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筛选可用于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化学防治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噻虫啉悬浮剂5种农药制剂3个浓度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防效.[结果]5种药剂防效在7 d内随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处理后7 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0倍液对棉花粉蚧的防效达91.67%,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0倍液的防效达92.08%,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0%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8.67%、94.53%、92.83%.[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噻虫啉悬浮剂5种农药制剂对棉花粉蚧均具有良好防效,可用于该蚧的防治.该研究为棉花粉蚧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化学防治,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和结论】40 mg·L-1噻虫嗪处理24和48 h后3龄若虫的死亡率:浸叶法为90.0%、98.8%,浸渍法为98.9%、100.0%,药膜法为85.8%、85.8%.应用浸叶法测得的4种杀虫剂对3龄若虫的相对毒力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浸渍法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药膜法依次为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噻虫嗪对棉花粉蚧有相对较高的毒力.3种毒力测定方法中,就吡虫啉而言以浸渍法测定的毒力最高,药膜法次之,浸叶法最低;啶虫脒以浸渍法和药膜法相近,浸叶法较低;噻虫嗪浸渍法较高,药膜法和浸叶法较低;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的毒力相近.浸渍法较好地反映了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粉蚧的触杀、通过内吸而导致的胃毒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防治暴食性害虫灰茶尺蠖的有效应急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剂较低浓度处理48 h比24 h的校正死亡率高,毒杀效果明显。虫螨腈处理24 h对灰茶尺蠖毒力最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次之,茚虫威和唑虫酰胺毒力较低。本研究可为茶园夏秋季应急防治灰茶尺蠖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堆蜡粉蚧若虫有较好防效的杀虫剂,为堆蜡粉蚧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施药法分别测定9种杀虫剂单剂及其中两种药剂按不同比例混用后对龙眼上堆蜡粉蚧的田间防效.[结果]药后7d,22.4%螺虫乙酯SC 4500和3500倍处理及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质量比为7∶3)2000和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均高于90.00%,50%噻虫胺WG、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1∶1)和10%吡虫啉WP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80.00%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效均低于76.00%.药后15d,22.4%螺虫乙酯SC 4500和3500倍、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1∶1)2000和1000倍、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3∶7) 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95.00%以上,48%毒死蜱EC和10%吡虫啉WP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90.00%以上,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3∶7)2000倍处理、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7∶3)和20%甲氰菊酯EC 1000倍处理防效在80.00%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效则在80.00%以下.[结论]22.4%螺虫乙酯SC、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质量比1∶1、3∶7和7∶3)混用可作为果园中防治堆蜡粉蚧的首选药剂,48%毒死蜱EC和20%甲氰菊酯EC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Maskell)]是近年来泉州市区园林花木危害严重的主要蚧虫,特别是刺桐深受其害,盛发时造成叶片黄化脱落、新叶扭曲卷缩、新梢枯死,并常常带来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花木的观赏价值和绿化美化效果。多年来使用氧化乐果、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防治,浓度逐次提高,却因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不断下降,害虫种群不断增长。1998年我处引进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40%速扑杀乳油防治此虫,收到良好效果。但因速扑杀毒性高,不适用于人车流拥挤的城市街道行道树。因此,寻找防治堆蜡粉蚧等蚧虫的高效低毒农药十分必要。1999年5月,我处同时引进了1%喜洋洋乳油(复合型农药)及植物保护剂"花保",进行小区试验,并将氧化乐果、甲胺磷、马拉硫磷、速扑杀参与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可以有效防治柑橘棘粉蚧的理想药剂,采用喷雾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这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的致死率均与药剂浓度成正比,但柑橘棘粉蚧成虫对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啶虫咪对柑橘棘粉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其LC50为83.812 mg/L;三唑磷效果最次,LC50为3 228.579 mg/L,由此可知,高效氯氢菊酯、阿维菌素可以作为防治柑橘棘粉蚧的备选药剂,首选药剂为啶虫咪。建议在生产中应用,需要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胡进锋  刘向国  王长方  陈峰  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35-136,143
[目的]筛选防治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ttiferus)和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2种园林害虫的高效药剂。[方法]测定11种杀虫剂对黑刺粉虱和佛州龟蜡蚧这2种害虫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噻虫嗪、吡虫啉、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啶虫咪、螺虫乙酯杀虫剂对黑刺粉虱2龄若虫的毒力较高,药后72 h LC_(50)分别为0.82、0.89、1.55、2.88、2.97、3.78 mg/L。噻虫嗪、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唑虫酰胺、噻虫啉、噻嗪酮杀虫剂对佛州龟蜡蚧若虫的毒力也较高,药后72 h LC_(50)分别为0.65、1.21、2.64、3.10、5.10、8.72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黑刺粉虱和佛州龟蜡蚧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防治茶树绿盲蝽若虫的有效药剂,指导茶园施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茚虫威、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唑虫酰胺、虫螨腈和噻虫嗪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78.06、157.85、170.71、278.98、142.60、169.56和560.03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3.73、42.98、50.61、57.67、96.03、100.86和311.09 mg/L。可见,茚虫威的毒力最高,噻虫嗪的毒力最低。该研究可为茶园绿盲蝽的区域性应急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指导茶园科学用药和实现农药减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Zimm) KMZW-1菌株3.0×104、 3.0×105、 3.0×106、 3.0×107 、 3.0×108 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雌成虫初期接种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大于其他虫态; 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加,在3.0×108个/mL时达到最大; 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 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初期接种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486 8×105、 3.661 7×103、 9.817 6×104、 2.796 0×104 个/mL, 致死中时间分别为5.21、 5.55、 5.44、 4.87 d。  相似文献   

