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穗型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穗型小麦品系和2个多穗型品种配成28个组合,采用Griffing交配设计,研究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及亲本配合效应。结果表明,冬季分蘖、春季分蘖、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达显著水平,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低;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水平,加性、显性效应较重要,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遗传力较高,选择效应较大。大穗型小麦品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Hayman方法,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小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农2552’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是理想的早熟亲本;‘I4’穗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理想的多穗型亲本;‘兰考906’、‘河农95156’是理想的大穗多小穗亲本。组合河农2552×兰考906,I4×河农95156和I4×兰考906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本研究中‘河农2552’和‘I4’作母本,‘兰考906’和‘河农95156’作父本,有利于双亲优势性状的聚合,从中选出超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3.
小麦发生穗发芽会使小麦产量大幅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为了了解影响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的遗传因素,筛选对小麦穗发芽抗性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田间延期收获法鉴定143份小麦遗传材料的穗发芽情况,通过对田间穗发芽小麦粒色、粒型、株高等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发芽率与株高、穗长、小穗密度、千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1、-0.179、0.134、-0.012;小麦粒色、粒型、粒质、株高、穗长、小穗密度均与小麦的穗发芽率相关,千粒质量与小麦的穗发芽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颖壳的毛性、穗色与小麦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株型因子为第1主成分,在此主成分中,小穗密度的负值最大,次之为穗发芽率,说明穗发芽率与株高、穗长呈负相关,与小穗密度呈正相关,这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通过聚类分析,按阈值5可将143份小麦品种分为六大类群,穗发芽率由高到低排序为第Ⅴ类群>第Ⅵ类群>第Ⅲ类群>第Ⅳ类群>第Ⅱ类群>第Ⅰ类群第1亚类>第Ⅰ类群第2亚类。穗发芽率最低的类群所包含的小麦品种株高明显比其他类群高,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白皮小麦地方品种抗穗发芽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 ̄1997年选用原产江苏的49份白皮地方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周转箱保湿法进行抗穗发芽性筛选鉴定,每年保留穗发芽率在5%以下的材料进行复鉴。筛选出11个抗穗发芽性强而稳定的白皮地方品种,其抗性不仅明显强于国内外抗穗发芽对照品种,而且还强于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皮品种“扬麦5号”。剥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1个白皮抗穗发芽地方品种中,除“大玉花”为非种子休眠因素所致外,其余10个品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及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100个小麦新品种(系)和62个杂交高代品系的抗穗发芽性进行了鉴定,并通过4个抗穗发芽性不同的白皮小麦品种的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抗穗发芽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抗穗发芽育种,要注意对亲本的抗穗发芽性鉴定与组合选配,根据穗或籽粒发芽率,对杂交后代在早代进行选择,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新品种(系)育成后还要进行鉴定,以诉地区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糯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5个糯小麦品系为母本,7个推广品种为父本,采用p×q杂交设计,研究了株高、主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粒重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差异,8个农艺性状由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但除结实小穗数外,其他7个农艺性状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糯小麦品系宁W0065的植株矮化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好,TH具有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单穗粒重的作用;杂交组合H9908×扬麦158、H9908×苏麦6号和宁W0065×豫麦50表现株高适中、结实小穗数与每穗粒数多以及粒重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两个小麦生长季,22个参试材料在开花后不同天数,采用4种方法测定穗上发芽率和籽粒发芽率。结果表明,小麦抗穗发芽性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在籽粒成熟的不同时期有较大变化。所以,评定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最好多次进行,并以加权发芽率为评定尺度。多数品种的颖壳浸出液对籽粒发芽有抑制作用,但除少数品种外,大都不够稳定。α-淀粉酶活性和面粉降落值测定表明,α-淀粉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降落值与同期穗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鉴定抗穗发芽性的同时,必须考虑面粉的降落值。种皮色级与降落值的相关不显著,说明选育有一定抗穗发芽能力而品质劣化较轻的白皮小麦品种是可能的。以塑料袋保湿法测定穗发芽率较为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9.
在小麦成熟前后若处于阴雨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引起穗部发芽。穗发芽不仅会降低容重,影响产量,还会降低小麦的制粉品质和烘烤品质。因此,世界各国小麦遗传育种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小麦穗发芽的研究工作。 在我省淮南麦区,小麦成熟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年份为阴雨天气,有些年份平均2~2.5天就有一个雨日,小麦很容易穗发芽。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穗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个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穗发芽敏感性遗传效应分析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敏感性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均较高;亲本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双亲均值与杂种植的相关性全部达极显著水平;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双亲都应具有抗穗发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穗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小麦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种类型品种,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品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系中0966615、多穗型亲本中品系94(6)100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组合0955070×94(6)100是本试验中的最优组合。本研究考察的各性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而不孕小穗数受非加性基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甘肃省河西地区选育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提供依据,选用8个产量性状表现良好的亲本配置了56个组合(不包括自交),按GriffingⅢ双列杂交设计方案对8个春小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折。结果表明,不同亲本、不同性状的配合力差异较大;武春2号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高产、优质品种;甘春20和武春2号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可望选育出高产优质品种;高原602和张春17是两个比较好的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 1 2个育种亲本 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结果表明 :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准 ;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 4性状极显著 ;各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株高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成熟期以扬麦 5号等 3个亲本 ,穗长以宁麦 8号等 6个亲本 ,小穗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穗粒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千粒重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单株重和株粒重以 940 3等 6个亲本较高 (好 ) ;特殊配合力 :株高、千粒重、单株重和株粒重较高的组合分别有 3、 1 2、 8和 3个 ;各性状除单株重和株粒重外 ,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且狭义遗传力大多在 60 %以上 ;而单株重和株粒重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狭义遗传力均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15.
几个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SSR标记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构建作图群体,利用32个SSR标记对7份抗穗发芽小麦材料和3份感穗发芽小麦材料进行亲本选择.在有扩增产物的24个SSR标记位点中,75*!%的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除SK2外的其余6份抗穗发芽小麦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选择了SK2×SFY2、CANK×SFY3、AUSK×SFY3 3组合构建群体.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riffing方法第Ⅳ套方案,对甜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根据配合力效应值,筛选出两个优良甜玉米自交系14h、T23和两个优良杂交组合GH2179×677a、14h×304a;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穗长、糖分与穗粗的基因型偏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28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含糖量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并且与中亲值、低含糖量亲本呈显著正相关.F2籽粒含糖量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并且与亲本、中亲值、F1籽粒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应用Griffing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  相似文献   

18.
常用小麦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p×q交配模式 ,以 8个丰产性品种 (系 )为母本 ,4个早熟性品种为父本配制了 32个组合 ,对 8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相关性研究 ,结果表明 ,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 ,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只有 4个性状极显著 ;分析指出本地区小麦高产育种 ,似应以选育穗重型与穗数型兼顾的品种为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x陇春23、高原115x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x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x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x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的耐湿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耐湿亲本和3个不耐湿农艺亲本,按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CⅡ),配制12个组合,以孕穗期湿害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绿色叶片数、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过湿处理后的绿叶片数在组合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表明不同亲本在受渍后的耐湿程度是显著不同的。其绿叶片数的一般配合力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耐湿组亲本中农家品种水里占的一般配合力最好,Pato最差;组合间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以西风/鄂麦6号的特殊配合力最高,Pato/鄂麦6号最低,初步认为耐湿性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耐湿亲本在株高、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上的一般配合力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准,而农艺亲本除株高外,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特殊配合力仅在千粒重上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农艺性状的遗传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方差,评价了耐湿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