代号:晋科1号)春播生育期127d左右。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山西省中晚熟区试中分别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和大丰26号平均增产11.1%和4.9%;2010年山西省中晚熟区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5%。适合山西省中晚熟区及华北同生态区种植,一般单产10 550-11 000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禾820以吉玉粳为母本,秋田3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338.5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5.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77.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1%。该品种生育期138 d,属中晚熟偏早品种。稻米品质优良,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10项指标达到优质米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2020年陕西省8个承试点负责完成了13个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XQ 05平均产量为2110.02 kg·hm-2,比对照品种秦豆8号增产12.78%,位列第一位;XQ 12、XQ 11、XQ 10、XQ 02、XQ 03、XQ 04这6个品种产量与对照秦豆8号相比分别增产11.53%、10.00%、8.42%、8.23%、6.70%、4.22%、2.82%;XQ 01、XQ 06、XQ 08和XQ 09增产幅度和增产点次均未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