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柑橘小实蝇是一种检疫性的杂食性害虫,弄清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动态及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还可以为制定综合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台州市黄岩区被柑橘小实蝇为害最为严重的五种水果种植区,研究柑橘小实蝇在五种主要寄主(柑橘、杨梅、梨、葡萄和枇杷)上的种群动态,并分析了影响其种群动态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柑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寄主成熟期有关。温度和降雨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橘小实蝇入侵果蔬混栽橘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橘小实蝇对不同蔬菜寄主及柑橘品种之间的为害差异,结合蔬菜生育期和柑橘果实成熟期,明确了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在柑橘果实转色期之前,橘小实蝇在蔬菜区继代繁殖;在柑橘果实转色后,橘小实蝇转主入侵到柑橘为害。橘小实蝇可因各蔬菜寄主成熟与否选择性为害;橘小实蝇对温州蜜柑为害严重,本地早和四三九品种为害较轻,哈姆林及刘本橙在本地不为害。同时给出了果蔬混栽园内橘小实蝇自柑橘瓜果期至采收期期间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通过对柑橘、杨梅等多种寄主进行橘小实蝇动态监测,分析寄主植物和气候因子对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黄岩橘小实蝇成虫种群高峰期为8~10月,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温和最低温、月降雨天数为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柑橘小实蝇在桂林地区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监测,以掌握其发生危害特点及消长规律,为柑橘小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在桂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成虫盛发期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且种群消长趋势在各年度间基本一致;果园周边不宜多种作物混栽;柑橘小实蝇的种群消长受气温影响,11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气温偏低,柑橘小实蝇种群活动处于较低水平;柑橘小实蝇以白天活动为主,晚上也偶有活动,杀虫灯和性诱剂、蝇必粘防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柑橘小实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有害生物,曾被认为是果蔬“头号杀手”。台州橘区在2007年首次报道发现柑橘小实蝇后,连续3年在局部橘园为害特别严重。但2010年后却很难想见柑橘小实蝇的为害,为探讨柑橘小实蝇为何不能在台州长期定殖原因,根据其生活习性,分析提出了柑橘小实蝇成虫群迁集中为害的可能性,以及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寄主植物和土壤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这对相似生态区柑橘小实蝇的检疫防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饲养柑橘大实蝇是为其种群建立和研究该虫的第一步。本文综述了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同时也对蝇类昆虫的饲养进行了整理,总结了糖和蛋白对蝇类的取食、寿命、发育、生殖力等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州果蔬混栽橘园用性诱剂监测实蝇种群动态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台州黄岩果蔬混栽园内,通过诱蝇醚(Methyl eugenol,Me)和诱蝇酮(Cuelure,Cue)性诱剂监测鉴定出4种果蔬有害实蝇: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 Hendel)、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柑橘挂果期内4种实蝇的群落动态监测结果表明:6-8月期间,4种实蝇种群数量较低;9-11月期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分别在9月中旬历经小高峰、10月下旬达到大高峰;南瓜实蝇种群数量则在10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具条实蝇种群数量则在9月下旬达到最高峰;瓜实蝇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存在2个小高峰。另外,比较评价了Cue和ZG1引诱剂在低温月份(11-12月份)对南瓜实蝇的引诱能力,结果表明:在低温月份,ZG1引诱剂引诱能力明显强于Cue(南瓜实蝇引诱剂)。由此推测,Cue在台州地区低温月份用于监测种群的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周丁国  蒋晔  倪彪 《上海农业科技》2012,(3):144-145,148
