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雄蚕品种的茧质性状研究及其对雄蚕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推广的雄蚕品种与3个常规品种茧进行了茧质性状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雄蚕茧具有茧层率高、干壳量高、茧幅整齐度高、全茧量低、含胶率低等特点,雄蚕蛹的鲜量、干量及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品种。绘出了雄蚕茧的恒温干燥曲线图,确认雄蚕茧的干燥规律与常规品种相似,但干燥速度快于常规品种。分析了雄蚕茧的茧质性状对雄蚕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肉质性状的品种及性别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北京黑猪33头(17、10)、东北民猪21头(11、10)及长白猪22头(11、11),在相近的条件下饲养至90千克体重进行屠宰,测定胴体pH值、肉色、系水力、熟肉率、嫩度,同时取样测定鲜肉中干物质、肌内脂肪及粗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熟肉率外,三个品种之间所测定的肉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北京黑猪一些肉质性状(PH,肉色,嫩度)表现与民猪相近,而另外一些性状(系水力)则与长白猪相近。除了嫩度外,不同性别对肉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桑蚕性别控制品种的转育改良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雌雄蚕的性状差异,指出了控制蚕性比的重要意义和专养雄蚕的优越性。通过杂交(回交)和标记性状选择等技术,已把引进种的性别控制基因,包括平衡致互帮限制卵色基因转育到我国的实用蚕品种中,育成了性连锁平衡致死新品种和限性卵色新品种。筛选出地优良的雄蚕杂交组合,在农村专养雄蚕获得了成功:雄蚕率达到99%,鲜茧出丝率显著提高。最后,作者指出了推广雄蚕品种、专养雄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 相似文献
5.
6.
选原种工作担负着繁育良种和保持品种种性的双重任务,鉴于原原种、原种繁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省一直把原原种、原种作为资源来统一管理。保持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延迟品种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蚕品种资源的效益和作用,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关键,是蚕业管理部门和选原种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8.
11.
华瑞×春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一对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在品种的选育中,以综合经济性状优于菁松×皓月为目的,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蛾区和个体的选择,设置优良环境进行培育而成.1997~1998年进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联合鉴定;2000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好养,茧层率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省区春季或秋季饲养.现将华瑞、春明品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夏秋蚕主推品种的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各异.早在50年代早中期,除两广地区外,全国一般以饲养一季春蚕为主,辅以饲养少量夏秋蚕,饲养蚕品种瀛文×华10因体质虚弱,夏秋蚕的生产不稳定.从50年代末期开始,长江流域蚕区逐步开始扩大夏秋蚕饲养,但饲养品种单一,利用广东育成的306与华东地区的华10组配成306×华10作为主要品种推广.而后各地先后育成了苏3·秋3×苏4、东34×603、东34×苏12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上述品种对稳定我国在60~70年代的夏秋蚕生产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由于当时夏秋用品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各地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夏秋蚕品种的培育,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各地先后育成了一批新的夏秋用品种,并应用于生产.80年代以来,育种工作者又面临着培育耐氟蚕品种的任务.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就出现了适宜于各地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16.
17.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控制对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畜牧生产中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关,如肉、蛋、乳、毛、茸等的生产都需要特定的性别的动物进行生产。近年来。随着胚胎移植技术的逐步应用,特别是胚胎冷冻技术的不断完善,国际间的种畜交流逐渐被出售的胚胎所代替,已知性别的胚胎则更加受欢迎,目前迫切需要建立能与胚胎产业化相配套的性别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全国主要现行蚕品种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掌握蚕品种的性状和主要的饲养技术,选择适当的饲养品种是养蚕生产的基础,也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的必要条件。现行蚕品种一般都是根据杂交优势的原理,由中国系统(中系)品种与日本系统(日系)品种相互杂交组配成的一种杂交种,通常将以中系为母本的品种称为正交品种,以日系为母本的品种称之为反交品种。一般正交品种与反交品种比较,正交品种具有体质强健,食桑旺盛,容易饲养,茧形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