10.
应用8种杀虫剂对槐花球蚧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槐花球蚧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依次为2.2%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0.370 2 mg/L)>噻虫啉乳油(0.726 4 mg/L)>40%毒死蜱乳油(1.564 6 mg/L)>0.5%藜芦碱可溶性粒剂(3.409 7 mg/L)>5%桉油精可溶性粒剂(4.415 1 mg/L)>40%丙溴磷乳油(6.782 4 mg/L)>40%杀扑磷乳油(17.239 4 mg/L)>2.5%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溶性粒剂(22.300 3 mg/L)。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以棉花为寄主的棉花粉蚧低温和高温品系,研究明确了这两个品系的主要生物学参数.在光周期为14L:10D、湿度为70(±5)%、18(±1)℃和32(±1)℃的恒温条件下继代饲养观察,每代选取三龄若虫分别进行4℃冷激和50℃热激30 min处理,以比对照组存活率显著上升为指标分别建立了耐低温、耐高温品系;测定了3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体液结冰点、雌成虫体长、体宽、体重、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性比、生殖能力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低温品系雌成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最高,分别为-15.01、-13.93℃;高温品系3龄若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4.9、-24.5℃.该虫低温品系体长、体宽和体重(4.37 mm、2.59mm、4.0 mg)均显著高于高温品系(3.22 mm、1.75 mm、1.5 mg).低温品系的世代历期雌虫为54.10 d,雄虫为42.08 d,世代存活率为42.72%,种群趋势指数为47.47;高温品系世代历期雌虫为16.11 d,雄虫为12.08 d,世代存活率为57.71%,种群趋势指数为74.28.  相似文献   

12.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在2.0×105、2.0×106、2.0×107和2.0×108个/mL4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在分生孢子液2.0×108个/mL浓度时对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最强。扶桑绵粉蚧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10±0.06)×106、(2.43±0.06)×106、(3.20±0.06)×106、(3.54±0.06)×106个/mL,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52±0.17)、(5.34±0.51)、(6.12±0.35)、(6.48±0.32)d。  相似文献   

13.
入侵昆虫扶桑绵粉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2008年被发现入侵中国的重要半翅目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危害区域大,适应性强。扶桑绵粉蚧入侵中国后,科研人员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适应性进化以及防治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近年来国内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其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病原真菌防治扶桑绵粉蚧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了扶桑绵粉蚧的5种虫生真菌,分析了粉蚧感染真菌的状况,基于26S rRNA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一种子囊菌(Ascomycota.sp)在扶桑绵粉蚧中的侵染率最高,达66.7%。粉蚧趋于感染多种真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培养出的5种真菌中,4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而另一种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  相似文献   