为给有效防治柑橘小实蝇提供理论依据,2009~2011年象山县对柑橘小实蝇进行了重点监测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在象山县每年平均发生4~5代,各年月种群数量差异显著,2009年种群数量明显超出其他年份,其原因是2009年之前果农未充分认识到柑橘小实蝇的危害性,疏于对果园的管理和未进行综合防治。同时提出了柑橘小实蝇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套袋、诱杀成虫和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柑橘小实蝇发生为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柑橘小实蝇性引诱剂监测,截止2007年底证实全省11市67县(市、区)都有柑橘小实蝇发生分布。其发生以9-11月间虫量大,局部地区晚熟梨、早中熟柑橘等果实被害率达50%。受虫源、食物源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柑橘小实蝇的生存与世代繁殖,5月份前难以诱到成虫,而9~11月间局地虫量剧增和暴发为害,是6~9月田间食料丰富、加上外来虫源迁入和气候适宜等优越条件导致种群数量快速增加的结果。通过采取“治前控后”的策略,对受害地区实施大面积挂瓶诱杀和清理虫果为主的综合防控,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柑橘小实蝇入侵扩散与危害规律,提高其监测与防控水平,2008-2010年应用柑橘小实蝇专用性诱剂和诱捕器,在全市19个镇(街道)35个柑橘园建立监测点进行全市性入侵扩散分布普查;在古城伏龙柑橘园和市区水果市场建立2个系统监测点开展全年种群数量消长监测,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种群入侵扩散与时空分布呈塔型趋势,即以城区为中心,并呈向周边区域扩散蔓延趋势;全年种群时序数量变化主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初见性诱成虫,8月上旬形成增长拐点,9-10月形成数量高峰, 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有种群基数、气候和生境条件等,从而创建柑橘小实蝇基数(m6)与全年种群诱量(M)关系模型M=23.8339 m6+59.8003(n=6, r=0.9735**)、当旬虫口密度(mn)与其前3个月的旬平均气温(tn-9)关系模型mn=1.9248tn-9-14.88063(n=72, r=0.5123**),以及柑橘挂果期成虫诱量(M)、有虫株率(R%)、有虫果率(P%)、每虫果幼虫量(N)等关系模型:R=0.3667M-1.2746(n=11, r=0.8901**);P=0.0581R+0.3112(n=11, r=0.9649**);N=0.6438P+0.9610(n=11, r=0.7000*)。应用柑橘小实蝇种群入侵扩散危害规律及其参数模型,可反映柑橘园柑橘小实蝇发生变化动态,可随旬作出预报和决策防治,这对提高其监测预警和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柑橘小实蝇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柑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通过试验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包括采用性诱剂诱杀、捡拾田间虫烂果、药剂防治等措施。经连续5年田间实践应用,调查结果显示,柑橘小实蝇的发生平均减轻89.6%,危害减轻89.9%,该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在今后对柑橘小实蝇的防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柑橘小实蝇入侵扩散与危害规律,提高其监测与防控水平,2008—2010年应用柑橘小实蝇专用性诱剂和诱捕器,在全市19个镇(街道)35个柑橘园建立监测点进行全市性入侵扩散分布普查;在古城伏龙柑橘园和市区水果市场,建立2个系统监测点开展全年种群数量消长监测,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种群入侵扩散与时空分布呈塔型趋势,即以城区为中心,并呈向周边区域扩散蔓延趋势;全年种群时序数量变化主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初见性诱成虫,8月上旬形成增长拐点,9—10月形成数量高峰,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有种群基数、气候和生境条件等,从而创建柑橘小实蝇基数(m6)与全年种群诱量(M)关系模型M=23.8339m6+59.8003(n=6,r=0.9735**)、当旬虫口密度(mn)与其前3个月的旬平均气温(tn-9)关系模型mn=1.9248tn-9-14.88063(n=72,r=0.5123**),以及柑橘挂果期成虫诱量(M)、有虫株率(R%)、有虫果率(P%)、每虫果幼虫量(N)等关系模型:R=0.3667M-1.2746(n=11,r=0.8901**);P=0.0581R+0.3112(n=11...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郑州市各县区进行,对果园实蝇进行诱捕,结果表明,郑州市果园实蝇种类有柑橘小实蝇、具条实蝇、三点棍腹实蝇和瓜实蝇。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桔小实蝇、具条实蝇。并对梨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结果表明,梨园橘小实蝇成虫种群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为9、10月份;同时,以橘小实蝇为研究对象,对田间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达到服务于郑州地区生产实践及综合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室内常温及室外自然条件下柑橘小实蝇继代饲养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台州黄岩地区气候条件下,柑橘小实蝇可发生6代,世代重叠严重,以成虫和蛹越冬;初步明确了柑小实蝇各代成虫的羽化时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南县柑橘小实蝇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上升趋势。文章采用闪迅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柑橘小实蝇,由监测设备自动记录数据,在监测期间每7 d对设备所诱虫量进行人工计数复核,比较每周设备自动计数虫量和人工计数诱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7月为广南县柑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监测系统自动计数准确性好,自动计数与人工计数数据吻合度为74.07%。