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田间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CK)小区实验,研究滴灌温度对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增温滴灌和井水滴灌2水平3重复处理,在棉花蕾期、铃期时采集棉花根际0~20 cm土壤,测定土壤速效N、有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并在蕾期时取完整灌水周期中根际土壤鲜样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蕾期时ZW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较CK减少13.51%(P0.05),铃期时,有效磷含量减少26.7%(P0.05),两时期中ZW处理下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略低于CK处理(P0.05);完整灌水周期内ZW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灌水后第3 d,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增加了41.5%(P0.05)、45%(P0.01)、19%(P0.05),灌后第5 d,放线菌数量增加了93.2%(P0.01),总增加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结论】增温水灌溉可以促进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降低土壤中养分含量,亦可丰富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分别较对照增加34.4%,194%,1 655%和658.5%,但在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增幅最高处理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79.8%,375.3%和111.5%,各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结论】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进行藏川杨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微生物数量增加及酶含量增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拉萨半干旱河谷采取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对拱棚西瓜根结线虫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药剂,比较碳酸氢铵、石灰氮、棉隆、阿维菌素b2、噻唑膦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棉隆对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为86.40%,碳酸氢铵、石灰氮和阿维菌素b2防效次之,分别为76.32%、73.43%、71.66%,噻唑膦防效最低,为61.51%;西瓜保产率棉隆最高,为53.08%。碳酸氢铵、石灰氮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0.73%、142.10%。噻唑膦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比对照增加48.07%。碳酸氢铵、石灰氮、棉隆处理后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活性都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阿维菌素b2药剂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噻唑膦药剂处理后对土壤真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放线菌数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收获期,棉隆处理的土壤细菌比对照减少46.08%,噻唑膦药剂处理的土壤对放线菌比对照增加28.32%。综上所述,棉隆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田间保产率最好,石灰氮、碳酸氢铵能显著提高速效氮的含量,阿维菌素b2对环境友好。根据氮肥使用和田间发病情况,可选择棉隆、石灰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树枝发酵腐殖质肥对人面子林下土壤pH、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对人面子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增加总孔隙度,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提高人面子林下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促使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方向转化,且提高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人面子林下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
茶树根际土壤因子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树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70×105~98.70×105cfu/g,其中真菌数量为0.98×l03~26.30×l03cfu/g,放线菌数量为3.28×104~52.70×104cfu/g,细菌数量为1.04×105~95.30×105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pH、速效氮和速效磷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明显影响细菌的数量.通径分析显示,速效磷和pH是影响真菌、细菌的主要因子,其中速效磷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是0.995 3和0.828 8;pH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是0.506 0和0.506 4;含水量、有机质对真菌和细菌数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但直接通径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要是通过pH、速效磷和其他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真菌和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氮磷化肥+秸秆清茬(NP)、氮磷化肥+秸秆还田(NPS)、氮磷化肥+有机肥(NPM)及氮磷化肥+秸秆还田+有机肥(NPSM)等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 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降低土壤pH,其中NPSM 相比NP在各生育期分别显著降低了3.41%、1.86%、3.19%、2.60%;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NPSM比 NP在各生育期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140.63%~229.17%,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35.86%~60.54%,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146.92%~483.34%,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8.06%~63.07%。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NPSM相比NP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其中细菌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增加了119.28%~177.21%;真菌数量增加了156.64%~233.42%;放线菌数量增加了107.40%~158.66%;固氮菌数量增加了95.23%~155.53%;氨化细菌数量增加了279.39%~357.29%,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后可显著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从而达到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土壤生物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表层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养分季节动态等土壤生物肥力特征。【方法】在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设置样地,2011-08中旬在样地上、中、下坡位放置分解袋,分别于2011年9月、11月和2012年3月、5月、7月中旬随机取回部分分解袋,测定其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季节差异显著,在3种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和真菌数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7月最高,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9月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全钾、有机质、全磷、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全磷、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9.766%,主要综合了蔗糖酶、全钾、全磷、真菌的信息。【结论】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反映土壤生物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树枝发酵腐殖质肥对人面子林下土壤pH、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对人面子林下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增加总孔隙度,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提高人面子林下细菌同真菌数量的比值,促使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方向转化,且提高了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人面子林下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油棕林下养鸡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养鸡油棕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总数随着干扰程度增大而增加;不同干扰区土壤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在0~20 cm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总数随着干扰程度的减弱呈减少趋势,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地距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油棕林下养鸡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养鸡油棕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总数随着干扰程度增大而增加;不同干扰区土壤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在0~20 cm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总数随着干扰程度的减弱呈减少趋势,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地距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及其含水量对人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北京智海TSC-1型水分速测仪进行人参控水试验,通过测定人参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叶柄长等生长指标以及枯萎期的根长、根重、根粗等经济指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对人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时有利于人参生长。用农田土与腐殖土等比例混合栽种的人参无论地上部分生长还是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农田土、腐殖土。  相似文献   

12.
