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动物脂肪组织的生长包括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两部分。在脂肪合成和代谢路径中,脂肪分化因子和转录调控因子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脂肪组织中调控脂肪生成关键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肝脏X受体(LXRα)和脂类代谢调控基因解偶联蛋白1 (UCP1)的生理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是脂肪细胞分化的一种重要核转录因子,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共同调控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并可作为动物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综述了AD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ADD1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关系及营养对ADD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脂肪细胞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转录调控因子、分化诱导因子及分化抑制因子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脂肪细胞分化调控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葛根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在脂肪形成过程中将葛根素加入到培养基中,观察其对成脂分化的影响。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法及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脂滴积聚及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含量;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成脂分化过程中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葛根素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含量,促进成脂标志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葛根素的添加可促进脂肪分化,增加脂肪沉积,这为进一步研究延黄牛脂肪沉积作用机制以及改善牛肉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延黄牛因肉质优良、口味独特、有典型的大理石花纹等特点入选为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建立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延黄牛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潜在的分化机制,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对延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脂质积累,利用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成脂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mRNA在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的延黄牛原代脂肪细胞可贴壁生长,传代后成分均一贴壁良好,呈带角的梭型、形似成纤维细胞;第2天开始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第4天以后为细胞生长的平台期,增殖速度明显变慢,细胞生长曲线近视"S"形,符合正常的细胞生长规律;经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被油红O染色,呈现典型的圆形脂滴,具有成熟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甘油三酯含量在第0~4天变化缓慢,在第4天以后显著升高;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随着分化过程的进行,在分化早期显著上升,随着分化进程的结束略有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延黄牛脂肪沉积作用机制以及改善牛肉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绵羊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参与动物能量代谢调控的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基因CNR1和调控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基因FABP4的表达规律和差异,采集一只3日龄湖羊羔羊背最长肌组织,背肌组织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分离观察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开展前体脂肪细胞培养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胰岛素、地塞米松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前体脂肪细胞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成熟脂肪细胞形态;收集不同分化时间点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CNR1FABP4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羔羊背最长肌组织成功分离出了前体脂肪细胞,贴壁细胞呈梭形;诱导前体脂肪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观察到脂滴形成,具有脂肪细胞特征;CNR1FABP4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早期均较低,但在诱导分化中后期表达量逐步升高;CNR1FABP4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后的第2、第4和第8天均差异不显著,但FABP4基因在第12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NR1基因。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绵羊CNR1FABP4基因调控关系及利用两基因改良绵羊肉品性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20多年来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动态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脂肪细胞分化及其调控进行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发现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许多重复序列以及基因的内含子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这些重复序列中,有一种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的逆转座子LINE-1,目前发现其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肿瘤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影响基因的转录及整个基因组的稳定性、参与X染色体失活及基因组进化等。在正常细胞的分化调控中,基因的激活与沉默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特异性,实现其“预定”的、有序的、不可逆转的分化过程。主要阐述了逆转座子LINE-1的结构特征和其在基因组中的调控作用及这些作用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研究LINE-1的调控机制对认识细胞的时空调控以及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离猪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通过荧光定量PCR明确KLF15基因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表达规律。随后利用脂质体2000将KLF15-siRNA转染至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油红O染色等方法明确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变化及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沉积能力。结果表明:KLF15基因mRNA表达量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随时间而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分化24 h时mRNA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KLF15基因表达被抑制后,PPARγ、C/EBPα、AP2表达量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脂滴明显减少、变小。研究结果提示,KLF15参与了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可影响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脂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约20~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作用于靶基因mRNA的非翻译区抑制其翻译进而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从而影响生物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等。miRNA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BMP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等表达参与动物毛囊的周期性生长发育、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被毛颜色的形成等。本研究从miRNA生物合成、miRNA对毛囊发育作用和对动物毛囊发育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深入了解miRNA调控动物毛囊的发育机制,并为今后指导毛用和皮用动物选育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miR-19a对民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组织表达谱、过表达和抑制miR-19a后对成脂标志基因和脂肪酸代谢标志基因的影响,油红O染色等生物学技术分析miR-19a对前脂肪细胞成脂的影响。结果表明,miR-19a与KLF13呈靶向关系,过表达miR-19a抑制成脂标志基因表达,促进脂肪酸代谢标志基因表达,抑制脂滴形成。抑制miR-19a可促进成脂标志基因表达,抑制脂肪酸代谢标志基因表达,促进脂滴形成。综上,试验验证miR-19a可抑制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确定KLF13为miR-19a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对民猪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进一步影响脂肪沉积,而维生素可对机体脂肪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从维生素A、B、C、D、E的结构作用以及对猪脂肪细胞的影响机制等方面概括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76-17977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同分异构体的总称。采用细胞计数、油红O染色提取法确定CL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体脂肪细胞期,各浓度组CLA均抑制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的方式;在成熟脂肪细胞期,CLA可明显降低细胞内脂肪含量,CLA对脂肪细胞生脂的抑制作用亦呈剂量依赖的方式。由此说明,CLA可通过减少脂肪细胞数目及降低细胞内脂类含量来抑制脂肪细胞生脂。  相似文献   

14.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脂肪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生物学功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它们不仅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细胞生化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猪日粮中添加PUFAs对于脂肪细胞有特殊的作用,能够减少猪体内脂肪累积,改变脂肪细胞代谢,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等.主要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脂肪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八眉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域型胶原酶消化5日龄八眉猪仔猪背最长肌组织,分离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接种培养,以RT-PCR 和油红O 染色法对分化前后的细胞进行鉴定,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贴壁率测定,及用MTT法检测增殖活性,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脂肪含量的变化,分析前体脂肪细胞生长特性和分化能力。结果表明,分离的八眉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呈梭状、形似成纤维细胞,贴壁性能好,贴壁率最高可达90%;细胞生长良好增殖曲线呈“S”型,符合正常的细胞生长规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体外自发分化能力弱,但经成脂诱导,可以分化为具有脂肪细胞典型特征的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水平以时间依赖方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微小RNA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黄体作为卵巢上临时性的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的生殖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组织相比,人们对miRNAs在卵巢的黄体中的作用机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文章综述了miRNA与黄体功能及退化的关系,旨在为人们全面了解miRNA对黄体功能的调控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宁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鸡脂肪细胞分化负调控转录因子的高通量分离与功能验证》,主要内容是无菌采取10日龄肉仔鸡腹部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鸡前脂肪细胞,油酸诱导分化。采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鸡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结果,从而分离筛选出鸡脂肪细胞分化的负调控转录因子,最后应用基因过表达(Gene overexpression)和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对分离筛选的鸡脂肪细胞分化的负调控转录因子进行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常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和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恶性转化、复发和不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主要是位于表皮基底层及毛囊外根鞘隆突部,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通过体外分离表皮干细胞、培养皮肤器官样组织和利用细胞工程等方法研究ESCs的增殖、分化调控过程,加深了对ESCs生物学特征的了解。就近几年来ESCs分化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