15.
扶桑绵粉蚧已入侵广西,并在朱槿上成功定殖,且对朱槿造成一定的为害,研究杀虫剂对其毒杀作用, 可为其大暴发时的应急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丙溴磷、毒死蜱、吡虫啉、印楝油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 的毒杀效果,用Probit Analysis 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了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对 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作用较弱,药后3 d 最高浓度(10 mL/L)对一龄若虫的致死率仅为66.43%,对其他3 个虫龄 几乎无直接毒杀作用;另外3 种化学杀虫剂均具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后3 d,大多数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在50.00% 以上,最高浓度的死亡率均超过90.00%;不同虫龄的敏感性顺序为一龄跃二龄跃三龄跃雌成虫,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为 丙溴磷跃吡虫啉跃毒死蜱。说明化学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效果显著,但不同虫龄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 较大,田间用药宜根据虫龄结构,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时机。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理想药剂在室内选用1种化学药剂和3种植物源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进行了药剂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致死作用均与浓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各药剂均对扶桑绵粉蚧均具有良好的触杀杀虫效果且扶桑绵粉蚧成虫对?种供试药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5%啶虫脒乳油〉5.7%氟氯氢菊酯乳油〉0.3%印楝素乳油〉18%氧化乐果乳油〉1%鱼藤酮乳油〉1.3%苦参碱水剂〉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比较?种药剂触杀和内吸处理条件下发现啶虫脒和印楝素的杀虫效果明显好于其他3种植物源药剂的药效持续性明显好于化学药剂,啶虫脒、印楝素均可以作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备选药剂其中印楝素可作为扶桑绵粉蚧绿色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蚧科昆虫的雄虫形态对其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扶桑绵粉蚧雄虫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补充扶桑绵粉蚧的分类学信息,对扶桑绵粉蚧雄虫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卵为长椭圆形,呈半透明,橙黄色。1龄若虫,浅黄绿色,孵出后即可快速扩散。2龄若虫,初期体表光滑,呈明黄色,背部可见2条黑斑,体缘有明显的齿状凸起;末期可在形态上区分雌、雄虫。雄虫预蛹期1~2 d,身体狭长;预蛹初期分泌白色的丝状物。蛹期的雄虫包裹在柔软的丝茧中,蛹为离蛹,呈椭圆形,虫体表面被有蜡粉。雄成虫,体型较小,身体呈筒状,具有发达的单眼,口器退化致无取食能力,触角细长,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腹部末端有2对白色的长蜡丝。  相似文献   

18.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危险性害虫,属于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危害扶桑、驳骨丹、攀地菊和牡丹花等园林绿化植物,以及对棉花和番茄等多种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发生为害、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对钦南区发生的扶桑绵粉蚧进行调查和描述...  相似文献   

19.
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对生物体内多种Ca2+依赖的细胞功能和酶体系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扶桑绵粉蚧的信号转导受体蛋白,首次克隆了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PsCaM的cD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47bp的片段,编码148个氨基酸。PsCaM基因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3个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73、81、72bp,分隔的4个外显子的长度分别为33、133、183、98bp。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2个EF-hand结构域,有13个Ca2+结合位点;该蛋白的理论等电点是6.21,属于稳定蛋白,且没有跨膜区域;通过同源建模获得了其蛋白的三维结构。多序列比较显示,PsCaM基因相对较保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寄主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了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4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产仔量。[结果]取食4种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历期、世代历期、雌成虫繁殖能力均不同,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上世代历期分别为30.2、28.2、37.3、27.7d,单雌总产仔量分别为626.0、417.2、552.5、183.2头。以棉花、烟草、马铃薯为食,扶桑绵粉蚧种群增殖能力增强。[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寄主植物上扶桑绵粉蚧的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