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就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橘小实蝇SIT技术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应用该蜂和不育雄虫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进行田间联合防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为探讨天敌昆虫和雄性不育技术对橘小实蝇的田间综合治理(IPM)技术,开展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和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田间释放试验:首先应用性引诱剂降低田间野生雄虫数量;而后,释放橘小实蝇不育雄虫,进一步降低田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后,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对田间残余的橘小实蝇卵进行追踪寄生,以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通过监测整个防控期田间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及果实受害率和防治效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里山潜蝇茧蜂、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并配合引诱剂的综合措施对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田间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提出完善橘小实蝇田间防控措施的建议,并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信息素及诱瓶对柑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橘园内比较了不同厂家生产的5种性信息素、3种不同构造的诱捕器对柑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性信息素对柑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有明显差异,纽康诱剂Ⅱ单瓶最高诱虫量和平均诱虫量均为最高;3种诱捕器中慈溪诱瓶诱虫量最多。建议在生产中可采用纽康诱剂Ⅱ与慈溪诱瓶的组合搭配开展柑橘小实蝇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实蝇在同一生境中能为害同一寄主,为明确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种间互作关系。实验室条件下,在4种寄主植物上以不同的种群数量单独或混合饲养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研究2种实蝇种群单雌产卵次数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实蝇的生殖能力竞争。结果表明:在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和瓜实蝇雌成虫在4∶12、6∶10和8∶8的种群比例下,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的产卵次数均大于瓜实蝇;在南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雌成虫数在南瓜上为6和8头、在苦瓜上为8头、在冬瓜上为4和8头、在黄瓜上为4头时,单一种群中南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显著小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在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瓜实蝇雌成虫数分别为4、6、8、10和12头时,4种寄主上单一种群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无显著差异。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竞争优势,而瓜实蝇则无明显影响;南瓜实蝇和瓜实蝇分别对南瓜和黄瓜有明显的嗜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南瓜实蝇与瓜实蝇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及种间竞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苹果园实蝇种群及发生危害进行系统监测,并探索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苹果园实蝇有橘小实蝇、南亚实蝇、具条实蝇共3个种群,其中只有橘小实蝇在果实上产卵危害。橘小实蝇成虫发生时段为8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具有迁移习性,不在苹果园中越冬,每年苹果近成熟时迁入采果结束后迁出。绿色防控措施为产卵前挂板诱杀成虫,该技术可将虫果率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可用于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种群遗传研究的微卫星标记。【方法】选取33对柑橘大实蝇同属种柑橘小实蝇(B. dorsalis)、木瓜实蝇(B. papayae)、瓜实蝇(B. cucurbita)、东澳番茄实蝇(B. cacuminata)中多态性较好微卫星引物,通过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初筛选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再筛选,并对其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数进行分析。【结果】33对微卫星引物中有12对引物对柑橘大实蝇有扩增条带,其同源率为36.4%。6个微卫星位点在柑橘大实蝇上共检测到 2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3 个;6对微卫星引物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248,最高为0.4105,最低为0.0869。【结论】所筛选出的6对微卫星引物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后续对柑橘大实蝇的种群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