农田栽参土壤的改良与培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发酵玉米秸秆粉、EM菌、硅藻土3种物质对农田栽培人参土壤进行改良。结果表明:3种物质施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17%~82%,pH值提高2.8%~9.9%,速效磷提高6.5%~90.9%,速效钾提高12.1%~98.0%,有益微生物放线菌数量提高120.7%~310.3%;人参根长增长5.0%~29.0%,根粗提高0.8%~35.0%,根重提高0~14.0%,总皂苷含量提高7.7%~53.9%。3种物质的适宜配比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环境,促进人参根的生长,达到较好的土壤改良培肥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Stanford-Smith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床土氮素的潜在供应能力。结果表明,累积矿化氮量(Nt)与时间的平方根(t1/2)呈很好的线性相关(r2=0.97~0.99,n=14),两者的直线斜率随床土肥力的增高而逐渐升高。14种床土的矿化速率常数(K)为0.0074~0.093,其间无显著差异,矿化半时值(t1/2)为57.75±4.97(d),平均每天释放出1.2%的可矿化氮。~0.99,n=14).Theslopesincreasedwiththeincreasedoffertilitylevelinginsengsoil.Themineralizationrateconstants(K)ofthese14ginsengsoilarefrom0.0074to0.093.Therewerenodifferentamongtheratecontants.ThatshowsthemineralizableNisreleasedatanaveragerateof1.2%perday.Keywords:ginsengsoil;nitrogen-supply;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和土壤熏蒸(soil fumigation,SF)是缓解人参连作障碍的常用方法。为研究2种方法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强还原土壤灭菌加氯化苦熏蒸(RSD+SF)、强还原土壤灭菌加复合菌(RSD+F)、氯化苦熏蒸加复合菌(SF+F)3种方式改良的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D+F组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最高,SF+F组均最低,3组拥有相同细菌菌属431个。RSD+S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Gemmatimonas,其丰富度为9.17%;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norank_f_noranko_Gaiellales,其丰富度为8.72%;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Bacillus,其丰富度为9.16%;Bacillus为3种方式改良土壤前10种优势菌群中共有的优势菌群。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关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同方式改良后的连作人参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3种土壤改良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有益细菌属的丰富度并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RSD+SF组和RSD+F组的有益细菌属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SF+F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参栽培后对农田土壤质量以及后茬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白山市抚松县北岗、大方、抽水以及靖宇等地的 4 个试验点,以普通农田为对照,对参后地农田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参后地农田 10~20 cm、20~30 cm 深度土壤容重范围为 1.25~1.43 g/cm3,显著低于对照,而垄台与垄沟耕层厚度平均分别为 31.40、16.94 cm,分别比对照提高 89.60%~93.55% 与 39.59%~56.52%。对于耕层土壤养分,4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对照相应分别提高 6.18%~38.99%、2.68%~12.64%、6.62%~42.90% 与 6.39%~40.54%。此外,参后地农田土壤 pH 范围在 4.81~6.82 之间,与对照相比,其土壤酸化趋势得到改善。与对照相比,除靖宇外其余 3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玉米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 14.70%、11.19% 与 10.32%,籽粒产量增加 8.56%~14.08%,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参后地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参后地农田玉米叶片和籽粒等器官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整株玉米籽粒氮吸收量比对照提高 13.60%~26.08%。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速效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籽粒氮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结论】农田栽参后显著改善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增加耕层厚度,降低土壤紧实度,利于后茬玉米生长,特别是参后地农田氮水平提升有利于后茬玉米产量提升以及土壤氮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参栽培对白浆型土壤酸化与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白浆型土壤栽参后土壤酸化与铝形态分布变化的关系,调查了白浆土土壤剖面及栽参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铝进行浸提.结果表明:白浆土成土过程中能够向土体提供大量活性铝;白浆型土壤栽参后,随栽参年限的增加,土壤中交换态铝、单聚体羟基铝、酸溶无机铝以及腐殖酸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表现出非活性铝形态向活性铝形态转化的趋势,造成土壤交换态铝、单聚体羟基铝等活性铝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多年施用莠去津的栽参土壤中分离出降解效果良好的2株细菌、2株真菌和3株放线菌,制成混合菌剂,代号分别为AM、AF、AS,对其在田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和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接种后经过20.0d的延缓期菌体细胞开始增殖,而真菌和放线菌没有明显的延缓期。土壤中莠去津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细菌和放线菌菌剂对栽参土中莠去津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其半衰期分别为20.0,17.6d,真菌的降解效果较差,其降解半衰期为31.4d。  相似文献   

18.
尹敏晶  赵岩  张连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02-4307
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茎叶总皂苷为评价指标,研究平地栽参不同土壤改良的最优方案.试验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研究玉米秸秆、猪粪、鹿粪、拮抗菌、菌糠5种基质的不同组合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模型解析发现,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5种基质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贡献从大到小为猪粪、鹿粪、玉米秸秆、菌糠、拮抗菌.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玉米秸秆施用量6.64kg/m2,猪粪施用量3.24 kg/m2,鹿粪施用量3.48 kg/m2,拮抗菌施用量6.87 g/m2,菌糠施用量7.02 kg/m2条件下,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预测值为17.81%.综上这些栽培因素的组合可以作为平地栽培人参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9.
论人参种植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传统伐林栽参模式的缺陷及农田栽参、林下护育山参的优势,明确了农田栽参是我国人参种植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林下护育山参是人参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解决老参地问题是目前人参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对栽参土壤中Cr、Cu、Pb和Zn全量及有效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施肥对农田栽参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利用ICP-0ES方法对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基肥(A)、多功能微生物制剂激活后作基肥(B)、多功能微生物制剂激活后花期施入(C)、鹿粪(D)、EM菌肥(E)、猪粪(F)和对照(ck)7个施肥处理土壤中Cr、Cu、Pb和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鹿粪和猪粪施入量增加,土壤中重金属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